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他们即将由长时间的校园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指导将会使学生顺利实现思想道德的提升,也会让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立足思政教育的本质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希望能够强化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关 键 词] 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140-02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多优势,能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实践教学问题,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的道德思维发展,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迈向新的台阶。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推动学生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使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窥测到社会发展的本质,再加上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指导,能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协同发展得更加高效,凸显出更强的育人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内容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源于数千年的民族发展历程,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理念和价值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思想指导,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历史典故和名人传记也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学素材,较强的人文性和内涵性凸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深远,且穿透力更强,将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高校大学生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思想熏陶,将会主动使自身行为与传统文化保持一致发展,正是由于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效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二)树牢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主题思想,思想与行为应保持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学生对祖国的特有情感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中华民族的忠诚和热爱,有效激发大学生对祖国发展的奉献意识,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强化高校大学生国家责任感的同时,能够以可歌可泣的名人典故来强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有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使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发展接班人。
(三)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深远,不仅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和人文素质进行了指导,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发展的,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能够充分汲取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认同感,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始终保持思想政治课堂的鲜活生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观念
想要提高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有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挖掘这些教育价值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自身发展进行正确思考,逐渐形成对我國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其次,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地贯穿到思想政治课堂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材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最后,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直到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内容对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借助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良好的个人价值。
(二)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很多学生都对专题讲座具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希望能够通过网络媒体等形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古有勤俭节约的风训,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为我国国家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石。校园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基础,为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进行“经典咏流传”等朗诵活动;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集体过节,开展相关的文艺晚会或进行传统礼仪大会等实践活动,这种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进行了有效学习。除以上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以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征文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也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文化修养的提升。 (三)内容衔接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有效衔接传统文化,教师要设置优秀的传统文化习读课堂,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可以为学生预留相应的时间指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习读,选取一些优秀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在课堂中突出古代儒家和道家的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代文学著作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除去诵读教学外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开展国画赏析等课余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中进行深刻感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的浅显认知层面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通过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衔接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来选择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社会调研和小组讨论来探究相应问题,也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来实现思维的碰撞,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要注重结合信息时代发展的背景来突出传统文化的生动性,通过生动的课堂内容来勾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实现思想觉悟的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将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打造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利用蓝墨云班课等移动教学软件为学生推送实时热点,充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通过在线交流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堂教学手段。
(五)组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借助社会和生活开展教育是陶行知的重要教学思想,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中,能够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生活实践,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开展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校园活动开展教育教学,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教育名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各种学术研讨会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当代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在思政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精神感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提升思政教学工作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弥补了思政教育实践应用的不足,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这也成为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思政课堂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7):3-4,7.
[2]王静,荣芳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公关世界,2021(6):143-144.
[3]杨爱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2):56-57.
[4]张小玲.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机制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4):74-75.
[5]黨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279-280.
[6]王会利.高校思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策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16):195-196.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140-02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多优势,能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实践教学问题,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的道德思维发展,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迈向新的台阶。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推动学生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使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窥测到社会发展的本质,再加上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指导,能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协同发展得更加高效,凸显出更强的育人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内容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源于数千年的民族发展历程,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理念和价值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思想指导,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历史典故和名人传记也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学素材,较强的人文性和内涵性凸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深远,且穿透力更强,将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高校大学生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思想熏陶,将会主动使自身行为与传统文化保持一致发展,正是由于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效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二)树牢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主题思想,思想与行为应保持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学生对祖国的特有情感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中华民族的忠诚和热爱,有效激发大学生对祖国发展的奉献意识,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强化高校大学生国家责任感的同时,能够以可歌可泣的名人典故来强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有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使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发展接班人。
(三)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深远,不仅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和人文素质进行了指导,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发展的,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能够充分汲取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认同感,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始终保持思想政治课堂的鲜活生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观念
想要提高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有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挖掘这些教育价值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自身发展进行正确思考,逐渐形成对我國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其次,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地贯穿到思想政治课堂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材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最后,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直到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内容对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借助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良好的个人价值。
(二)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很多学生都对专题讲座具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希望能够通过网络媒体等形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古有勤俭节约的风训,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为我国国家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石。校园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基础,为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进行“经典咏流传”等朗诵活动;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集体过节,开展相关的文艺晚会或进行传统礼仪大会等实践活动,这种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进行了有效学习。除以上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以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征文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也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文化修养的提升。 (三)内容衔接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有效衔接传统文化,教师要设置优秀的传统文化习读课堂,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可以为学生预留相应的时间指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习读,选取一些优秀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在课堂中突出古代儒家和道家的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代文学著作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除去诵读教学外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开展国画赏析等课余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中进行深刻感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的浅显认知层面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通过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衔接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来选择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社会调研和小组讨论来探究相应问题,也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来实现思维的碰撞,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要注重结合信息时代发展的背景来突出传统文化的生动性,通过生动的课堂内容来勾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实现思想觉悟的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将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打造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利用蓝墨云班课等移动教学软件为学生推送实时热点,充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通过在线交流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堂教学手段。
(五)组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借助社会和生活开展教育是陶行知的重要教学思想,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中,能够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生活实践,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开展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校园活动开展教育教学,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教育名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各种学术研讨会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当代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在思政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精神感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提升思政教学工作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弥补了思政教育实践应用的不足,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这也成为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思政课堂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7):3-4,7.
[2]王静,荣芳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公关世界,2021(6):143-144.
[3]杨爱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2):56-57.
[4]张小玲.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机制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4):74-75.
[5]黨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279-280.
[6]王会利.高校思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策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16):195-196.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