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此,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精细化管理、严肃活泼的这一指导思想,结合中学阶段的实际情况,运用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团结守纪,又有积极健康个性的班级建设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班级管理 精细化 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出素质和品质同样优秀的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好的管理可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教育。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对此,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精细化管理、严肃活泼的这一指导思想,结合中学阶段的实际情况,运用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团结守纪,又有积极健康个性的班级建设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就此谈谈我在运用中得到的一些启示,期望使班级管理工作能更好的适应于学生的成长。
一、以情感教育融合师生关系,倡导有鲜明主题的班会课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灵。
老师和学生要有一个心理交流的过程,教真心的关爱学生,尊重他们,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这个人,而后才会愉快的接受他的育。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无限热爱自己事业的心,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自己做起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会课时一个很适合学生教育,师生交流,自主思维,创新的形式,而且班会的题目可以选和社会国家紧密联系的事情,可以由班委和老师一起商讨制订,而形式则由班委和学生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们直抒己见,自己做主。汶川地震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积极的凑集善款,帮助灾区人民,在班会上,学生和老师一起悼念死难的同胞,同时也积极的为他们展望未来,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也让学生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么坚强而伟大的民族,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好的班会主题,可以让孩子成长起来,更多的了解生活,可以培养出一个健康心灵的人。当然班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组织,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我们可以做好正确的引导,从心灵上渗透教育,树立崇高的思想观念。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公平对待,正确区分个体和集体的教育,提倡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由于受到时空限定,教育管理多制约,少引导;强凋共性,忽略个性;多灌输,少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偏向于一种集约,粗放式的管理。班级精细化管理,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我们要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更加精耕细作,因材施教。
社会变化快,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思想偏激的孩子越来越多,性格古怪的学生越来越多,早恋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因为班主任直接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从不偏信偏爱,创建一个人人都积极响应的的我班文化氛围,
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对孩子宽容。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當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对老师说实话,但又怕挨批评。他们也渴望被原谅、被理解。如果对学生大发雷霆,狂轰乱炸,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不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厌恶集体、厌恶班主任,为了解决问题,要学生对老师讲实话,班主任应该放下架子,学会朋友般的倾听。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老师是宽容的人。
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与其沟通,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态,朋友般的交谈,帮助其学会合作,为这类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班主任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其交朋友,谈心,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学生。
三.通过精细化管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建设一个遵纪团结活泼的班级体。
大家都知道,治洪水的最好方法不是"堵",而是"引"。而若想引水,必先观其流向,因其势而利导之。治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也是如此。引导的前提是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拿捏得住学生的真实想法。十三、四岁孩子的心灵世界暴风骤雨,对我而言,介入并不可怕,不了解才是可怕的,未知就意味着危机四伏,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出什么乱子,后果也是未可知的;但一旦了解了,就可以有充分的预见性,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就算是发生了,也可以有的放矢的去处理,所以了解最为重要。我要做的是开渠引流,让学生们的心灵世界自然流淌释放。给他们合理的渠道和开放空间去自由陈述、宣泄、碰撞,我要看到的正是个性的发挥和张扬。班级是个共性,但也是由学生个性组成的。抓准班级情感支点,必须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
无论什么管理方式都是为了管好班级教育学生,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是班级管理成功的两个大砝码。把班级整体特点融化进团队中,使学生个性情感体现在团队共性中,就很容易很准确的抓住班级情感支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较快较好地完成班级管理教育工作。
总之,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思想稳定,心灵健康,外在形态也自然积极、阳光的中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我们运用精细化管理教书育人要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聪慧.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学习(综合)
[2]冯长芹.素质教育时代班主任的新观念[J].江西教育
[3]王新亮.后进生转化需要"三心二意"[J].考试周刊
[4]刘明鹏,刘燕.如何做好班主任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理 精细化 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出素质和品质同样优秀的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好的管理可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教育。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对此,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精细化管理、严肃活泼的这一指导思想,结合中学阶段的实际情况,运用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团结守纪,又有积极健康个性的班级建设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就此谈谈我在运用中得到的一些启示,期望使班级管理工作能更好的适应于学生的成长。
一、以情感教育融合师生关系,倡导有鲜明主题的班会课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灵。
老师和学生要有一个心理交流的过程,教真心的关爱学生,尊重他们,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这个人,而后才会愉快的接受他的育。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无限热爱自己事业的心,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自己做起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会课时一个很适合学生教育,师生交流,自主思维,创新的形式,而且班会的题目可以选和社会国家紧密联系的事情,可以由班委和老师一起商讨制订,而形式则由班委和学生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们直抒己见,自己做主。汶川地震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积极的凑集善款,帮助灾区人民,在班会上,学生和老师一起悼念死难的同胞,同时也积极的为他们展望未来,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也让学生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么坚强而伟大的民族,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好的班会主题,可以让孩子成长起来,更多的了解生活,可以培养出一个健康心灵的人。当然班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组织,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我们可以做好正确的引导,从心灵上渗透教育,树立崇高的思想观念。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公平对待,正确区分个体和集体的教育,提倡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由于受到时空限定,教育管理多制约,少引导;强凋共性,忽略个性;多灌输,少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偏向于一种集约,粗放式的管理。班级精细化管理,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我们要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更加精耕细作,因材施教。
社会变化快,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思想偏激的孩子越来越多,性格古怪的学生越来越多,早恋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因为班主任直接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从不偏信偏爱,创建一个人人都积极响应的的我班文化氛围,
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对孩子宽容。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當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对老师说实话,但又怕挨批评。他们也渴望被原谅、被理解。如果对学生大发雷霆,狂轰乱炸,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不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厌恶集体、厌恶班主任,为了解决问题,要学生对老师讲实话,班主任应该放下架子,学会朋友般的倾听。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老师是宽容的人。
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与其沟通,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态,朋友般的交谈,帮助其学会合作,为这类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班主任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其交朋友,谈心,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学生。
三.通过精细化管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建设一个遵纪团结活泼的班级体。
大家都知道,治洪水的最好方法不是"堵",而是"引"。而若想引水,必先观其流向,因其势而利导之。治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也是如此。引导的前提是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拿捏得住学生的真实想法。十三、四岁孩子的心灵世界暴风骤雨,对我而言,介入并不可怕,不了解才是可怕的,未知就意味着危机四伏,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出什么乱子,后果也是未可知的;但一旦了解了,就可以有充分的预见性,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就算是发生了,也可以有的放矢的去处理,所以了解最为重要。我要做的是开渠引流,让学生们的心灵世界自然流淌释放。给他们合理的渠道和开放空间去自由陈述、宣泄、碰撞,我要看到的正是个性的发挥和张扬。班级是个共性,但也是由学生个性组成的。抓准班级情感支点,必须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
无论什么管理方式都是为了管好班级教育学生,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是班级管理成功的两个大砝码。把班级整体特点融化进团队中,使学生个性情感体现在团队共性中,就很容易很准确的抓住班级情感支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较快较好地完成班级管理教育工作。
总之,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思想稳定,心灵健康,外在形态也自然积极、阳光的中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我们运用精细化管理教书育人要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聪慧.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学习(综合)
[2]冯长芹.素质教育时代班主任的新观念[J].江西教育
[3]王新亮.后进生转化需要"三心二意"[J].考试周刊
[4]刘明鹏,刘燕.如何做好班主任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