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中如何运用想象思维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古今,唐诗宋词元曲,历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诗人们那纵情高歌、挥洒笔墨、一展豪情的优美诗篇,那非凡的想象力让我们叹为观止。再来看看我们的作文,你会发现,写作中如果没有了想象,其思想内涵会大大折扣,其艺术感染力也会大大削弱,当然,作文也得不了高分。
  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千篇一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中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有作为的人只有借助想象,才能发挥创造的才能,要想使孩子长大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创造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也随之由新形象代替。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新颖、生动的意象,每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就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新课标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想象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你有信心吗?我们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锻炼培养,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树立创新的自信,充分发挥想象力,具体训练模式如下:
  1.鼓励学生展开推测想象,拓展思维模式
  所谓推测想象是一种假设,实质是凭主观经验和意图对表象重新组合和变化发展所作的一种假设。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能引发我们的想象,比如月亮、太阳、星星,比如小桥、流水、房屋等,另外还可以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假如没有了春天”、“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假如我登上月球”、“20年后再相会”……,请学生发挥想象,将那些奇妙的想象、全新的世界展现出来,或者在课堂上以口头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能驰骋想象,纵横时空,将自己的愿望进行淋漓尽致的想象,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展开再现想象,挖掘记忆储藏
  再现想象指依照某种表述、概念或说明,将其再现为一个具体的物象,它可以是一个人物的再现,一个情景的再现,或者一首诗的意境的再现,这样就要求老师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平时学过的诗就可以作为想象的材料来训练,这也更符合了新课标中一种新题型的出现,使用古诗中的名句来写一段完整的话,也就是在体会诗的意境情况下的扩写描写。如一些诗句描写流水的,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再现诗中的优美意蕴,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桃花流水鳜鱼肥”、“斜晖脉脉水悠悠”等,进行想象训练。
  另外,还有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上的一个情景也都可以大显身手,我们都是现代人,过去的事物要再现出来,就全靠想象了。例如可鼓励学生想象“牛顿”、“关羽”、“张飞”、“姜太公”等人物形象及历史上的一个瞬间“项羽乌江自刎”、“林则徐虎门销烟”等,让学生构思人物的经历、画面以外的故事等。
  其次,还可以观察生活中动物模型,想象它们的习性、生活环境等,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让他们浮想联翩,养成想象的习惯。
  3.依据生活积累,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开拓创造性想象思维
  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从现实生活出发,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即把在脑海中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最精细的分析,加以生发、开拓、虚构、幻想等,创造出生活中没有的新的艺术形象。
  第一,做一些童话训练,来提高想象力。
  即围绕中心,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言行,例如“表的自述”、“我是苍蝇我怕谁”、“绵羊的日记”、“树的一辈子”、“冲破鱼网的鱼”……等,这些训练可以放飞学生的童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第二,想象未来及梦幻想象。
  对于未来的想象是很富有创造性的,因为我们要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对未来进行合理的推测,穿越时空的界限回到过去,走向未来,展开故事,表达情感等激发学生去想象。
  第三,扩写训练和续写、改写训练
  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寓言、故事、成语等素材进行加工和练习,这个扩展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写作的翅膀,也是作文的生命之源,缺少必要的想象,文章就因缺少灵气而枯萎,一写作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空洞无话。那么,通过以上训练模式,可以使学生善于观察事物,更善于生活体验的积累。这样既能开阔视野,又养成了良好的想象习惯。通过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在他们的笔下,可以纵横古令、驰骋中外;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可以再现历史的瞬间;可以与想象中的人物一决高下,可以与自然界的万物互诉衷肠。但这种想象能力当然并非一日之功,比如,多读课外读物,多做些想象练习,甚至多“胡思乱想”一些,天长日久,定能丰富想象,创作思维也就有了展翅高飞的辽阔天空。
  收稿日期:2013-04-10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课堂效率,打造优质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懈的追求。如何利用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是每位教师一直苦思冥想,积极探索的领域。有效课堂的打造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赏析与解读,目标的设定,巧妙地引导,组织的活动等,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理解与做法。  【关键词】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
期刊
【摘 要】实行 “三级批改法”,即:学生自评、同学互批、教师再评。不仅解放教师,增强作文教学的活力、吸引力,而且燃起了学生追求成功追求喜悦的火把,使学生由过去的害怕作文,发展到现在的乐于作文,乐于语文学习。  【关键词】三级批改;学生自评;同学互批;教师再评  作文教学是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难题,而作文的批改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负担。为了提高作文成绩,减轻语文教师的压力,推行人性化作文教学,
期刊
【摘 要】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戏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给教学注入一些兴奋剂,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本文对此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关键词】小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浯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而小学中年级的作文训练又是小学阶段学生作文的基本训练。它既要为高一级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育教学目的呢?我认为在这一阶段,应注重“看、读、想、说、写”五个方面的素质培养。  1.培养“看”的素质  创作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再现,小学生的作文虽谈不上创作,
期刊
【摘 要】花常常是诗中的意象,有花作为意象的诗往往就有了花的美丽。看花犹如看诗,看透了花,就看见了诗人。以花观人,是看花的最高境界。看花的同时,你会获得一种忘我的境界,你可以领略花中的闲适之境,你可以品读到诗人的人格,你更可以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看花;闲适之境;人生品格;象征;生命真谛  花开使人醉,看花,可以使人忘记种种悲伤与不快,使人陶醉于花的海洋,领略花的神韵,花的气质,花的纯洁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P46~48的内容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期刊
本人至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几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负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治学态度,善思、善部、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爱因斯坦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阴碍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超,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呢?进而转
期刊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模式单一、少慢差费、枯燥乏味的状态,缺乏整体感。过多强调语言难度,忽视思想深度;过多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式的割裂分析,缺乏师生互动;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串讲翻译一讲到底,忽视学生的自主,没有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参考资料,没有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没有培养学生的品味、欣赏、快乐,尤其是对祖国传统语言的欣赏,使文言文学习成了学生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个同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的摇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己的教学实际,浅淡几点认识。  第一,给学生提供创新能力的土壤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痛——教师不知从何教起,学生不知从何写起。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写作阶段,有的根本不知道怎样动笔,对写作毫无兴趣。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同学们写作文存着以下问题:  第一、审题不清,习作时有部分同学离题、偏题;第二、语言啰嗦,讲述一件事重复太多;第三、标点符号不会运用。有的长句到底或—段活只用一个标点。特别是不知道冒号、引号的用法,不知道把所说的话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