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对庆阳市200多户农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草畜产业规模化经营有所发展,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但受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总体发展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传统的小生产方式特征明显。立足陇东自然资源条件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草畜产业是该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核心主导产业,应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动,快速发展。
  关键词:调查;规模化;草畜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2-0065-03
  
  陇东地区目前仍属传统因素占主体的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缺乏长效机制,增长困难,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滞后,2005年全区13个县(区)中5个县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解决“三农”问题是该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最突出、最困难的问题,其核心是发展经济。依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笔者认为,草畜产业在陇东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应作为农业核心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突出发展。为准确掌握该区草畜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对策,我们利用本校大学生2005~2006学年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方法是随机选点(自然村),上门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为三种:一般农户、学生所在乡畜牧站工作人员及经营草畜产业的企业或种草养畜专业户。其中一般农户作为调查的重点,要求将被调查自然村的农户分为三类:较富、中等及较贫,对三类农户各调查一户。整个调查活动涉及庆阳市8县(区)76个乡(镇),228户农民,71名乡(镇)畜牧站或乡(镇)政府工作人员,73户经营草畜产业的企业或种草养畜专业户。
  
  1.对庆阳市草畜产业发展现状的总体判断
  
  1.1 被调查农户种草养畜的种类及规模
  被调查农户228户,家庭人口合计1 152人,承包耕地总面积5 016亩,人均耕地4.35亩,种草总面积790亩,占耕地面积的15.7%,人均种草0.69亩,最大规模户种草90亩,种草5亩以上的户71户,占被调查户的31%。养殖方面,主要养殖种类有牛、羊、猪、鸡、兔等,规模普遍较小。另外,调查显示,在228户农民中,有29户没有任何养殖,71户养殖1种,57户养殖2种,养殖种类数达3种以上的71户,占总户数的31%。
  1.2 被调查农户草畜产业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高收入户和低收入户收入差距悬殊,结合收入来源分析,低收入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畜牧业等,且种植业所占比重较大;而高收入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有经营收入、工资收入及畜牧业、林果业等,专业化程度较高,草畜业对高收入户家庭收入的贡献较大。
  1.3 草畜产业区域化发展状况
  调查涉及庆阳市8县(区)76个乡镇,从调查结果看出,8县(区)牛、羊、猪、鸡几乎均有养殖且分布比较普遍,但规模化养殖趋势区域性分布较为明显。北部以羊为主,南部以牛为主,其他均有发展。显然这种分布与当地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等紧密相关。
  1.4 对总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本判断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该区草畜产业发展的规模仍比较小,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价值增值空间小,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条件,草畜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远没有得到发挥。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中草畜业仍属于副业,在农业中处于补充地位,作为种植业剩余物的转化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存在,在以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结构中,草畜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得不到有效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条件的支持,其发展受限,应有的经济价值也不能体现出来。②草畜产业生产经营中“小而全”、“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仍占主体地位,总体上以农户散养为主,饲养管理不规范,技术含量低,传统因素比重大,养殖种类多、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水平低,现代科技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受到“小规模、多品种、分散化”生产现状的阻碍。③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依然较高,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的传统思想和生产经营模式仍很普遍。④规模经营是草畜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发展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阻力。⑤当地畜牧业发展区域分工的传统格局没有大的改变,北部环县、华池、镇原以羊为主,合水、宁县以牛为主,中南部川塬区则以猪、鸡、兔规模养殖为主。⑥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支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困难,矛盾突出。⑦虽然政府很重视草畜产业的发展,但许多地方仍停留在“被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上,发展思路不够明确,实际工作中强调技术的多,对总体上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重视不够。⑧缺乏有效的发展模式,发展机制不活。⑨草产业(尤其是紫花苜蓿产业)在一些耕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很快,而畜牧业发展滞后,本区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草产业进一步发展也将面临效益下滑及市场风险的制约。实际上,许多已经发展起来的紫花苜蓿产业基地,近两年由于经营单一加重了市场效益的约束,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草规模都已明显缩减。
  
  2.庆阳市草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自然条件
  一方面土地资源丰富,全区土地总面积4 082.95万亩,其中有效耕地面积仅1 07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6.43%,草地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广阔,草畜产业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自然条件较差,水资源短缺是最大的限制因素,绝大部分地区靠天吃饭,广大山区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旱、涝、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
  2.2 市场条件
  从宏观上讲,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会不断变化,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必然增加。现阶段,不论全国还是庆阳市居民肉类消费水平仍很低,2003年庆阳农村家庭人均消费谷物和薯类203公斤,而肉类及其制品仅5.2公斤。我国居民牛羊肉消费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仅及发达国家消费水平的1/10~1/20。国内市场对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空间很大,增长很快,有资料显示,我国近几年牛羊肉消费量以80%的速度增长。牧草产品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国内外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草畜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较好。
  2.3 生产条件
  对“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生产因素”项回答中,175人选择“缺技术”,112人选“生产工具落后”,107人选“劳动力不足”。在回答“规模化种草养畜主要面临哪些困难”时,有42人提到缺乏技术(包括疫病防治技术),29人提到资金短缺,12人认为劳动力不足。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生产工具落后显然是本区草畜产业发展中生产方面的制约因素,但“劳动力不足”与传统认识有些偏差。一般认为,庆阳市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存在短缺的问题。调查结果说明,立足于长远发展,从改变山区“广种薄收”现状,从耕地之外人均超过10亩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土地资源着眼,实现草畜产业规模化发展,“劳动力不足”确已成为制约因素,盲目的劳务输出无益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2.4 退耕还林(草)工程及封山禁牧工程对草畜产业发展的影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封山禁牧工程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工程实施覆盖面广,投资巨大,对当地畜牧业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回答“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评价”时,52人选择“成效显著”,138人选“有成效但不大”,25人选“没有成效”,还有提到“管理不严”、“形式主义”等。就“封山禁牧对畜牧业的影响”回答是:111人选择“限制了畜牧业发展”,83人选“基本没有影响”,只有32人认为“促进了畜牧业发展”。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退耕还林(草)工程,特别是封山禁牧工程在短期内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主要是对羊产业发展的限制)。同时也说明,这两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宏大工程,实施中存在运行机制不活、形式主义等问题,虽然工程本身社会、生态及经济意义重大,但实际成效并不显著。
  2.5 自我发展措施方面
  庆阳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机制不完善,制度性约束较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色明显,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才能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目前,草畜产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当地政府重视不够或缺乏有效的自我发展措施已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3.陇东地区草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对策
  
  推动该区草畜产业规模化发展应坚持如下几条原则:①科学规划,非均衡发展原则。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原则。③立草为业,种草养畜,草畜协调发展的原则。④农户主体参与原则。⑤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原则。具体对策建议:
  3. 1 制定草畜产业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陇东畜牧业在大农业经济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畜牧业发展没有专门的战略规划,通常是在农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一些具体的数字目标,但因缺乏持久、可靠、科学的保障措施,受很多因素干扰,发展方向摇摆不定,设定的目标约束力也很弱。因此,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陇东地区草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制定长远发展战略重点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战略定位。要放眼国内国际市场,充分考虑陇东处在黄土高原中部的地理位置和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区位优势,以“朝阳产业”和当地农业核心主导产业来对待发展草畜产业,经过努力,争取使陇东成为黄土高原草畜产业“发展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草畜产业基地。②准确分析该区草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克服困难,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③确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④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进行区域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区域。⑤制定战略措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3.2 创建草畜产业开发区,构造区域经济发展极
  陇东地区草畜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是:小规模,分散化,多种经营,小生产方式特征明显,市场适应能力差。目前,受多种因素限制,不可能从整体上使本区草畜产业走上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只能选择重点区域,通过资源的倾斜式配置,首先取得“点”上的突破,以点带面,扩张发展。借鉴工业经济领域“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等作法创建“草畜产业开发区”应是可行的。当然,农业发展同时受到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双重支配,客观上要求一定的土地、光热、雨水等自然条件,因此,“草畜产业开发区”的地域界限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考虑以一个城镇或交通枢纽点或市场汇聚点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村形成一个同心多圆区。在中心区将逐渐聚集大量的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等,而周边则是某一或某几种产业产品的生产基地,整个区域的大小视发展规模动态调整。以创建产业开发区的方式构造区域经济发展极,遵循了非均衡增长规律,也符合陇东草畜产业当前发展实际。
  3. 3 扶持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化经营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在保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打破了农工商部门对立的传统格局,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有机衔接,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增加了农民收入。以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草畜产业发展须具备和不断完善以下几个基本要素:①建立草畜产业产品生产基地。这种基地不能是小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小规模,大群体”的聚集,必须具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特征。②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效益原则,组建或引入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龙头企业。③通过合同契约、入股经营等各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创建一个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市场环境和让农户、企业都能获得各自利益的分配机制。④从产业发展、企业经营和农户生产三个层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产业化健康运行。在这一运行模式中,草畜产业产品基地是基础条件,龙头企业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没有必要的产品规模,产业化经营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龙头企业也无从发展;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户生产的产品不能转化增值,难以进入市场。产业发展的实质是企业的发展,陇东草畜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直接原因是缺乏具有真正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从创建龙头企业入手,并把产品生产基地当作龙头企业的“延伸车间”来建设,同时扶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推动该区草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突破口。
  3. 4 在草畜产业集群框架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集结成群的一种地缘经济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草畜产业链条可以延伸很长,涉及到草业、饲料、肉类加工、皮革、纺织、药品、运输、服务等许多关联产业,围绕这些产业相关企业、关联机构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相对集中于某些特定区域,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之间全方位的合作需要,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顺应产业发展的这一规律,预先设计草畜产业集群,并在产业集群框架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具体思路是:把草畜产业发展工程作为一个大的产业项目,制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草畜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展构造草畜产业集群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对大产业项目进行分解、细化,形成一个个具体项目,组建草畜产业项目库,按产业集群发展演变的规律和不同阶段的要求确定各具体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并根据产业总体发展变化进行动态管理。
  3. 5 借鉴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创新草畜产业开发工程项目的运行机制
  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成功之处在于这种制度和具体经营模式符合农业生产规律,真正将生产经营的责权利统一于农户主体,无须政府推动、监督,农户自己愿意而且能够搞好生产经营活动。当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封山禁牧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等所有农业综合治理或产业开发项目都可以借鉴家庭承包制的成功作法,只有把责权利统一于农户主体,让农民成为这些工程项目的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参与者,才可取得预期成效。比如“退耕还林(草)工程”,许多地方由林业部门及乡(镇)政府直接操作,农民只是被动执行者,种与不种,种多种少,是否成活与农民利益没有多大关系。政府对这些工程项目的直接实施是对农户主体参与的排斥,造成了投资巨大、不讲效益、事实上无人负责的局面。因此,必须创新草畜产业开发项目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统一规划、扶持、鼓励、引导下,农民要愿意做,有能力做,并最终成为他们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觉行为。
  3. 6 整合资源,加大扶持,“投资推动”与“补贴引导”同时并重
  目前,有关农业方面的治理及开发项目较多,但这些项目工程来自不同渠道,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项目实施相对独立,各自为政。这样做,一方面管理损耗很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处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中,影响因素多,关联性强,某一局部改善不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即使短期内取得了好的效果,在其他方面没有相应改变的情况下,也很难保持。因此,要尽可能使这些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得到整合,集中配置,减少无效损耗,发挥出更大效益。草畜产业规模化发展起步阶段,政府在基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个方面投资推动是必要的,但实践中许多产业开发项目没有成功的关键不是生产方面的原因,而是生产的终端——销售市场方面的原因。政府应加强对农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的扶持,通过合理补贴人为创造“市场需求”,引导草畜产业发展。
  3. 7 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发展能力
  陇东地区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当地草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任最终必须落在农民的身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是问题的关键。农民群体大,农村地域广阔,生产、居住分散,农民自身对科技的需求动机千差万别,在短期内提高所有农民的素质显然是不可能的。要结合项目工程的实施有选择、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建议在规划的草畜产业重点开发区域内,每一个自然村选拔一名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有自主创业愿望的青壮年农民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大学创业教育,让他们走出农村,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力争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是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较高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使他们首先成为当地草畜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发文号:省社科规划办[2005]5号)。
  
  参考文献:
  [1]郝兴中等.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草业发展前景浅析[J].草业科学,2002,(5).
  [2]贾幼陵.中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J].农牧产品开发,2003,(3).
  [3]孙鸿良.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向的探讨[J].草业学报,2003,(6).
  [4]塔布那.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思考和建议[J].内蒙古草业,2005,(1).
  [5]顾兴树等.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初探[J].特区经济,2006,(1) .
  
  [作者简介]孙永生(1971-),甘肃环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企业管理等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6-11-02
  (责任编辑:梅文)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依据中外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金融生态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针对目前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状况,建立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通过运用三种建模方法,对西部各省区的金融生态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估;得出重庆、四川、陕西三省市的金融生态水平建设表现最好,甘肃、内蒙古、广西、新疆次之,而宁夏、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的表现较差,需要引起重视。最后,文章针对以上实证分析的结论,给出了相
期刊
落后地区公共物品的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能显著减少收入分配差距,关键公共服务的提供对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世界发展报告 (2004)却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服务,如道路、教育、健康服务、卫生饮用水、通讯等很难真正让贫困人口享受到实惠”[1]。在我国广大牧区,尤其是高寒牧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阻隔及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的影响,人口分布稀疏,公共产品供给尤为不足,广大
期刊
内容提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演进受相互间胁迫和约束机制制约,如何促进其协调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对云南省近15年来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的演化状态及协调发展态势的分析表明,两系统长期处于不协调状态;近年来,系统耦合关系虽呈协调演进之势,但其速度缓慢,且环境保护和治理滞后;未来两系统协调发展仍将面临重大挑战。  关键词:耦合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态势;边疆山区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甘肃省为例,运用金融发展的三个指标即经济金融化程度、证券经济化程度、保险经济化程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甘肃经济金融化程度指标C/GDP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金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不显著的作用;保险业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甘肃;实证
期刊
内容提要:在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虚拟水战略主张贫水国从富水国进口水强度高的农产品来间接解决本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虚拟水战略由于未充分考虑贸易双方的水资源比较优势,认为只有贫水国和富水国之间才能发生贸易,这客观上使水资源在全球尺度上不能完全有效分配。文章将虚拟水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以中美农作物产品贸易为例讨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虚拟水贸易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中美农作物产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我国R&D投入区域差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引起这一差异的影响因子提出一个假说,并对该假说进行了检验,认为对区域R&D投入做出正向贡献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及人力资本投入。      关键词:R&D投入;区域差异;市场竞争程度;人力资本投入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6-0038-03      1.引言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贫困监测数据发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确存在着妇女更为贫困的现象。妇女贫困主要体现在妇女在资源的拥有上更为匮乏,也缺少权力和机会来支配资源,外部支持条件也不利于妇女摆脱困境。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妇女总体经济状况低下,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收入比男性低,健康和卫生状况差,社会参与程度低。这种状况使得农村贫困地区妇女陷于贫困陷阱难以自拔,并且由于机会
期刊
编者按:20世纪70年代后期,时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宋平同志提出必须切实了解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根据宋平同志的指示,当时的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的部分同志参加了调研。本刊发表了邹雅林撰写的调研报告。报告根据石羊河流域进行的三次调研,集中反映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紧张情况及主要问题,提出了乱砍滥伐、乱垦乱牧、超采地下水等是造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目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全国关注。
期刊
内容提要:特色经济,是建立在县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经济,而县域特色经济则是县域优势、资源优势的延伸。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农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找出甘肃省目前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难得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构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可以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水资源发展战略提供依据。首先在建立张掖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具有层次递阶结构的层次分析法(AHP)和具有网络结构的网络分析法(ANP)分别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得到考虑了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的ANP模型所确定的指标权重受模型结构影响较小,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结论;然后基于ANP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