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窑的黑釉瓷艺术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ng_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中国古代文化史,陶瓷器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凭借着坚实的质地,稳定的性能,得以传承千万年。它记录下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艺术等诸多信息。随着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对文物的研究、保护、收藏在四川地区蔚然成风,西坝窑作为四川黑釉瓷的奇葩,在传承历史,弘扬文化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填补了中国古陶瓷史中西南边陲无大规模黑釉瓷的局面。
  一般我们在研究古陶瓷时,主要从古陶瓷的历史、技术与鉴赏三方面人手,同时吸收古代文献、田野考古和旧时古董行鉴定的经验营养,再加上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进一步诠释古物的历史信息和真伪。西坝窑在古代陶瓷研究类别划分中属黑釉瓷系。因与江西的吉州窑和福建的建州窑同类,时代相当,同为宋元时期的产物,从考古发掘和出土器物的特征看,亦属民窑,但也不乏精品之作。西坝窑产品主要供四川岷江流域、川西、川南、川东地区的人们使用,其特征包括黑褐色、赭黑色等色釉在内的黑釉瓷。其釉色基本成份一致,因窑温的不同而呈现不纯正黑色,这是釉色在烧制过程中还原条件充分与否所决定的,应该说它与吉州窑和建窑黑釉瓷器一样,代表了宋代黑釉瓷器的艺术水准。
  宋代崇尚理学思想的弘扬,上至天子,下至劳夫,喜好以茶文化休闲养心,通过平心静虑的面壁参禅式的斗茶,感悟人生哲理,理会自然天机。苏轼日:“看分香饼,黄金楼,密云龙,斗赢一水,攻敌千钟。”“香饼”即发酵过的茶饼,沏以沸水,水面泛起一层白沫,胜负主要看茶沫的白色程度及白沫维持时间,并有色斗、香斗、味斗之分,风靡南北。在西坝窑中茶盏较多,特别是精品,它不仅质佳形巧,釉色别致,装饰手法多样。
  宋代陶瓷装饰艺术百花齐放,民窑南北均衡发展,充分体现了南北方美学追求中的微妙差异,西坝窑追求呈世俗的态势,崇尚艳俗的审美姿态,体现了宋代人的内心世界,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窑变釉(图一)是西坝窑在吸取川外的建窑、吉州窑工艺的同时,也采用了川内窑口的造型和装饰手法,更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技艺。纵观宋元古瓷尚没有人将瓷器烧得如此绚丽斑斓,有的冷暖相间,亲切感人,有的蓝光散射,异光突出,美不胜收。
  与窑变绝妙的工艺技巧相比,兔毫釉(图二)的魅力则来自不同的烧制条件,非人工因素,而是自然天成,但可以凭借窑工高超的技巧和经验干预,让兔毫釉散放出异样光芒。兔毫的纹峰颇为有序,猛看上去也合规矩,却又有形状和色调上的随意性,毫峰参差不齐,釉面的银紫色的统一中产生微妙变化,大学者蔡襄在《茶录》中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兔毫名称即来缘于此。西坝窑的兔毫也不落俗套,吸取古人精粹,形如兔毛的变幻,是由于烧成中温度高低温差使釉中含铁成份溢于釉表,釉面流动,富含铁质的成份流成细细毛纹冷却时折出赤铁矿水晶体,从而在黑釉中渗出如兔毛一般的铁锈色和银白色条纹。苏轼《送南屏谦》词:“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四部丛刊》更语意惊人,而出自然,窑工们已把这一技法用得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当时福建、江西、四川、山西等地亦有烧造,但以建阳窑、建安窑、吉州窑为一时之冠。
  鹧鸪斑釉(图三)的形成也是高温中铁元素带到了釉层表面,流动中铁结晶变化的结果。细小条状的如兔毛,较大的铁锈斑凝成像羽毛状的灰白色圆点花斑,即鹧鸪斑。《四部丛刊》影宋本《诚斋集》:“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黄山谷写到“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同上书)。鹧鸪斑的美丽较之兔毫,不仅有形象化,而且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如天际云霞变化无穷,原认为只有吉州窑烧造,现西坝窑亦有,品相极好。
  西坝窑铁锈斑装饰有别于宋代的主流手法,通过窑工的挥洒点染,好似一幅抽象的绘画呈现世人,生动形象。玳瑁釉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即有玳瑁簪的记载,玳瑁为海中动物,形如龟,有鹰嘴,甲壳光滑,深褐色与浅黄色花纹交织混合一起,故宋代称玳瑁釉。这种花纹富有变化,色调协调、滋润,褐黄相间,花而不刺眼,以写实起,写意终,形神皆备。
  蟒皮釉(图四),系西坝窑独有的品种,是窑工在烧制过程中利用温度的控制而创烧,表面看西坝窑黑釉品种齐全,温度一般都在1200摄氏度以上,而该品种釉温约在80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之间,属低温釉。一般传统烧造黄釉有两种,一是三价铁离子着色的石灰釉,属高温釉;二是含铁的天然矿物为着色剂,但基础釉是铅釉,属低温黄釉,亦类似宋代鳝鱼黄,《陶雅》说:“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蟒皮釉亦类似,但亦有区别。据笔者研究,当时西坝(古称西榕)地处西南边陲,古代亦有蛇图腾崇拜之说,乐山麻浩崖墓博物馆所藏东汉石棺上有伏羲女娲图腾,蛇的意象在许多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蛇有致命的毒牙和悚人的形体,它蜿蜒移动躯体在丛林中攀树腾飞,还能在沼泽中涉水渡河,生存能力极强。两宋时期,乐山地区笃信佛教,蛇王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被称为那伽,故西坝窑创烧莽皮釉亦有时代烙印和文化背景,当属西坝窑精品之作,存世较少。
  虽然西坝窑早期也生产白釉瓷,但与四川的磁峰窑和金峰窑类似,在时间和装饰技法上也相同,亦有刻花、剔花、印花,更有北方磁州窑白釉黑彩,由于传世完整器型较少,加之全面考古发掘资料有限,因此全面研究西坝窑仍有待时日,笔者只暂从西坝窑艺术特征人手,以供爱好者鉴赏。
  (本文图片为西坝窑考古出土品)
  (责任编辑:阮富春)
其他文献
一代巨匠张大千曾有语曰“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这句话是他仕女题材偏多又得到世人诸多美誉的真实写照。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张大千“人物画中佛像和仕女价格最高”(张颖《张大千绘画作品市场分析》,《荣宝斋》,2008年4期)。纵观张大千笔下的女性题材作品可以发现,他笔下庄严圣洁与世俗美艳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能够万分自如地呈现,我们不得不对他这种拿捏准确的艺术表达由衷地赞叹。众所周知,四川是张
期刊
近代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港口城市,同时又是京师的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这里成为军阀政要、皇族贵戚、巨商富贾等各派势力的寓居之所,他们收藏大量珍贵文物,使天津成为文物流通的一方沃土。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孕育了众多文物收藏、鉴赏大家,他们不惜倾注一生心血,致力于古物收藏,殚精竭力地保护、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建国后,众多收藏家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政府的信赖,纷纷化私为公,慷慨捐献,这
期刊
天津博物馆所藏1770片甲骨,是天博诸多类型藏品中很有特色的一项,也是收藏意义极高的一项。其数量之大,藏品之精,学术价值之高,在国内乃至国际收藏甲骨的公私单位、个人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殷墟甲骨,作为20世纪初中国四大学术发现之一,从它浮现于世人眼中的那一天起,就确定了它在文物收藏界的极高地位。甲骨文是中华文明诞生以来,最早的成系统、可识别的文字记录,是了解中华文明源流最原始、最可靠的第一手资
期刊
艺术的世界,也许你永远不懂。  这不,苏富比拍卖行将2014年11月11日在纽约拍卖一幅几乎全白的油画,估价高达1500万至2000万美元(约9000万至1.2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不仅让不懂艺术的门外汉目瞪口呆,也让业内人士吃惊不已。  难道,看不懂的才叫艺术?卖得贵才是艺术?离我们远的才算艺术?究竟,我们该怎么谈论艺术和欣赏艺术?  这幅神作名为《无题》,由现年84岁的纽约艺术家罗伯特·雷曼创
期刊
中华民族对玉情有独钟,他们在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之多,用途之广,着实令人惊奇赞叹。天津博物馆藏玉器万余件,纵贯古今,品类丰富,器形精美,在国内外文博界享有盛誉。  神秘古朴的史前玉器  新石器时代玉器距今8000-4000年,主要有生产工具、装饰玉和礼仪玉三大种类,以数量多、造型简、工艺淳朴以及文化内涵丰厚,特别是神话、
期刊
天津博物馆历来重视历史研究和反映历史史实的文献文物收藏,经过长期的征集和接受社会捐赠,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珍贵近代历史文献。这些文献,涵盖近代以来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法律、外交、地理、灾荒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之丰富,精品之荟萃,构成了天津博物馆馆藏的一大特色。  馆藏近代历史文献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清代中后期;一是北洋时期。  清代中后期的文献,作者多为王公贵族、部院大臣、统兵将
期刊
从2000年开始,结合学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陶瓷难点,尤其是为了解决馆藏陶瓷器的窑口归属问题,北京艺术博物馆专业人员对古陶瓷窑址进行了全面学习、考察。同时,针对全国古陶瓷窑址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窑址资料无比浩繁的现状,从2009年起,确立了“中国古瓷窑大系”项目,包括展览、学术研究与图书出版等。古瓷窑系列展,作为项目内容之一,启动于2010年,是在耿宝昌、叶喆民、王莉英等专家的指导下和北京艺术博物
期刊
中国绘画历经数千年不断继承、演变的发展,加之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容,使其成为传统艺术门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天津博物馆经过数十年来征集、购买及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不断完善中国绘画收藏,形成时间跨度从宋迄清的丰富古代绘画藏品和几乎涵盖所有名家作品的近现代绘画收藏,藏品几乎可以串联起一部中国绘画史,在国内外博物馆界享有盛名。  宋元绘画  天津博物馆藏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以品质取胜,几乎件件
期刊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的历史由来已久,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使用,当时称之为“邸”,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及至汉唐,上层社会已经广泛地使用屏风,其形式也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叠,可开合,材质也由木板上漆后加以彩绘发展为纸糊。宋代以前,屏风上的绘画均绷在硬框上,大约到了北宋,逐渐流行将从屏风上拆
期刊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其藏品涵盖中国历代艺术品、近现代历史文物与地方史料,是天津地区最大的可移动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教育机构。  2012年5月19日,天津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依托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丰富的馆藏资源,相继推出一批展示天津历史文化特色的展览,其主旨是将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给观众。其中尤以“中华百年看天津”最受人瞩目,成为天津博物馆的名牌陈列。该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