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的应用导向模式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ayu0bell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急需大批既熟悉国际会计惯例,又具备会计专业背景且能灵活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高水准会计人才,对高校的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会计双语教学对教材选配、课程设置、学生素质、教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的会计双语教学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教学效果良莠不齐。文章就基于“情感”视角来分析和探究普通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的应用导向模式,以便为会计双语教学的改善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高校;会计双语教学;应用导向模式;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0-0194-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society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high-level accounting talents who are familiar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ractice, have the background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and can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languages. Correspondingly, new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for accounting majors is essential.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emanding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urriculum, students' quality and teachers' ability. Althoug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bilingual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good enough.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model of accounting bilingu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 so as to provide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for improving the bilingual teaching.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ilingu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application oriented model; emotion
  作為国际竞争实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如何培养数量掌握外语和国际规则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课程。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开始培养相应的会计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会计双语教学的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1]。但高校在建设会计双语课程体系中,应该从客观教学条件和学生英语基础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专业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针对双语教学的定义较为混乱,受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学者认为其是指在学生学习生涯的某阶段使用两种或以上的教学媒介语,这些语言不只是单纯的语言课程本身,被用于教授科目的内容。一般而言,双语教学指的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为依据,实施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活动;会计双语教学则是利用英语对会计专业的知识进行讲授或课程教学互动,通过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实现学习的双重目的。对于我国会计双语教学而言,其在师资、教材与教学模式等方面尚有不足,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想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必须要详细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对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加以掌握,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发现,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从情感层面抵制第二语言,即受自身行为情绪和感受的影响,由此可见感情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2]。学者Krashen提出“情感过滤假设”,其认为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会受不同情感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目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焦虑感等,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学习。
  目前普通高校实施会计双语教学时,要求利用英语讲述会计专业知识,所以会计双语教学的效果会受学生对外语情感状况的影响。会计双语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概念模糊、学习动机认识不足等问题,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不能提高英语水平,无法深入了解专业知识,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学生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发音不标准、口语差,害怕被提问,缺乏学习自信性,而有些学生口语好且英语水平高,对自我形象的认识会激励学习双语课程的兴趣[3]。当然情感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传染效应,有些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较差,在课堂上不敢发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压抑,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课情绪。   二、普通高校会计双语专业学生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属于心理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易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征,涉及制约行为的心情、态度、感觉、感情等;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相辅相成,若学习者心情焦虑、缺乏自信心或学习动机,则其心理屏障有所增强,影响可习得机制。普通高校实施会计双语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影响,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认知能力加以发展。情感因素涉及如下几点:1.动机。动机是指学生为实现某种学习愿意而做出的努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控他欲动机、任务型动机、结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这些都是指明方向与激发行为的因素,在会计双语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发学生内外在动机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习得能力。2.自尊。自尊源于学生对个人价值的判断,这也属于自信心问题,学生在自尊心强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展认知能力[4]。3.焦虑。焦虑出现的原因多是担心交流不会准确顺畅等对自我评价过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习过程;同时焦虑的类型包括情景型、气质型等,其中前者主要是指具体情境中形成的焦虑,而后者则是持久性的焦虑倾向。大多数学生在会计双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将这种不利的情感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因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特点
  年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辅导,以此提高会计双语教学的效果。会计双语课程多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三年级,而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碰撞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极易出现心理焦虑的现象,这样虽能增加学生的心理障碍,不利于知识的习得,但也能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享受胜利的喜悦。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适当缓解焦虑的情感,强化课程习得结果和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处于情感发展的冲突阶段,面临着能力培养与自我发展的冲突问题,学生自我定位相对较高,而高校的实际情况会使其感到与理想的差距,产生失落、迷茫、困惑等情绪。由于大三阶段的学生多要为就业和考研做准备,只有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会计双语课程的积极性。
  三、基于情感视角的会计双语教学的应用导向模式
  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结构方式,是在相关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实施教学活动。在会计双语教学活动中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借助会话、协作、情境等要素,调动学生情感激励效应,从而有效确定应用导向模式。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创设满足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
  (一)教學目标
  会计双语教学中的关键要素就是教学目标,这也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点,对整个教学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但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缺乏较高的素质,有些毕业生在实习中甚至不会简单的记账,更遑论国际化业务,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成为会计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5]。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目标设计中应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个体智能差异、学习抵触情绪等,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如若学生对外语具有较高的抵触情绪,可以降低教学目标,选择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词汇,掌握会计原理;而学生具有较低的抵触情绪时,可以适当定高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会计事务中灵活运用英语。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会计双语教学活动中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当然高校教师实施会计双语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因素,鼓励学生构建网络知识体系,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6]。由于会计双语教学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作用的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而教师的情感也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依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师的成功,然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是以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适当缓解学生的焦虑情感或对教师的距离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1.移情式相互理解: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会计双语课程教学中应该以情感因素为基础,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环境,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其情感与心理因素,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将学生的认知潜能加以充分发挥[7]。2.鼓励与尊重学生: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及其教学行为的影响,其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认知活动,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通常学生在会计双语课程学习中,极易对第二外语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和关注学生的学习,从正面评价学生,多肯定、多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教师的良好沟通,最大限度发挥出学习的潜能,实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其次,抛锚式情景性教学。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与求知的催化剂,在会计双语课程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质疑课程的实用性,认为学习双语没有实际作用,只需学好中文会计课程即可,因此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会计双语课程学习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抛锚式情景性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基本是为学生创设宏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计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初级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原理及概念的讲解,而高级学习阶段则可适当与企业接轨,选择实际案例,向学习小组精心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详细解释会计处理和原理等问题,准确把握好问题设计的“度”,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解答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构建系统灵活的知识体系[8]。此外,学习小组可分为具有竞争性的两组团队,一组为复核或检查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掌握,另一组为企业会计人员,负责实时处理账务,这样能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如通过学习账务处理的方式,对同一项经济业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理解。   最后,合作学习。焦虑是制约英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学生对英语的焦虑是最大的学习障碍,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也会降低会计双语教学的效果,所以要对其加以正视,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社会互赖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前者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依赖性具有可变性,而团体成员的内在紧张状态会促进目标的高效完成;而后者认为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就是动机,而不同性质的需求是构成动机的前提,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9]。由于合作的目标结构会产生互动现象、人际吸引,这就要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学习者的社会交往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层次需求。除此之外,不管是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还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都能学有所获,将水平相近学生的划分为一个小组,使学生在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更好地树立学习自信心,增强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为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营造出紧张的竞争状态,在完成任务时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与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信心、责任心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
  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会计双语课程教学评价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而是要注重过程考评与组内自评。在双语课程学习环节,小组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较为了解,通過组内评价的方式能客观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增强组员的竞争意识、紧张状态,构建融洽积极的学习氛围。当然教师在会计双语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情景教学模式时,要对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考核,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防止部分学生形成“为考试而学习”的心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进行充分感受,强化平时学习管理,提高学习效率。由于会计双语教学与学校和社会的环境密切相关,学校相关制度的实施会更好地实现会计双语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1.增加对双语师资的奖励。高校对会计双语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专业的教学素养,肯付出,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双语教师在这一方面还有所不足。所以高校应该适当增加课程工作时数,安排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继续接受教育;或者是制定奖惩办法、实施细则、政策措施等规章制度,激发教师进行会计双语教学,如优先培养双语师资,提高工作量与报酬,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10]。2.增加双语课程的学分。由于会计双语课程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应该增加双语课程的学分,从制度层面来让学生重视高课程的学习。总之,采用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规范会计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确保教学课程建设的正常开展。
  四、结束语
  高校会计双语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研究课程,其教学实践属于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立足实际,从情感的视觉出发来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这样能够避免盲目追求会计双语课程的数量而忽略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眼光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会计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情景,需要深入细致研究所有的教学环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双语教学目标,促进会计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冀萍.普通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的应用导向模式研究——基于“情感”视角[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25-128.
  [2]莫琳.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双语教学质量[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8-41+44.
  [3]张正勇,徐刚.我国会计双语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学生问卷调查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02:149-153.
  [4]肖凯.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13,10:40-43.
  [5]王桢.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6,06:115-117.
  [6]袁怡闻.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以“管理会计”双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10:107-113.
  [7]杨璐璐,李继志.国际职业资格证导向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113-114.
  [8]许珂,宋秀珍,吴英.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基于常州工学院会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61-62.
  [9]邹纪元.关于会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4:181-182.
  [10]欧阳爱平.国际性专门人才的全英语教学策略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学注册会计师全英语教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1,03:103-111.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高校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不仅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提供各类文献资料的重任,而且直接关系着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与高校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管理理念滞后,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时代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因此,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创新尤为重要。基于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必须积极打破传统、守旧、被动的管理模式,更新陈旧的服务理念,增强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意识,为高校图书
期刊
摘 要: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五届毕业生进行实证追踪调查,对调查对象目前从事的行业、岗位、选择原因、薪酬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归类,从毕业生角度了解行业人才要求及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职业素养培养、课程设置、母体学校资源共享等方面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慕课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理论都有别于传统教育思想,二者都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知识学习的个性化、教学主体的去中心化、学习者之间的互评性等。慕课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应该得到更大的包容。  关键词:建构主义;慕课;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0-0107-04  Abstract: Discriminat
期刊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新兴的办学模式,也是教育全球化迅猛崛起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自身特点,阐述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政府要创新监管理念, 建立一个由政府、中介机构及社会舆论和合作办学从业者自身组成的三维质量监管服务立体交叉体系,从而维护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者双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利用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培养人才的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下就业竞争力的增加,各学校对师范生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作为培养中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尤其如此,因此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及其综合素质极为重要。文章以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当前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培养以及掌握现状,深刻剖析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学
期刊
摘 要:“微情景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在限定的较短时间之内将指定的原理或概念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演绎,可作为锻炼表述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文章作者从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微情景剧”教学模式,解读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功能,列举操作要点,旨在构建“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及操作规范。  关键词:微情景剧;课堂教学;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微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加快,金融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基于对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研究,如何使得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培养行业能力紧密联系,如何落实到课程教学环节上,是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保险学》教学改革的初衷,近年在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一些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MOOC及其所衍生的网络教学方式的兴起,使固有的教学方式产生新的可能。在碎片化的、自主学习的趋势中,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支持,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与MOOC/SPOC的结合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课程建设为这种方法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MOOC;SPOC;任务驱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我国高校园艺专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为更好地实施《面向“三农”的数字教育资源及平台建设项目》,推动全国农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进程,促进农业教育精品课程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文章以《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为例,阐述了在课程数字化、可视化建设和改革中,数字化资源的内涵和呈现形式,以及设计、制作、管理等方法,提出了团队协作,精确分工;积极培训,加强管理;点评更新、大众
期刊
摘 要: “專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针对专业建设的重大举措,项目的实施对于增强西部民族地方高校的专业适应性,强化这一类高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竞争力,乃至强化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应该很好的把握这次专业建设的机遇,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时要深刻理解内涵,把握专业综合改革的整体目标要求。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特色发展;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