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acebook博弈谷歌艰难驶进社交翡翠海(下)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m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
  “新闻是易碎品,但要把它当成艺术品去雕琢。”梅尔文·门彻这样说过。新闻除了当时记者的精深叙述外,还有一个外在的雕琢力量——时间。
  在记录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化变革浪潮的浩瀚文字中,有一些特质在熠熠闪亮,这些亮点不一定总是成功的荣耀,一些走过的弯路、失败的技术和品牌,同样是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的实践。记录他们一闪而过的瞬间,是本专栏开设的初衷。
  让我们在这里重温历史,汲取经验。
  2009年的一天,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Facebook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共同出席了一场晚宴。前者喝了几杯葡萄酒后,问:“拉里,你用Facebook吗?”
  “没有,我没有用过。”拉里不露声色地回答。
  酒劲下的扎克伯格有几分失望,他不依不饶:“为什么不用呢?”
  拉里可能有些恼火:“那玩意儿不适合我。”
  扎克伯格斜刺拉里的一剑
  面对摄影记者的镜头,扎克伯格一手抓着面罩,一手拿剑顶着地面。他身旁是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穿白色专业击剑服,戴面罩,全副武装。
  这个小男孩是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博格的儿子。而围绕着谢丽尔,扎克伯格曾与谷歌角斗了一番。
  谢丽尔早年曾是美国财政部的首席幕僚,在财政部工作期间,她的才智、组织能力以及处理关系的能力为自己赢得了声望。进入谷歌后,她主要负责AdWords广告业务平台。谢丽尔的同事大卫·费斯切尔对于她的大局观有着深刻的印象。他说:“当我们还在为未来三个季度做规划时,她已经考虑到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谷歌一位高管称他们当时需要一台拖拉机,而谢丽尔“却是一辆保时捷”。
  谷歌对谢丽尔的培养也颇下功夫,有一年,谢丽尔在经营上犯了一个错误,导致公司损失数百万美元。谢丽尔意识到之后很内疚,她找到拉里道歉。拉里说:“不必道歉,我很高兴你犯了这个错误。因为我希望谷歌是个跑得很快、做得很多的公司,而不是一个做得太少、太小心的公司……如果不犯错误,反而意味着我们没有冒足够的风险。”
  后来,谢丽尔领导的团队发展到了约4000名员工,约为谷歌全部人数的四分之一,其创造的营收占谷歌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谷歌CEO施密特认为谢丽尔就是一个“超级明星”。
  可是,Facebook准备挖走这个“超级明星”。2007年的一个圣诞节派对上,扎克伯格遇到了谢丽尔。扎克伯格走上前去介绍了自己,他回忆说:“我们在门口谈了大概有一个钟头。”随后扎克伯格展开了为期六周的“猛烈攻势”,争取后者到Facebook任职。
  他们在硅谷的幽静小餐厅会面,进行长时间的谈话。餐馆打烊后,扎克伯格常常尾随谢丽尔,到她的家中继续交谈。扎克伯格称自己希望了解对方,因为此后可能在十几年里,双方要一起共事。
  扎克伯格甚至向谢丽尔许诺,会将自己的击剑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儿子。
  2008年1月,扎克伯格和谢丽尔应邀出席在瑞典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谢丽尔邀请扎克伯格乘坐“谷歌一号”从旧金山飞往苏黎世,这架波音767是由拉里和谷歌另一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共同拥有的。飞行途中,扎克伯格正式邀请谢丽尔出任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
  谷歌极力挽留谢丽尔,并允诺给予她首席财务官的头衔,但谢丽尔去意已决。
  谢丽尔加盟Facebook之后,一大批谷歌员工也随之跳槽到Facebook。其中包括谷歌的厨师长约瑟夫·德西蒙尼,他的加盟受到Facebook员工的热烈欢迎,因为他烹制的新鲜、美味食品要比Facebook依靠蒸汽加热的自助餐强得多。《食物2.0:谷歌厨师长的秘密》一书的作者查理·埃耶斯表示:“德西蒙尼拥有这样的实力。”
  德西蒙尼此前曾表示:“谷歌就像是迪斯尼乐园,如果要离开这里,又应当去哪里呢?”答案是加盟新版梦幻迪斯尼——Facebook。
  一位谷歌高管说:“谢丽尔成了谷歌不受欢迎的人,她‘盗走’经理人。”另一位高管说谢丽尔“把谷歌看成了挖走任何她可能动摇的人的富矿,她声称是这些人主动投奔她,事实上两种情况都有”。
  还有人指责她不公平竞争,因为她利用了“了解关于谷歌运作的内幕消息的优势”,譬如,谷歌的整个招聘流程通常要花上三周,为了抢先一步,谢丽尔就把招聘流程压缩至两周。
  拉里团队要驶入翡翠海
  “谷歌可能会面临自创立以来的第一场高强度竞争,但对于谷歌或Facebook任何一家公司,这都不是坏事。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11年1月,《华尔街日报》这样展望谷歌与Facebook之争。
  2011年 ,4月4日,拉里·佩奇接替施密特担任谷歌CEO,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务。施密特转任公司执行董事长,负责谷歌与其他公司的关系。谢尔盖则将“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战略项目上,特别是新产品的开发”。
  拉里随后组织了自己的核心管理团队——L团队(L Team),意思就是“拉里的团队”。在这个核心团队的新增成员当中,包括社交业务负责人维克·甘多特拉。
  拉里在与分析师举行的一次电话会议中称:“我们要把资源用在关键的地方。”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显然,社交业务就是谷歌的核心和关键业务之一。
  “将优先的精力集中到重要的优先问题上能够给我们带来更为惊人的机遇。”拉里说。他还表示谷歌已经对其管理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谷歌的社交项目开发代号被命名为“翡翠海”。
  Facebook虽然已“直挂云帆济沧海”,但谷歌仍有机会,手上也仍有翻盘的筹码: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其中绝大多数习惯于使用谷歌的各项业务;具备强大的相关信息计算及判定能力;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使得谷歌能够随时购买在社交网络领域中崭露头角的小公司。
  卡特彼勒公司财务总监埃德·拉普说过:“在艰难时分,你真正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拥有哪些能力。它迫使你反思,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你在客户的眼中与众不同。”   这一次,拉里要玩大的、真的,他把谷歌的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希望谷歌人上下一心,打赢这场与Facebook之间的关键一战,“这是一项协同作战任务,我们要奋起直追”。对于不直接参与谷歌社交业务的员工,拉里提醒他们同样背负考核任务,这些员工要参与产品测试并及时提供反馈:“当我们发布了新产品,尽量鼓励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参与进来。”拉里称他将所有员工年终奖的25%,与谷歌在社交业务上的表现挂钩。
  这款产品就是Google 。
  Google 瞄准了Facebook中一些为人诟病的问题。Facebook认为谷歌保护用户隐私不利,而谷歌也认为Facebook在这方面存在软肋。谷歌在Google 中开发了“圈子”这一功能,它使社交关系的整理变得简单,用户所分享的内容都有精确的分享圈子,谷歌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的隐私暴露在不相关的人面前。
  Facebook还被人批评出现爆炸式的信息供应,譬如,用户受到无止境的游戏邀请,这是用户不需要的信息。Google 自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
  Google 还推出了Facebook没有的社交功能,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服务就是视频功能,它让用户群组视频聊天,最多可以允许10人同时视频聊天。
  在界面设计上,拉里下令效仿乔布斯的理念进行改版。
  “在描述谷歌时,很多人都会用到实用、强大、可怕、速度和有趣等词汇。但是否有人会想到“漂亮”呢?很少!谷歌新CEO拉里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今年4月上台后,他立刻下令对谷歌的网络资产进行改版,试图创建一种统一的、具有代表性的视觉效果,就像苹果产品那令人一望而知的美学特质。这种全方位的改版在谷歌13年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圣荷塞信使报》这样描写。
  “用户现在显然很在乎设计。”《纽约时报》网站前设计总监科伊·维恩说,“在科技尚不成熟的年代,单凭技术就可以胜出。而现在,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了,人们真正看重并追求的是最好的设计。”
  改版首先从Google 开始。拉里表示Google 将成为谷歌其他业务的标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改变整体的体验,使之简洁而美观,就像不知不觉实现的一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用户的需求,并立刻满足这种需求。”
  拉里亲自参与Google 早期版本的试用,一次他发现把拍摄的照片发布到Google 中的程序过于繁琐,于是打电话向谷歌社交业务负责人甘多特拉抱怨。后者向他解释了设计团队为什么要采取那种方法,试图说服他。拉里像乔布斯那样强硬和坚持,称“少废话,照片应该一键上传”,设计团队只好重新设计。
  这一切显示了拉里对Google 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盼。随后,用户的反应让拉里松了一口气。2011年6月28日,Google 开始小范围的用户测试,eBay上一个Google 的测试邀请码卖到了75美元。大量被邀请用户海啸般地涌入,这导致6月30日晚谷歌暂时关闭Google 邀请机制。
  “需求太疯狂了,我们宁愿谨慎一点。”甘多特拉在他Google 的页面上写道。
  谷歌股票的价格也开始飙升,有人气的地方就有财气啊!金融分析师乔丹·罗翰说:“如果谷歌与Facebook不直接交锋,抢占对方的市场份额,它们根本不可能达到投资者的期望,在显示广告市场实现数十亿美元的增长幅度。”
  “角声满天秋色里。”轮到Facebook扎克伯格着急了。
  Google 发布后不久,扎克伯格便在公司总部挂出粉红色霓虹灯信号,上面写着“戒备状态”,目的是提醒员工要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借鉴Google 中最受欢迎的部分功能。
  互动的博弈
  面对虎视眈眈的Google ,扎克伯格在出席媒体发布会时回应:“Facebook 的竞争者不得不先建立起来属于他们的社交图谱,而这项工作Facebook早已完成。”
  扎克伯格表面上故作轻松,但Google 推出几天后,他坐不住了。他受邀注册了Google 的账号,建立了自己的圈子,其中包括Facebook前高管达斯丁·莫斯科维茨和公司首席技术员官布莱特·泰勒,他想体验一下对手的产品。
  虽然扎克伯格并未在Google 发言,但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仅一周后,扎克伯格在Google 上就拥有了近3.5万粉丝,超过了谷歌CEO拉里·佩奇。相比起来,拉里当时仅仅得到了2.4万人关注。
  可是,这个“人气王”的称号让扎克伯格有几丝苦涩。看来谷歌的这一轮冲击还是很有份量的,Google 用户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扎克伯格的预计,甚至超出了拉里的意料。
  《纽约时报》撰稿人尼克·比尔顿撰文称:“一些人现在已经不再信任Facebook,在经历了这些年的隐私问题后,他们对于Facebook对其用户隐私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厌烦……对于Facebook来说,个人隐私方面的缺陷以前没产生太大影响,而且负面新闻也只是暂时的,大多数用户还得坚守Facebook,因为他们还未找到可行的替代社交网络来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互动。但是Google 的出现将改变这一切。”
  曾任谷歌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评价:“谷歌是个开放的公司,希望大家都开放,才能搜索所有的信息。Facebook是个封闭的公司,希望利用只有自己拥有的资源,创造独自的价值。今年,因为Facebook的强大,让谷歌无法收录世界最大网站的内容。长期看来,这会伤害谷歌的搜索体验和完整度。谷歌必然希望逼迫Facebook变得更开放,所以Google 应该会走开放路线,提供更开放的API(应用程序接口),也希望更多小社交产品甚至平台愿意将内容放到Google 平台上。这样会逼Facebook走上更开放路线。”
  Google 发布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谷歌的市值飙升了200亿美元。
  美国硅谷知名企业家比尔·格罗斯预测,与此前任何其他服务相比,Google 用户数量突破1亿所用时间将最短。他在自己的博文中称:“Google 今后是否会遇到挫折?答案是肯定的。Facebook和Twitter今后是否会加强技术创新?答案同样是肯定的。我想说的是,目前Google 性能已经相当出色,Google 技术开发团队所作出的努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已经拿出一款具有巨大市场增长潜力的产品。”   9月,扎克伯格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Facebook一系列新功能。分析师预计Facebook还将推出广告平台网络,充分利用用户的社交网络活动习惯,帮助广告客户准确找到消费者。如果策略得当,Facebook可能会威胁到谷歌的在线广告霸主地位。
  10月末的一天,网上出现一阵喧嚣,大家开始谈论社交网络上的一条新闻:扎克伯格已经不再是Google 上拥有粉丝最多的用户。那么谁取代了他呢?这个人正是拉里·佩奇。有媒体称谷歌内部为此弹冠相庆,认为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
  11月,扎克伯格参加了美国知名主持人查理·罗斯的脱口秀节目,他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觉得谷歌与我们的关系更加偏向竞争,它们在打造自己的小号版Facebook。”
  12月初,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毫不留情地抨击老东家的Google ,认为Google 是对Facebook的一种形式上的模仿,是变相的“奉承”。她认为在社交网络方面,Facebook的竞争态势更好,因为它在做的所有事情都带有社交属性。谢丽尔有所指地说,“我们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研究社交技术上。尽管将会有很多竞争对手,但是我认为只有那些把精力放在一件事上的公司才能成功。”
  而扎克伯格对谷歌的评价则比较大气:“谷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们会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并认真学习。但与此同时,人们已经在Facebook上分享了很多信息,并且在Facebook上讲述了很多自己的生活故事。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方面提供的工具更好。”
  2011年年底,CNN网络版评出了年度十大科技行业新闻,其中包括Google 诞生,其入选理由是:“网民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正在逐渐超越搜索引擎。换句话说,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将越来越多,而谷歌则越来越少。所以谷歌也开发了一款与Facebook类似的社交网站Google 。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分享照片并浏览好友更新。Google 初战告捷,但Facebook仍然大幅领先。谷歌确定了社交网络在公司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是一个巨大的赌注。”
  角逐大幕全面拉开
  “君向潇湘我向秦。”对于网络中生代巨擘谷歌与新生代后起之秀Facebook来说,角逐大幕此时正式拉开。
  《秘密就在眼前》的作者杰夫·马修斯这样描绘了二者未来的前景:
  “如果你问我:‘Facebook会击溃谷歌吗?’
  我会告诉你:‘不会。’
  但是如果你问我:‘Facebook会成为下一个谷歌吗?’
  我会告诉你:‘几乎可以肯定。’”
  “如果我们解决了搜索,就意味着你可以回答任何问题,也意味着你可以做任何事情。”拉里·佩奇曾这样说过。
  但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记者手记
  社交网络消解搜索魅力
  Facebook在挑战谷歌,而且其冲击不仅仅限于社交业务本身。
  《纽约时报》撰稿人米勒曾分析:“谷歌作为最广泛的网络入口地位现在已经岌岌可危了。Facebook 是禁止搜索引擎进入的地带,而一旦人们都集中到那里,谷歌也就失去了能够让他们的网络搜索、广告和其他产品获得价值的有用信息。”
  谷歌前高管塔福德·马西伊表示:“全球搜索查询总量正在萎缩,为什么?因为人们的搜索查询正转向社交平台,他们正从静态搜索页面转向动态实时信息流。”
  天使投资人施欧文·彼西弗认为:“谷歌太晚意识到网络已经变成社会性的网络,产品变成了社会性的产品……谷歌原来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它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来搜索页码链接的排序……但是谷歌没有认识到,现在人已经成为虚拟链接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觉得社会搜索的排序应当是一种人的排序,而不是网页的排序。”
  “社交网络正变成社会工厂。”《维基经济学》的作者丹·泰普斯科特说,“这正改变着我们重组社会的能力,让我们可以去创新、去创造商品和服务。”
  施密特也表示:“社交网络对用户在线体验的重要性已发生巨大改变。在进行在线搜索时,消费者期望获得答案。而在帮助人们寻找答案方面,社交搜索正成为一个主要的竞争对手。”
  谷歌虽然开发了Google ,并取得了开门红的成绩,但与Facebook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谷歌必须为此改变其以数学与逻辑学为核心的基本价值观,转向以人为本,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谷歌Gmail缔造者、FriendFeed联合创始人保罗·布克海特曾戏称谷歌抗衡Facebook的任务“仅比登月容易一点”。
  随着Facebook IPO的成功进行,谷歌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在加大。IPO之后,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财富一度超过200多亿美元,盖过拉里和谢尔盖。问题不在于扎克伯格的个人财富超过谷歌两位创始人,而在于Facebook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可与谷歌在多条战线展开竞争。
其他文献
背靠强势的电信运营商,拥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受到产业链各主要厂商的力捧,TD-LTE网络大有可为,并将成为我国通信产业新的领航者。  在TD-SCDMA制式的3G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11年底,中国移动TD-SCDMA基站数量约为22万个。中国移动目前正在准备启动TD-SCDMA 六期网络建设,按照进度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规划,并在第四季度启动招标。六期建设的完成将为中国移动进行大规模建设和升级
北京格林伟迪科技有限公司(格林伟迪)是一家专业从事边缘网光传输和综合接入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的高科技企业。依托强有力的系统设计能力、软件和芯片开发能力、综合质量管理体系、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和规范的售后服务,公司设备已遍布全国各主流运营商并出口到海外市场。  格林伟迪在多年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的基础上,拥有成熟的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产品和在光纤宽带接入网络的主导地位。GWD(格林
IBM在中国的首个整合管理服务中心正式落户苏州国科数据中心,这标志着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在中国的“3 3”战略已经开花结果。从传统的数据中心自建自管模式到共建共管再到云计算服务,中国用户在IT管理服务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从2011年提出在中国大力发展整合管理服务,到2012年初发布“3 3”中国服务战略,再到2012年5月31日中国首个整合管理服务中心落户苏州国科数据中心,IBM全球信息科
不少人在围观,2011年Twitter会不会陷入Facebook曾遭遇的隐私风波。因为2010年11月,在全球Web 2.0峰会上,Twitter联合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宣布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公司Gnip达成合作协议,Gnip将以每年36万美元的价格购买50%的Twitter消息,而Twitter保留销售全部消息的权利。  Twitter的举动很让人不解。  用户隐私问题暂且不论,先看看每个用户所
IT行业正在经历前新一轮的裁员和换帅风潮,一方面反映出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另外一方面说明行业变革已经如箭在弦。企业应借此契机进行战略调整、科技创新,在新一轮的洗牌中力争上游。  截至8月23日,索尼今年已经宣布裁员1.1万人;6月14日,诺基亚宣布裁员1万人;5月23日,惠普宣布裁员2.7万人。据赛迪顾问统计,2012年上半年IT企业裁员总数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共计裁员5.1万人,与201
相比单模光纤而言,多模光纤吸引企业网络管理者的原因是更加低廉的网络建设总成本。新抗弯曲多模光纤通过改善系统冗余,把它所具备的优点扩展至高速网络。  由于多模光纤支持更低成本的850nm VSCEL收发器,其在楼宇光纤布线和数据中心应用中要比单模系统价格更为低廉。此外,多模光纤也开始凭这一特点,在光纤到区域建筑中的水平布线中日益频繁地被使用。与传统电缆布线结构相比,FTTZ结构节省了大量材料及有源设
关于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时,Web 2.0 的主要倡导者Tim O’Reilly在经典文章《什么是Web 2.0》中就强调过“数据是新的Intel Inside”,这种说法意味着,就像PC时代Intel 芯片是核心一样,数据是新一代计算的核心。当前,围绕大数据展开的包括数据分析等在内的议题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数据从幕后走向台前  实际上,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变化不仅在
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营,累积帮助英特尔节省高达6.5亿美元的成本——或者这就是英特尔IT 行业合作团队总监 Chris Peters携其IT@INTEL团队去年获得“英特尔成就奖”最直接的原因。  顺应IT部门越来越融入企业业务决策过程的趋势,IT@INTEL始终坚持把握重点,明确服务方向,平衡需求。  有效改造数据中心  “每个大公司的IT部门都需要应对很多的挑战。”Chris Peters感叹道,
“当当网已经成立了出版物数字业务部,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所动作。”1月9日,在2011中国電子书产业峰会上,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透露。  实际上,在当当网这样的销售商准备进军电子书内容(以下简称“电子书”)领域之前,这块市场已呈现群雄并起之势。不过,壹人壹本COO方礼勇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采访时表示,出现好的内容平台还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  那么,是什么因素在阻碍这一产业发展?未来,这一分散的市场
那些在现阶段就迫切需要部署云计算系统的用户,希望借助云计算系统加快应用交付的速度,从而更快地获得经济效益。“速度至关重要。用户希望通过云计算系统提高业务的敏捷性,同时加快应用创新的速度。”惠普公司亚太和日本地区副总裁兼企业集团云解决方案部总经理Aman Neil Dokania表示。  加速云部署  惠普公司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用户部署云计算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实现应用的快速开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