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息肉切除继发高血压危象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2岁,反复腹泻2年,1周前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乙状结肠息肉,病理报告腺瘤性息肉,轻度异型增生。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76mmHg,脉搏76次/min,一般情况好,未发现异常。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胸透、心电图正常。经常规准备后,行结肠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

其他文献
胃Billroth II(毕II)式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使鼻肠减压管放置困难,我们采用胃镜辅助与X线监视联合方法,进行鼻肠减压管的快速有效放置,治疗毕Ⅱ式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34岁,囚腹痛10d,黑便5d,于2008年1月入院。腹痛部位为中上腹和左上腹,呈胀痛或隐痛。入院前5d开始柏油样便,每日一次,每次150~200ml,伴多汗,消瘦。入院杏体:体温37.5℃,脉搏120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术前EUS、CT判断87例食管癌的分期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患者均未行化、放疗。环扫超声内镜进行操作,5例轻度狭窄病例扩张后再予EUS分期。结果 EUST分期总准确率为85.1%,CT无法区分T1、T2。对于N分期,EUS判断探及范围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5.0%,高于CT扫描的60.8%;CT探查纵隔淋巴结较EU
患者男,53岁,因“左中下腹剧痛伴血便7d”入院。患者入院前7d突然出现左中下腹部剧烈疼痛,持续约30min后自行缓解,此后时感腹部隐痛不适,排暗红色血便。入院后体检: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侧腹股沟区见一半圆形包块.挤压包块回纳消失,内环口约三横指。直肠指诊:直肠壁光滑,未触及肿块,指套无血。诊断:左侧腹股沟直疝,血便待查。
期刊
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时,常会产生明显不适,因此采用适当的镇静措施,对于内镜检查非常必要。本研究是将监护镇静技术应用于胃肠镜的普查,在麻醉深度监测下指导用药剂量和浓度,采用3种不同的静脉注射方式,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期刊
患者女,35岁,胃底发现2枚隆起性病变,直径分别为4.0和1.5cm,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在外院手术治疗,只发现并切除了较大的病变,遗漏小的病变,术后病理提示胃间质瘤,潜在恶性。患者拒绝再次手术,故转我科进行内镜下病变切除。胃镜检查示:病变位于胃底体交界大弯侧,呈半球形隆起,直径1.5cm,表面黏膜光滑,可见黏膜桥。
患儿女,2岁6个月,因间断腹痛、腹泻、发热、口腔溃疡1个月前来就诊。患儿腹痛为脐周钝痛,可按,大便后可缓解,大便为黄色稀糊状,含有黏液,7~8次/d,曾出现过柏油样便,发热热型不定。查体:慢性病容,消瘦,皮下脂肪少,上下唇黏膜可见5个直径0.5—1.0cm溃疡,覆黄苔,触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