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实践教育体系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xingt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现代普通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盐城工学院利用毗邻盐城国家级环保科技城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科技城内的环保科技企业,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与环保科技城签订了合作共建“卓越环保学院”协议,利用环保科技城科技与产业平台,进行了产教融合、平台共享、项目引领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索,构建了“盐城工学院-环保科技城”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促进了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与园区企业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产教融合;平台共享;项目引领;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068-03
  Abstract: Enforcing the constructing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of 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ed peopl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undergraduate general education. With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djacent to the location of China Ya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ntacts the enterpris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e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dustry, the institute signed a cooperation with China Ya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to build an excell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Using the industry platform in China Ya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latform sharing and project leading has been explored. A new training patterns of rearing talents based on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China Ya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has been built, which thus has promoted the cultiv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s and achieved a seamless connection with the enterprise.
  Keywords: fusion of education and industry; platform sharing; project lead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產教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斯坦福大学以走出校门、开放办学的理念,创设了在校园内成立工业区先例,“斯坦福-硅谷”模式极具启发意义[2]。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已是必然趋势[3],普通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也只有走应用型发展之路,才能使这类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获得自己的办学空间,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卓越环保学院的构建及功能定位
  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也是盐城市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为策应国家沿海开发的国家战略需求,江苏省盐城市于2009年建成国家级环保科技城,该科技城为中国首家环保产业集聚区、中国环境产业最具竞争力园区;园区以“环保硅谷科技新城”为主题,是中国环保装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燃煤污染物减排工程实验基地和中国环保产业产学研联合基地。
  盐城工学院主动策应沿海区域开发国家需求,服务地方环保产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环保品牌,在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产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盐城工学院利用毗邻中国盐城环保科技城的地理优势,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盐城环保科技城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科技城为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实践资源保障,并为“高校+园区”的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创新提供了载体。
  盐城工学院通过加强与环保科技城合作,同时借助国家“卓越计划”,2015年1月,在盐城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下,盐城工学院与中国盐城环保科技城签订了合作共建“卓越环保学院”协议,该协议从实训基地共建、人才培训与培养、科研创新、服务外包等多方面对卓越环保学院进行了定位和建设。
  卓越环保学院建成后的功能定位:
  1. 对接企业对环保、机械、电气等专业的人才需求,由企业提出专业技术人才的技能、数量要求,在环保卓越学院为不同企业“量身定制”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 利用盐城工学院环保、机械、电气等专业的师资,为企业现有员工的技能进行培训和提升。
  3. 通过联合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企业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共同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环保产品。
  4. 利用盐城工学院投资的实践基地,为园区提供技术咨询、环境检测、装备检测与探伤等方面的服务,孵化科技创新产品,完善园区产业链。
  二、卓越环保学院的建设内容
  (一)具体建设措施
  1. 共同建设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盐城环保科技城在园区内为卓越环保学院提供共同建設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包括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主体办公用房不少于10000平米(其中实训基地不少于5000平方米),提供学生宿舍、食堂以及水、电等基本保障条件。
  2. 盐城工学院与环保科技城对接,将企业急需的环保、机械、电气相关专业部分优秀学生送至卓越环保学院培养,选派学生进驻企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盐城工学院提供师资,为卓越环保学院学生、企业员工、其他社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盐城工学院提供图书资料、数据库资源等,提升环保学院专业学习平台。盐城工学院协助环保科技城对卓越环保学院的日常管理。
  3. 建立卓越环保学院管理运行机制。盐城工学院是建设与管理的主体,环保科技城委派 1名副主任担院长;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入大三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后,进入卓越环保学院,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人才培养主动对接科技城的与需求。
  4. 建立卓越环保学院的利益共享机制。依托盐城工学院的人才与科研优势,为环保技城企业提供服务;利用盐城工学院的江苏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主动对接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本专业在环保城的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优先推荐本专业优秀毕生。
  (二)实训基地建设
  盐城工学院借助卓越环保学院5000平方的实验用房,将建成环境基础实验中心、环保装备制造实训基地、检测中心(含环境检测、装备检测)、环保过程装备与仿真中心等。具体布置与建设内容如下。
  环境基础实验中心主要承担环境学科的基础实验,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化工原理、水力学等课程的实验;在培养学生、员工的基础实验技术。该中心需要面积约1000平方米,预计投入367.65万元,新增设备181台套。
  检测中心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和装备检测两个分中心,要求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局的标准化CMA认证,得到社会认可,可以作为第三方为企业和社会出具检测报告。其中环境检测中心主要承担环境现状监测、竣工验收监测、企业自主委托建设等项目;装备检测可为企业进行环保设备成品检测、探伤检测等。在承担人才培养功能的同时,实现对外服务、完善园区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功能,并有所创收。环境检测中心需要面积约1000平方米,预计投入105.76万元,新增设备65台套。装备检测中心需要面积约500平方米,预计投入244.5万元,新增设备8台套。
  环保过程装备与仿真中心主要承担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面的中试装置,将企业的实际产品缩小于该中心,甚至将部分产品的运行过程通过动画进行模拟,并在此实现过程装备的设计。对于学生培养、企业新入职员工培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该中心需要面积约1000平方米,预计投入530万元,新增设备161台套。
  环保装备制造实训基地主要是针对环保科技城环保装备企业的特点,在校区内模拟典型企业的实际生产线,将环保设备的制作过程模拟到校区,甚至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放入该基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和制作产品。该中心需要面积约1500平方米,预计投入530万元,新增设备161台套。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战略下,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着力突破制约学校转型发展的师资瓶颈,构建应用型师资建设体系。
  校内教师现状:专任教师队伍中,有人社部颁发的各类注册工程资质和企业实践经历背景的教师比例较高;承担企业委托横向科技开发和咨询类项目较多;为我校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中有23人具有工业企业环保设计院、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以及咨询类的1年以上工作或实践经历。其中,注册环评工程师5人、注册环保工程师3人、注册给排水工程师2人、注册电气工程师1人、注册建筑工程师2人、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现场工程师7人。近3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师承担的横向科技项目300多个,横向到帐经费达1500多万元,获批江苏省科技厅产学研联合前瞻性项目20多项,申请专利5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40多件。
  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采取具备工程经历的老教师传帮带、将部分青年教师送至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实际工程和科研项目等方式,使校内教师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校外教师现状:为完成“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环境工程专业聘请在一线工作的企业导师担任部分主干课程和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聘请的企业导师共计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4人,有注册工程师资质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15人,有10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18人。
  校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继续聘请园区中各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增强责任心,为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训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新办学模式
  1. 盐城工学院环保、机械和电气专业部分学生的实践课程(如课程设计、实习)直接在卓越环保学院及园区企业进行,大四学生的顶岗实习直接在企业进行;
  2. 卓越环保学院的人才培养不局限于对盐城工学院学生的培养,同时承担对地方环保专业人才培训的功能,该学院开放办学,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培训班,园区环保人员、社会环保人员均可参加。
  3. 在卓越环保学院内模拟园区企业的实际生产线,在卓越环保学院内完成模拟生产线的实训,然后再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输送即插即用的人才。
  四、已获收益
  园区无偿提供5000平方米用房作为卓越环保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用房,2015年11月至今,已累计有800多名学生在该卓越环保学院进行了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还有40余名学生在园区科行、华晖等环保龙头企业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顶岗实训,并为其员工进行环保专业培训;盐城工学院还与园区华晖环保共同申报课题,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集中多方力量进行科研开发;环保科技城中拥有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中建材环保研究院、南京大学环保研究院、同济大学环保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环境学院已有10多名优秀学生在上述科研机构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科研工作,借助平台力量提升盐城工学院优秀学生的培养层次。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2]董晓玲,张健明,叶聚丰.现代 “三区联动” 模式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3):57-60.
  [3]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30(1):133-138.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新兴的办学模式,也是教育全球化迅猛崛起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自身特点,阐述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政府要创新监管理念, 建立一个由政府、中介机构及社会舆论和合作办学从业者自身组成的三维质量监管服务立体交叉体系,从而维护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者双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利用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培养人才的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下就业竞争力的增加,各学校对师范生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作为培养中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尤其如此,因此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及其综合素质极为重要。文章以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当前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培养以及掌握现状,深刻剖析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学
期刊
摘 要:“微情景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在限定的较短时间之内将指定的原理或概念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演绎,可作为锻炼表述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文章作者从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微情景剧”教学模式,解读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功能,列举操作要点,旨在构建“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及操作规范。  关键词:微情景剧;课堂教学;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微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加快,金融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基于对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研究,如何使得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培养行业能力紧密联系,如何落实到课程教学环节上,是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保险学》教学改革的初衷,近年在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一些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MOOC及其所衍生的网络教学方式的兴起,使固有的教学方式产生新的可能。在碎片化的、自主学习的趋势中,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支持,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与MOOC/SPOC的结合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课程建设为这种方法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MOOC;SPOC;任务驱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我国高校园艺专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为更好地实施《面向“三农”的数字教育资源及平台建设项目》,推动全国农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进程,促进农业教育精品课程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文章以《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为例,阐述了在课程数字化、可视化建设和改革中,数字化资源的内涵和呈现形式,以及设计、制作、管理等方法,提出了团队协作,精确分工;积极培训,加强管理;点评更新、大众
期刊
摘 要: “專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针对专业建设的重大举措,项目的实施对于增强西部民族地方高校的专业适应性,强化这一类高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竞争力,乃至强化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应该很好的把握这次专业建设的机遇,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时要深刻理解内涵,把握专业综合改革的整体目标要求。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特色发展;核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急需大批既熟悉国际会计惯例,又具备会计专业背景且能灵活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高水准会计人才,对高校的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会计双语教学对教材选配、课程设置、学生素质、教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的会计双语教学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教学效果良莠不齐。文章就基于“情感”视角来分析和探究普通高校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学科进展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目前的本科學生专业课课堂仍旧以知识学习为主,忽略了对于学科方向的探讨与研究,同样也忽略了对于学生未来方向选择的引导。文章根据教学经验,详细探索了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拓展教学内容的引入,该拓展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展本科学生的视野,便于他们直观了解学科前沿的动态,同时也方便其未来对于深造和就业的选择。  关
期刊
摘 要:翻译教学应以翻译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而翻译能力不仅仅指的是双语转换能力,还包括语言外能力、翻译知识、翻译工具的使用、翻译策略、心理素质等等。在翻译教学可以通过项目化的翻译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能力;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项目化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096-02  Abstract: T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