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战略三角即将重建?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一一兑现竞选诺言,看上去并不可行的政策都陆续出台了。接下来,大家都在看,他会不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成为铁杆的哥们呢?几乎没有人怀疑,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会出现较大反弹——甫一上任,双方就通了电话,确认在中东反恐方面的战略性合作。
  从全球战略的高度看,中美俄是具有决定性力量的三大国。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打开中国大门后,影响全球格局的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就逐渐成型了。如今,冷战结束近30年,中美俄三角关系在特朗普上台后出现了新的转折点。他对普京示好,无疑会再次激活这个战略三角关系。
  回望历史上的三角关系
  当下的中美俄三角关系与20世纪的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这是在“多极”时代的三角互动,中俄间的实力和地位已经易位,因此,思维也需要进行革新,否则会产生各种不适应。在对待中俄关系上,尤其需要冷静和审慎的分析。
  稍微回顾一下中国外交的历程就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抉择基本是在美苏两国间选择。这主要源于美苏冷战所塑造的国际背景,不仅是中国,当时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选择。从理论上说,中国有四种选择:与苏结盟、与美结盟、与美苏都友好、与美苏都博弈。历史轨迹显示,在近半个世纪里,中国的外交政策几乎都尝试了这四种模式和可能性。这至少向我们证明,外交政策的选择并非命定的,同时,外交政策的抉择也会关系到内政的方略。
  20世纪70年代的战略三角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打破了中国在外交上的孤立状态。与苏联的结盟解体,尤其是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显现出中苏关系的地缘政治博弈。苏联成为了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威胁,中国以一己之力与之对抗并不是好的选择,只有结束与美国的敌对状态,才能分解来自北边的沉重威胁和压力。
  同样,美国其时也面临着苏联扩张以及越南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对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而言,通往莫斯科之路要经过北京。中美关系破冰,从而让中美苏三角关系得以形成。
  三角关系转动起来后,中国外交有了更大的转圜空间,就当时而言,在这个三角关系中,美国占据相对优势的地位,与中苏两国同时保持来往,可以说是处于三角关系的顶端。毛泽东主席不止一次对基辛格表达担心:“不要站在北京的肩膀上与莫斯科接近。”在三角关系中,中国实力最弱,但并不等于没有发言权,因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抵消了苏联的战略优势,让美国重新获得了优势地位。为此,无论是尼克松还是基辛格都保证不会“背叛”。
  中美苏三角关系之所以是经典,在于中美苏三国都是大国,都没有实质结盟,《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虽然没有到期,但已名存实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比较明确的战略利益,且这些利益通常与别国不完全重合,因此,国与国之间也没有明确的敌友关系。三角关系中既存在有限度的博弈和对抗,也存在宏观层面上的自信和信任,换句话说,每一方都相信其他两方不会结盟,或者终结这一“游戏”。
  中俄关系与无形的三角关系
  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发展得比较顺利,尤其在最近两三年间,中俄关系达到战略性高度。原因在于,中俄关系这一阶段的发展处在一个正在重建的三角关系框架中——美国已从超级霸权国降格为三角关系中的强势一国。从实力和地位看,美国依然具有优势,但在当下的三角关系中,美国失去了上一轮战略三角关系中所取得的“关键位置”。相形之下,中国则取得了更加舒适的位置,中俄、中美关系都是全球关键的双边关系,中国未必会采取等距离外交,但保持中美俄战略三角的稳定才能延续和巩固两大核心利益,即安全和发展。
  美俄关系在小布什和奥巴马两任总统期间几乎都是“高开低走”,特朗普也可能延续这一模式。美俄关系的“适度”发展才能使中美俄三角关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预见,美俄关系在特朗普时代的亲密度是有限的。小布什总统上任不久后即遭遇“9·11”,普京当时第一时间打电话关心,更成为美国在阿富汗反恐的亲密伙伴,但到了小布什卸任时,美俄关系已进入冷冻状态。彼时,在黑海沿岸,格鲁吉亚战争甚至让美俄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状态。奥巴马上台之初也抱有“重启”美俄关系的希望。结果呢?美俄关系却因为乌克兰问题,几乎跌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
  这说明,美俄间在黑海沿岸地区难以化解战略性对抗。本质上说就是,最近10多年,北约和欧盟的双重东扩与一个日渐复苏的俄罗斯在黑海地区形成了尖锐的对撞。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实施了非常严厉的制裁,这种地缘和经济的双重挤压是俄罗斯难以承受的。因此,普京近年来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所展开的外交活动,都是以此为背景的。
  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战略上非常有温度,不过经贸合作却如同冬日暖阳,看上去很耀眼,但是温度有限。俄罗斯是一个跨欧亚大陆的巨型国家,幅员辽阔赋予俄罗斯充分的战略和外交回旋空间。在黑海遭遇到美欧的空前压力,俄自然需要稳定远东,更需要中国的支撑。而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中美之间形成G2的可能性下降。由此可见,中俄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都遭到了美国的战略挤压,这也是中俄在2016年发表《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的根本原因。美国的进攻性战略让中俄间的距离缩短了,中俄在战略上的相互支撑,就如当年中美在抵抗苏联霸权上存在共同利益。不过,彼时的中美关系和当下的中俄关系还有一些不同:中美关系具有内生性,除了战略诉求外,还与中国改革开放、富民强国联系在一起。
  不得不说,过于紧密的中俄关系也会给彼此带来负担。比如在乌克兰问题、欧俄关系问题上,中国需要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而在朝核问题上,俄罗斯也有所保留。事实上,中美俄三角中,任何双边关系的发展都将受到第三方的影响。
  可以确定的是,三角关系不会因为特朗普上台以及与普京关系的改善而毁掉,相反,美俄、中俄关系的性质决定了俄罗斯在三角关系中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美俄间延续了冷战以来的地缘政治博弈,虽然算不上“新冷战”,但在黑海一带的军事较量不会停歇。欧盟于2016年延长了对俄罗斯的制裁,这也是对特朗普的一种约束,除非美国决定放弃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也即放弃北约,否则,美俄关系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美俄之间是战略性对抗,而中俄之间是战略性合作,中美之间的“压舱石”则是经贸合作。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中国处于战略和经济的“复合”地位,可以跟美国谈谈经济,跟俄罗斯一起维护战略稳定。相比之下,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更“单纯”一些,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处于“关键位置”,获得了三角关系里的结构性优势,如果外交政策得当,可以在美俄间扮演中間人的角色,这也相当于肩负起维持战略三角关系稳定的重任。
  (摘自《同舟共进》)
其他文献
一  有个十几岁的男孩,生活在大城市,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在好学校读书。可是他爸爸很少回家,因为他妈妈脾气很差。也许是因为以前过了苦日子,他妈妈竟然会给家里的冰箱上锁,以防止孩子偷吃东西。男孩因此感觉不到家的温暖。  有一次,男孩在外面捡了只流浪猫,觉得非常可爱,就抱回家想偷偷养起来。不幸的是,他妈妈发现小猫的时候,小猫正在喝她杯子里的牛奶。于是他妈妈当着男孩的面,直接把小猫的头往墙上撞,小猫活活给
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有力回击了对中国经济的种种质疑。同时,下更大气力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经济实现爬坡过坎、持续前行。  破解矛盾和问题,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牛鼻子。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剖开来看,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紧紧盯住这“三大失衡”问题的解决。  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持续高
史书上用“其性明敏,达于事机”来介绍察必皇后。察必皇后在忽必烈成立元王朝初期,常伴忽必烈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可以说,机敏聪慧的察必皇后既是忽必烈生活中的“解语花”,又是他政事上的聆听者和辅佐者。察必皇后更是以简朴节约的美名流芳于世。  察必姓弘吉剌,是济宁忠武王按陈之女,在忽必烈还是王爷时就嫁给了忽必烈,几乎伴随忽必烈一生。关于她辅佐忽必烈的事迹,史书记载不多,就算从一些零散的记载中也可看出,她是
要了解中俄关系,必须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要理解俄罗斯,还得从俄罗斯民族和普京这位极具个人魅力的领导人说起。  强悍的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的民风非常强悍,《静静的顿河》这本小说的第一部讲到,在俄罗斯人的婚礼上,大家喝酒喝得很高兴,喝完酒以后就打群架。俄罗斯人说,不打群架算什么过节呀?俄罗斯人一点都不怕肢体碰撞,所以,俄罗斯的冰球很好。  2016年,普京在瓦尔代论坛的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有一句话给我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打破从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一表述,预示了未来我国科技研发的主要方向。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应当站在产业化、商用化的高度来审视与设定技术路线,并推出有助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特别是重大瓶颈问题的应用技术。同时,在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互聯互通过程中,企业理应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此外
2016年毕业的华裔莫家俊一家三兄弟却能先后被西点录取。作为大哥的莫家俊表示,4年西点生涯练就了自己刚毅、坚韧、奋斗不息的性格;两个弟弟在他的榜样带动下先后进入西点,创下了一门三虎子的辉煌。西点军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荣誉体制值得称道  成立于1802年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是一所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军校,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法国
弟子去见师父。弟子说:“我不再继续我的经文学习了。我跟父母兄弟同住一间小屋子,根本没有理想的环境令我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  师父指着太阳,叫弟子把手放到脸上,将太阳遮住。弟子照办了。  師父说:“你的手虽小,却能将那巨大的太阳完全遮住。同样,那些小问题总是让你有理由阻止自己在精神旅途上的前进。正如你的手有能力将太阳遮住,平庸也有能力将你内心的光亮遮住。不要因为你自己的无能而责怪他人。” 
周秉德家客厅醒目的位置,挂着著名的《沉思中的周恩来》。1980年代,这张照片的发行量就超过了9000万张。周恩来生前并没有看到它,照片由意大利摄影记者焦尔乔·洛迪拍摄,在意大利公开发表,并由使馆工作人员带回中国。  1949年,12岁的周秉德进入中南海,跟伯伯周恩来、伯母(注:亦称呼为“七妈”)邓颖超生活,直到1964年结婚离开。她此后也是伯伯家的常客。从少女时代起,细心、温和、开朗的姑娘就是伯父
在1933年纳粹掌握德国政权前夕,爱因斯坦流亡到美国。1940年10月1日,在二战的连天烽火中,爱因斯坦和他的养女玛戈、秘书杜卡斯宣誓成为美国公民。1955年5月,爱因斯坦在美国去世,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悼词中说:“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于此地找到了自由的气息,为此美国人民深以为傲。”  然而,爱因斯坦本人对美国的观感,却与此大相径庭。  爱因斯坦:来到美国,是我一生无法挽回的错误  在
书院与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发挥“社区书院 ”功能,推动文明实践基层落地  民间传统的风狮爷,成了农民画中浓墨重彩的形象;厦门海域原生生态情况,在海洋馆中得以生动展示……此次揭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涵盖澳头、欧厝两个社区,“内置”也十分齐全:既有讲习堂、阅览室、国学室、南音室,也有村史馆、海洋馆、美术馆、北欧当代艺术中心等,可供市民活动的场所多,举办的活动也十分丰富。  社区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