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些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它们以短小凝练、鲜明优美的形式描绘人物、事件或景物,并借事物的特点表现强烈、深沉的思想感情。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当前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依据古诗词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具体的教学。
  
  一、了解时代背景,把握诗人的患想感情
  
  一首诗的产生,总有它的时代背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社会环境不同,文风自然也就不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要适当地对作者、对时代背景进行介绍。便于学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果能对作品所处的时间段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主旨的理解就不会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学习古诗首先得了解时代背景。如,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因永王磷案,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走到白帝城的地方传来了皇帝的赦免令。他非常高兴,随即坐船返回江陵。这首诗表达诗人返回途中的愉悦心情。学生了解了这一背景后就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到白帝城,又为什么返回江陵,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喜悦之情。这样适当点拨,使学生很快得就能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有利于下面的学习。
  
  二、对比激思,加深理解
  
  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维,是提高思维的好的途径,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和深化理解的途径,可以对诗的意象、艺术技巧、风格、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或就一点进行比较。例如:人教版《语文》第九册《泊船瓜洲》和《游子吟》这两首古诗写成的朝代不同,内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两首古诗都表达了一种真挚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泊船瓜洲》这首诗是诗人路过瓜洲的时候,怀念金陵故居而写的,诗中流露出诗人真挚的思乡、爱乡之情;《游子吟》这首古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有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揭示了伟大的母爱。因此,通过两首诗的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里表达的真挚情感,可使其受到思乡爱乡、孝敬母亲及家人的人文教育。
  
  三、反复诵读,用心体会语言美
  
  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它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又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韵,旦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了语言的音韵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游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正因为如此,对诗的语言的品味就成为了读诗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去品味古诗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在诵读过程中,笔者注意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以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入品味古诗语言的内涵、节奏、韵味、美感,以读来检验学生对诗的理解,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如,笔者在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全诗,看看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学生很快找出是“喜”字。笔者接着说“喜”就是这首诗的诗眼。笔者接着让学生抓住这个“喜”字反复诵读品味古诗,体会诗人“喜”的是什么,诗句又是怎样表达“喜”的感情的。学生通过自学、互相交流,体会了“喜”字表达的多重情感:一喜叛军得以平复。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亲人能团聚。四喜回乡得偿愿。这样就品味到“喜”字用之精妙,可谓一字重千金。
  
  四、入情入境,想象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在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必须依托文本。要把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想象。如:借助多种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启迪想象;借助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唱,丰富想象。在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在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让学生品读“放歌”、“纵酒”、“还乡”“穿巫峡”、“下襄阳”等诗句,边读边想象所叙述的人和事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对诗人感情的领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的。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展开联想,联系生汪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应因文而异。因学生的特性而异。教学中应坚持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学法的创新,指导,应用:突破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讨论了用微元法求渐变的力、动态物理过程的物理量、临界角速度、变速运动的位移等物理问题.
曾记否,我们流连于文学的芳草地,在馨香而迷人的故事中逗留;曾记否,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在宽广而曼妙的佳境中遨游;曾记否,我们驻足于文学的殿堂,在富丽而多姿的圣地中漫步。一切因你——文学而精彩。  可如今,语文的地位安在?高考三门主科——“语数外”的地位在学生心中变成了“数外语”,语文学科被“边缘化”。许多同仁茫然不知所措,希冀寻求一剂“良药”,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活力,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
现在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德
近年来,笔者采用小针刀配合超短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43例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9岁;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半月;病发双侧者7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呼之欲出的全球大背景,导致了中等师范学校必须转型的历史命运.中等师范学校如何转型?如何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的开端是引入环节尤为重要.因为新颖、别致的新课引入能调动学生立即投入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于学生圆满掌握
期刊
目的比较苦丁荼总黄酮几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为有效提取苦丁荼总黄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指标成分作比较。结果50%乙醇和95%乙醇各回流提取一次的提取率最
近年来,笔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配合西药头孢呱酮注射液治疗外科术后肺部感染4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