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君”张辰亮做科普成“网红”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君,这是什么蛇?有毒吗?”照片里是盘作一团的褐色条状物,评论里一堆惊恐的吱哇乱叫——博物君答:“绳子。”
  有人炫耀养的杂毛小鸟,说是雏鹰,网友争相揣测什么珍稀品种、值多少钱——博物君答:“鹌鹑。”
  每天,博物杂志的微博右上角都会跳出五千多个新@。千奇百怪的动植物照片,“来不及拍照”的手画生物,还有“梦里见过的怪兽”,地摊里的真假古董,匾额上的甲骨文……几千个@滴滴叫着,叽叽喳喳嗷嗷待哺地等博物君一一投喂。
  知乎有个讨论:“博物君为什么什么都知道?”有言之凿凿的回答:“因为博物君不止一个人,背后有一整个办公室。”其实,博物君只有一个人,1988年出生的北京男孩张辰亮。迄今,博物杂志官方微博已有577万粉丝,而2011年他刚开始管理微博时,这个数字是2万。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博物君无疑是一个“网红”。从开始的几万粉丝到如今的500多万粉丝,他用一种时而高冷、时而幽默的方式,树立起了别具一格的科普达人风格。
  科普了很多动植物,但网友只对吃最感兴趣
  博物君本名叫张辰亮。用他自己的話来说,抛开博物君的身份,他是一个“曾经想搞科研,但后来觉得没意思就不搞了,于是停留在个人兴趣水平的自然爱好者”。
  张辰亮从小就对动物感兴趣,喜欢昆虫,也对海洋生物格外感兴趣。研究生阶段,他选择了研究半翅目昆虫,并专注于臭屁虫的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张辰亮发现科研变成了每天做研究、看英文文献、用大众看不懂的一套语言去生产学术论文。“我的很多朋友也是自然爱好者,他们慢慢地就从事科研工作了,我很敬佩他们。但是对我自己来说,我不希望把一个本来的爱好变得枯燥,所以就选择了科普。”张辰亮说。
  管理了几年的《博物杂志》微博,张辰亮逐渐摸索出大家兴趣最集中的两个点,一是吃,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动物和植物。最早从《博物杂志》微博传出来一个词,叫做“能好怎”,指那些总是拿着一个生物问博物君“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的粉丝。但后来他意识到了问题,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动物能吃、什么动物不能吃、什么动物应该被保护。久而久之,大家的惯性思维是不管见到什么动物,都来问他能不能吃,这让他有些生气。“有的时候有人抓到一个鸟,来问我能不能吃,其实我看到了是很生气的,因为鸟应该被保护起来。所以现在我也不怎么提‘能好怎’这三个字了。但老百姓就是对吃最感兴趣,这就是双刃剑。”张辰亮说。
  张辰亮坦言,博物君的身份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让自己有机会见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督促自己去了解去学习,并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将其慢慢内化。
  但渐渐地张辰亮觉得自己成为了《博物杂志》的代言人,被捆绑在了一起。对他来说,博物君只是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平日里他在杂志社还有其他的工作,他在《博物杂志》写一个关于海洋生物的专栏,为此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而闲暇时间,他也养迷你盆栽,研究合理的种植方法。这一项工作和一项爱好,构成了他的两本新书《海错图笔记》和《掌中花园》。
  希望通过新书唤起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
  《海错图笔记》可以说是对《海错图》的一种回应。据张辰亮介绍,《海错图》是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里面描绘了300多种生物,还有不少海滨植物。康熙年间,聂璜游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他就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他也会询问当地的渔民,来验证古书记载的真伪。这本《海错图》也叫《鱼谱》,是故宫所藏的五部画谱里唯一一部来自民间的。也许正因为它的草根性,加之聂璜在创作《海错图》时并没有任何想要将其写给皇家人士的念头,这本《海错图》保持了它原本的诙谐和通俗。聂璜在里面说的都是大白话,讨论的也是人们感兴趣的日常话题。
  和如今的老百姓一样,几百年前大家最感兴趣的,也是一种生物是否能吃,是否好吃,该怎么吃。比如在介绍到一种名为鲎的生物时,聂璜介绍了几种吃法:“腌藏其肉及子”“血调水蒸,凝如蛋糕”“尾间精白肉和椒醋生啖”等等。如果在今天,聂璜应该和张辰亮一样,都是当“博物君”的绝佳人选。
  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从某种程度上也延续了聂璜的写法。在大部分文章的最后,他都谈到了吃。张辰亮说,这既是为了展现《海错图》原书的风貌,同时也是因为,这一直是大家的兴趣所在。但张辰亮认为吃不仅仅是口腹之欲,它也是一种知识:“比如这种东西因为身体的一些特征,只能这么吃,或者只能那么吃,它才好吃,否则就没法吃。所以通过吃法也能介绍一些身体的习性。因此我是以吃作为一个切入点,而非仅仅是介绍吃的。”
  另外,吸取了管理微博的经验,张辰亮在《海错图笔记》里会介绍哪种生物可以吃,哪种不能吃,而是应该被保护起来。同时,他也会结合着《海错图》来讲一种生物在几百年间的数量变化情况,有的因为捕捞、环境污染或气候变化而数量减少。他希望借此唤起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不要随意捕捞,不要认为什么都能吃。
  中国大陆的“博物热”来得有点晚
  《海错图笔记》的出版,也赶上了最近几年出版行业的一股“博物热”。果壳的物种日历、未读策划的《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商务印书馆的《发现最美的鸟》《看不见的森林》等一系列的博物书籍,在最近两年都大受欢迎。作为一个可谓资深的自然爱好者,张辰亮觉得这股博物热虽然出现得有点晚,但仍是件好事。张辰亮说:“中国大陆的博物热早该出现了。西方在100年前就出现了,港台几十年前也出现了。到现在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成熟和稳定的良性状态。中国大陆的大家现在才开始对它产生兴趣,但这是好事。让大家先接触到各方面的博物知识,比如现在出鸟类、植物的内容。大家能够买到这些书,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其中一个领域产生兴趣,然后就会慢慢地成为这个领域的爱好者。现在的自然旅行也很多,我觉得很好。我小时候想参加这些活动都没有,中国人自己写的科普书也几乎没有,从国外引进的书因为译者不懂所以翻译错误百出。现在为什么博物风起来了?因为我们这批人成长起来了,我们愿意把自己小时候很费劲才能学到的知识让大家用很简单的方式接触到。”
  在谈到中国如今的博物爱好者圈子时,张辰亮表示,现在仍然是起步阶段,停留在一个个QQ群或者微信群的层次,“整个自然爱好者的圈子都非常小,隔着俩人就都认识。现在每一个爱好者喜欢的领域都非常广,很少有比较资深的爱好者只喜欢一个类群。一般喜欢一个类群的都是刚入门没多久的。玩儿的时间长了必然会对其他东西产生兴趣,最后就通了。”张辰亮希望再过一段时间,中国的博物学爱好者能像欧洲或者日本一样,在每个领域都有一个爱好者协会,一个小圈子,定期举办展览和比赛,促进大家的交流。他认为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博物爱好者和博物风潮,就应该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状态。
其他文献
导演: 吴京  编剧: 吴京 / 董群 / 刘毅  类型: 动作  主演: 吴京 / 弗兰克·格里罗 /  吴刚 / 张翰 / 卢靖姗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4小时破亿,25小时3亿,3天6亿,8天20亿!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战狼Ⅱ》成今年国产片中现象级爆款影片。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以几何级的态势爆发。优秀的主旋律爱国电影,开始慢慢崛起了。  《战狼Ⅱ》可谓是一部各方面都全面超越第一部的动
斯蒂芬·金說:“地狱从来都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而是一点点吞没你。”  弱者思维就是如此,一旦习惯,就会被它慢慢吞噬。它吞噬的并不是你的能力、你的财富这些有形可见的东西,而是你的灵魂本身。  也许有人要说,听起来很吓人,但弱者思维到底是什么?  习惯性拒绝新事物,不愿走出舒适区  这两年区块链很火,当然争议也大。如果你问一些人对于区块链有什么看法,首先他们自己没亲自接触过,但是会根据自己得到的二手信
吴家元,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夏社村人,父母世代务农。2008年从海南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吴家元回到老家澄迈,在政府8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帮助下成立了农资经营店,2014年5月初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合作社,并起名“农之子”,“我是农民的儿子,要反哺农民,未来农业靠单打独斗很难发展,希望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吴家元,是个朴实热心的农村汉子,自称“农二代”。他热心培养帮助农村青年,从赊销、资金,到种植、管理
你眼中的“30 ”是怎样的?工作陷入瓶颈期不知所措?回归家庭安稳地过日子?6月12日,《乘风破浪的姐姐》正式开播,对于“30 ”,我们又有了更多一层理解。  节目片头击中观众:“三十岁以后/人生的見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直挂云帆,乘风破浪”。打破年龄桎梏,唤醒女性独立、女性自信的节目立意,节目中30 女
丁磊语录:“当年我做短信业务时,有人说我不懂短信;等我做网络游戏时,还是有人说我不懂网络游戏。互联网仅仅是一个工具……养猪是一定可以盈利的。”  就在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表示要向上游产业链进军,准备亲自养猪的同时,两年前就开始筹备养猪事宜的网易CEO丁磊宣布,网易为此已成立农业事业部,并已选定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作为养猪基地,据悉,该养猪场将占地1200亩。养猪场由清华大学人居设计团队设计,总面积约1
老家在农村,家里不是书香门第,那个时候的出版业不发达,没有很多的阅读书籍供选择,初识文字的我,面前突然展开了另外的世界,可是因为阅读材料的匮乏,心里总有种没被满足的空洞感。那个时候,走在路上看到有文字的纸,都会捡起来多瞧两眼,如果发现有趣的内容,就会很开心。  说到让我记忆深刻的书有两本:《跟妈妈看图学唐诗》和《植物童话》,知名度并没有很高,然而却让我记忆犹新,对我有比较深的影响。  犹记得好像刚
海口希尔顿酒店坐落于风光旖旎的东海岸,雄踞249米高的海航国际广场。2018年,酒店荣获年度“国际饭店业十佳会议接待饭店”称号以及第十三届中外酒店白金奖——中国最受欢迎商旅酒店等。酒店开业至今,一直引领着海口高端酒店服务的新风尚。  海口希尔顿酒店见证着海南的蓬勃发展,并一直坚持以实际行动建设美好新海南,助力海南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國特色自由贸易港。几年来,希尔顿早已融入到海口社区的历史、经
迁徙,繁衍,薪尽火传,光前裕后……此乃每一个民族、部落或乡村的历史与未来、光荣与梦想。  海口市龙华区的玉沙村也不例外。如今,这个昔日的滨海小渔村已被京华城等高楼大厦所取代,“玉沙八姓”(符、吴、黄、梁、陈、林、邓、钟)也大多迁入周边的高楼大厦之中,这近三百名村民因为受钢筋水泥的分割,而零星散居。于是,为了凝聚村民的心神,又将原本建在村中心的玉沙古庙,如今于侨中隧道之上重修落成。重建的玉沙庙豪华气
一转眼,就到了“90 后”也开始焦虑父母养老问题的时候,更不用说既要给父母养老,也开始考虑自己如何养老的“ 70 后”、“80 后”了。  最大的“90后”已经28岁,他们的父母也到了50 或者60 的年纪,在他们已经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的“421”(三代同堂)、“2421”甚至“4421”(四代同堂)家庭结构中,养老是个大问题。  这也是《奇葩说》节目在讨论该不该送父母去养老院时,让在场的人“哭得像
这是从前难以想象的一个画面:跨年夜时,3个卫视频道上没有流量明星的劲歌热舞,只有一个个知识精英。  能让3家卫视频道如此“破例”的重要原因,是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的火热。罗振宇在2016年的跨年演讲曾获实时收视第一,同年12月,喜马拉雅举办的“123知识狂欢节”销量超5000万元。据企智网数据,知乎live在2016年10月单月收入超过1800万元,达到峰值。  但是,2017年12月31日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