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初探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课更加注重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一种行而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合适的议题,引导学生分析现实案例,感悟真理的力量,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意识的作用》这一课题时,我大胆选取了重庆公交坠江这一热门话题作为议题,通过设置相应情境,让学生去思辨、感悟、体验意识的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社会对我们个人都发挥着不同的反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
   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模块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国家在维护社会公共交通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2.科学精神:通过辨析“公交车不到站点时,停或不停”,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法治意识:通过角色体验“如果你是当时万州公交车中的司机冉某、乘客刘某、其他乘客,你会如何做?”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
   4.公共参与:通过角色体验“如果你是当时万州公交车中的司机冉某、乘客刘某、其他乘客,你会如何做?”让学生具有公民意识,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教学重点、难点
   合理分析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持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做到自觉以正确意识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是核心素养时代一种重要的教学样态。它根植于教学课程和现实情境,围绕议题设置结构化的情境和系列化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努力寻找解决方法。本节课内容涉及意识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展示情境,进入议题
   1.视频: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来龙去脉
   2.列举生活中危害社会公共交通安全的典型事例。
   导入:让我们一起从“前车之覆”中汲取“后车之鉴”,感悟意识的作用。
   (二)展开探究:合作探讨议题
   探究题目一:“前车之覆”——析原因
   学生活动:分小组合作探究:乘客刘某、司机冉某为什么争吵、打斗?同车乘客为什么不去阻止?形成自己小组的展示成果,并由小组代表展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运用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分析问题。教师在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时进行点拨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事件中三类人群的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的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探究题目二:“前车之覆”——换角色
   学生活动:进行角色互换体验:如果你是司机冉某、乘客刘某、其他乘客,你会如何做?
   教师活动:点拨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互換,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理解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探究题目三:“后车之鉴”
   学生活动:分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类似的事件却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形成自己小组的展示成果,并由小组代表展示。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云南男子抢夺公交车方向盘,七旬老人3秒锁喉制服。在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时进行点拨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类似事件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激情在悲剧发生中的作用,感悟意识不仅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还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探究题目四:明辨释理:公交车不到站点时,停或不停
   学生活动:正反双方进行自由辩论
   教师活动:辩论结束后进行点拨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回归议题
   学生活动:学习相关内容
   教师活动:列举国家立法部门、监管部门、运营机构在维护社会公共交通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但根本上还在于公民素质的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国家各部门在维护社会公共交通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增强政治认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考化学学科的复习过程中,应对实验探究题采取专项的复习策略,来帮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题的解答能力。通过分析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常见题型,探讨行之有效的应对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中考;化学学科;实验探究题;复习策略   实验探究题是各地中考化学学科中非常常见的题型,这一题型具有较大的信息量,而且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如果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解
摘 要: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其未来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以笔者所在幼儿园大班作为案例,对当前大班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基于教育部教学纲要和班级实际情况,对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习惯、传授幼儿阅读方法、促进幼儿阅读表达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阅读;指导方法   阅读,是一个人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教学改革,源头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意识。教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想方设法创设平台给学生思考、质疑、展示,才能更好地促進学生的自主发展。而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行为。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抓好预习效果,让学生乐问;鼓励生生互动,让学生善问,使师生共同问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提问;问题意识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历史的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先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然后着重探讨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思想和理念,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个体通过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可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师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知识技能教育与德育并重,尤其是班主任,更是在学生的德育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如果教师在学校强调学生要乐于助人,然而父母却要求其子女不要多管“闲事”,那么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
摘 要: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例,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出发,对其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限于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
摘 要: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学科的内涵,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在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会感到历史知识较为单调,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初中历史教师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现
摘 要:以构建智慧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建立明确的微课教学方式,以微课为核心分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巩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求能够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升微课教学效率,全面促进高中语文智慧课堂构建工作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智慧课堂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汲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巩固三方面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考;考纲;技巧;提升   一、要研究吃透新课标和新版考纲,重点关注历史核心素养,并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与复习备考   1.课标是教材的灵魂,也指导中考命题,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所以对新课标一定要认真研究,才能总体把握课本的重要知识点。新版课标特别强调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相应
摘 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里主动探究,获得不一样的认知体验,实现学科成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发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优势,促使初中生实现语文思维的活跃,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实践工作才能走向新的成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