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苏南改良思想群落的地域成因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ve200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改良思想应运而生.作为这一思想代表人物的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等人,大力倡扬积极变革现状、全面学习西方、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维护国家利权、实现民族富强的主张,形成了以苏南地域为背景的知识分子改良思想群落.本文旨在探讨地域因素对于人们文化结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内在影响,并由此揭示这批苏南改良思想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而经世致用的传承、农商并重的传统和西方文明的传播,无疑是改良思想得以较早在苏南地区出现并形成群体的重要原因.改良思想的启蒙不仅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而且在推动苏南地区的现代化方面也功不可没.
其他文献
藏传佛教生命观有别於万物有灵论的唯心主义学派,又不同於现代生命构造理论体系,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本文在探讨藏传佛教生命概念、生命特征及其种类区别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生
一般认为源于药山的曹洞宗属于青原一系,但事实上药山一门对此并非一致承认.属于药山门下道悟系的禾山直到五代末年及宋初时仍然坚持南岳与荷泽两家并立之说,不承认青原系的
一般来说,实在论的含义比较模糊,但实在能通过真理、可检验性等概念在语义学中得到严格的规定。波普尔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塔尔斯基的真理定义和语义学方法,他的第三世界理论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一是科学家们通过自然科学工作专业实践活动,探索、寻找并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科学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晚明时期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倡导“唯情论”,试图通过情这一路径追求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这种趋向由李贽发起,在袁宏道审美观的演变过程中更趋明显,随后的汤显祖表现出对超越肉
格尔兹的文化理论汲取了现象学和韦伯社会行动理论及日常语言哲学的学术养分 ,倡导将文化作为一种组织社会和心理过程的“模版”来进行研究 ,并强调社会行为分析在其中的重要
在西安市经济所有制结构中 ,国有经济成分所占比例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相比比重偏大。在西部大开发之际 ,西安市应抓住机遇 ,制定明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进行政策、制度等方面创
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总是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为内核的。反过来 ,人的生存与发展又往往是借助于文学符号的形式得以升华 ,得以对象化的。文学符号这种令人可以理解的诗性特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存在着许多误解。造成这些误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没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本文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新唯物
《潜溪诗眼》的诗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其"韵"论与"诗眼论"上.范温之"韵"分为"艺术之韵"与"人格之韵","韵"是范温最高的艺术境界与人格境界,是范温最高的审美要求.范温的韵论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