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党建工作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具有很深的意义,能够提升其思想素养,让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思潮背景下,把持自己突破对自己的突破,取得各方面的成功。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驻外学生的党建工作上,无法与其进行思想的交流成为主要的难题。因此高校需要从党建工作的本质出发,研究如何才能提升驻外学生的党建工作,本着提升党员质量的目的,加强创新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驻外学生 党建工作 创新模式
  高校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高校能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在合适的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动态,提高其思想素养。高校的学生大多数离家,不能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尤其是驻外的学生,只能在异国独自生活。那么高校就要体现人文素养,加大对他们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高校的温暖,尤其是高校的党组织,更要彰显其功能,让驻外的学生在上有情感的支撑,感受到来自高校和组织的温暖,这对于党建工作的完善也是极其有利的。
  一、驻外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由于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组织工作的重心,只有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彰显党组织的力量,将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的。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就指出要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这就表示党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表现出带头作用,充分体现自身的能力。对于驻外学生更是如此,需要汇聚这部分学生的力量,切实开展高校的党建力量,结合驻外学生的特点,切实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学生党建建设。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需要解决驻外学生的实际问题,将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放到工作的进程之中,让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學习之中,参与到高校的党建工作之中,提升自己的参与意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驻外学生的党建工作需要将人的价值观进行明确,不能让思想有任何的动摇,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国家的指令,不断向前发展。在高校之中,开展任何一项党建工作,都需要考虑到驻外学生,而且要将他们作为培养工作的重点,所有党建工作的方案都需要有驻外学生的参与[1]。
  二、驻外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研究
  1.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增强队伍廉洁意识
  高校的驻外学生更能够展现出一个国家的风采,尤其是学生党员更应该考虑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在国外体现出良好的素养。对于驻外学生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深入开展、预防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框架,坚决查处党风不廉洁的学生党员,让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得到遏制。结合过去驻外学生的巨大成绩和宝贵经验,指出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让学生党员能够警钟长鸣、把持自己。要对驻外学生开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内涵教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主题,态度鲜明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方向[2]。
  2. 加强干部管理,推进团队建设
  对于高校的党建工作,需要加强学生干部管理,推进团队的建设,这是高校开展党组织工作的重点,也是核心任务,只有将学生的"领头羊"管理好,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党员。对于驻外学生更应该如此,这类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如果开展一些党员团体,不仅仅能够加强他们的思想建设,才能让他们体验到团队的凝聚力,从而促进自我,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为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力量,按照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配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发挥优秀党员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让驻外党员更好地表现自己[3]。
  3.带动驻外党员,巩固群众基础
  由于党组织要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需要关心党员的成长,为党员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环境氛围。因此驻外党员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扩大自身的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之中,这样能够探讨党组织创新的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的新局面。确保培养教育网络全覆盖;积极开展党内帮扶激励活动,在做好党员教育和培养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学校党委还需通过凝练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主题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利用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资源优势,从学习平台的搭建、实践活动的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增强驻外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探索出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新模式。让驻外党员发挥先进性教育等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党校、"党员之家"的阵地作用;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党建,占领网络党建阵地。校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带头开微博,各级党组织通过QQ群等方式进行党建工作联络,对于驻外学生可以采用试点网上党课,将党校教育延伸到网络,加大对驻外学生的思想把控。
  驻外学生在将来都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可以利用自己从国外学习的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做出极大的贡献。因此党建工作可以发挥其先进性的作用,及时掌握驻外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对这些驻外学生加以指引,这样就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不断的探索出新途径,加强我国的党建工作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蓉.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以成都大学学生党员的问卷调查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陈飞昕,程俊福,谷玥.开拓党建工作思路创新党建活动方式--新时期高校班级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J].学理论
  [3]杜松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虚假证明罪的心理态度的论述,理论界争议不大。然而,鉴于中介组织人员出具的证明文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及其行为的特殊性,现有的论述显得过于简单而对司法实践缺乏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仅从行为人对行为本身的主观心理和对行为结果的认识两个方面对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认识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心理态度 认识因素 行为结果  1对行为本身的认识  法律规定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以下简称本罪),
水母属刺胞动物门,是一类分布广泛、生物总量较大的海洋浮游动物。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水母爆发与蜇伤事件频发,日渐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水母研究大略可分两方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而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和谐校园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走向,从近期目标看,可改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从长远目标看,可让学校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校和亦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校和谐发展呢?  一、以人为本是校和的关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
期刊
何为规范?规范就是出乎道德而非法规,是人心对自我目标立定的行事标准。学校办学规范应包含决策规范、校务规范、财务规范、收费规范、招生规范、各部门管理规范等。何为特色?即事物表现出来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学校特色应该是学校本身独特的风格。规范和特色两者之间绝不是对应的,也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应该说是递进关系,规范是特色的前提和基础,而特色是规范的高级表现形式。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认为在哪
期刊
摘要:对此,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精细化管理、严肃活泼的这一指导思想,结合中学阶段的实际情况,运用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团结守纪,又有积极健康个性的班级建设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班级管理 精细化 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出素质和品
摘要:本文提出在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中儿童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并指出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自定班规,创造环境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树立榜样,在愉悦中培养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采用自然惩罚法等。  关键词幼小衔接 规则意识 培养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一个"小社会",需要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或章程作
摘要: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学界已明确提出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将它作为推动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借鉴其它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具体实践,尝试构建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人本化理念 高等教育管理 体系研究  一、重新审视大学的本质,加强大学人本化管理的认识  大学是什么?从大学诞生之初的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