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年社会化在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占据重要地位,它是青年个体内化和社会教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剧烈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年社会化 价值观 社会转型
  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逢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青年在一个国家和民族中占据的地位,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的整体发展状况既透射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社会进步价值的现实印证。所以青年问题一直是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青年时期的社会化又是青年阶段甚为重要的基本问题,所以对青年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青年社会化的涵义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这一概念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郑杭生,2003)。所以综合各方观点,笔者认为青年社会化就是指青年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通过学习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接受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形成适应社会的健康人格, 掌握服务社会的知识技能,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使人各方面的素质逐步形成,使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趋向完整,是人从“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关键期。
  青年社会化过程的完成依赖于两个机制的相互作用,一个是社会教化,一个是个体内化。社会教化的机构主要有: 家庭、伙伴群体、学校、就业场所、社会文化、大众传媒、社区。
  二、青年社会化的隐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都影响着青年社会化的进程和结果。
  1、社会转型造成青年价值观念的迷失。
  前几年社会上总是有这样的声音,说我们八零后是“垮掉的一代”,虽过于夸大和片面,但确实不能够否认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 原有价值观念的失效以及新的价值观念的尚未形成, 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某种无所适从,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当代青年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渴望一夜成名,不劳而获,相当一部分青年把金钱作为人生的目标,重利轻义,道德滑坡,这些都是价值观迷失的表现。
  2、大众传媒引发认同危机,使青年思想缺乏深度。
  青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角色学习和认同的过程,大众传媒是影响青年自我认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青年是大众媒体的主要消费者和影响最深的群体。大众传媒提供了角色学习和社会认同的参考群体,影响和塑造着青少年群体的认同。积极方面暂且不谈,消极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比如明星嫁豪门、郭美美炫富还有大众传媒宣扬的金钱至上、为博取眼球而散布的色情信息、注重享乐等,这些都会导致青年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诱发越轨行为。
  3、学校教育理念的错位和教育体制的落后影响青年全面发展,引发一系列问题。
  学校作为青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在大多数学者看来,青年问题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虽然素质教育号召了很多年,可是应试教育的现状还是没有被改变,考试和应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内容片面、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加重学生负担、重知识轻德育,这些都严重影响青年的全面发展。
  4、家庭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不当导致青年自我调适能力不足。
  家庭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且不可代替的位置。吕老师在课堂上也讲过在现在的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代沟”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的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导致了很多人独立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缺乏适应环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离婚率的上升和婚外情的增多,严重破坏家庭和谐,这些对青年的伤害都是巨大而且无法弥补的,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
  1、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发掘自身潜能,实现增权自主。
  马克思说过只有内因才起决定作用,任何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因此,首先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能促使青年形成正确的认识,客观的评价自己,选择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有助于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引导大众传媒,规范文化产业,弘扬主旋律。
  国家应该建立健全传媒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优秀文化占领市场。要大力号召大众传媒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摈弃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青年也成为网络的主要是使用群体,因此必须科学的管理和应用互联网,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正确引导,教育青年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好网络。
  3、改革教育体制,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社会进步要求人的素质发展是全面的。所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国家必须大力切实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行,不能让它还只是一个空口号。要引导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德育发展,回归到教育人性化的发展本质,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有效预防青年越轨行为产生。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培养其健康独立的人格。
  家庭是是每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是各人的首属社会关系,对个性的良性成长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对青年的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家长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畅通无阻的对话关系,和孩子平等交流、相互尊重;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宽严有度,不过分溺爱,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经济基调rn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8%左右,CPI涨幅预期目标3%左右rn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rn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rn
党的群众路线,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在进村入企中,我感到解决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课题,必须解答好三个问题:联系的方向在哪里?联系的标准在哪里?联系的成效在哪里?真正以群众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三维目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注重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到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知识与能力。历史课标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①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我们又迎来了2018年.过去的一年里,在广大作者、审稿人及读者的关心支持下,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有了新的进步,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进一
[摘要]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多阅读的习惯,记摘记的习惯,勤观察、勤练笔的习惯,随时翻阅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等。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关键词]态度;方法;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
摘 要 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享受着其所带来的各种益处,而心灵却渐渐缺失,幸福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幸福作为一个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本文的一个中心内容,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在汲取前人思想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即幸福就是至善。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幸福 德性 启示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
城市依赖农村,工业文明叫板农耕文化,构成了现代人生活疆域中的冲突和交锋.城市与农村,已成为人类文明史里两个互为联系又不可替代的隐喻活体.是我省三代诗人陈亚冰、黎飞飞(
抱睡过久影响宝宝脊柱发育我家夏夏5个月大,他很黏人,一定要抱着才肯睡。我们只好抱着哄他,等他睡熟了再放下床。听说抱太久会导致宝宝脊柱变形,现在我们都不敢抱太久。——
全国两会万众瞩目,网络、报刊、电视,越来越多的媒体,对两会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真切地记录、解读和剖析.我们遴选出2010全国两会的“十大关键词”,试图将两会再现,并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