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审题角度 注重规范答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t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考复习中,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注重审题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转换审题角度,注重规范答题。如,注重细节,关注答题的规范性、完整性;夯实基础,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注重审题,变看信息为找信息;等等。
  [关键词]规范答题 审题策略 中考复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考试题看起来都不难,可学生要得高分却不容易。平时的学习考试中,学生经常反馈的一个现象是:做试题感觉不错,看分数感觉不信,听讲评感觉不服。大多数学生考试完后,都觉得自己做得还可以,似乎大部分都懂,也都回答对了,感觉不错;可考卷发下来后,一看卷面分数,都觉得不太可能,怀疑老师是不是改错了,觉得自己的分数不应该这么低,感觉不相信;可听老师讲评完考卷后,很是后悔,觉得很多错误都是低级错误,完全可以避免的,考这么低的分数实在觉得不服气。很多学生把原因归咎于“粗心”,觉得只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某个条件,没有考虑到某个因素,没有看清楚某个提问,而不引起重视,不认真追究原因,于是在下一场考试中又重复“不错不信不服”的结果。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对知识的运用不熟练,对答题的规范性要求不严,对审题的方法和方向性把握不准造成的。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样的状况重复发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将自己认为本应该可以得分的分值给“拣”回来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化学中考的“拣分”策略。
  一、注重细节。关注答案的规范性、完整性
  很多学生在回答化学问题时,常常不注意答案的规范性、完整性,回答不到位,或表述不清。细节决定成败,对考试来说,就要注重解题规范,这需要在平時的练习中刻苦训练,端正态度,千万不要说“我考试会注意的”一类的话。平时没有好习惯,在考试紧张的气氛下,更容易出现错漏。
  二、夯实基础。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平时学习不认真,只记一些表面现象,希望不需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对很多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学习只看表面现象,不深入思考,不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句话正误的判断,学生往往只注意到同种元素没注意物质,而单质必须是纯净物,结果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判断为正确,因此导致丢分。类似的概念还很多,如溶解度的对象是饱和溶液,质量守恒定律的对象是化学反应等。
  再有学生往往不注重课本,不认真阅读课本,因此对很多概念存在误解。如锌和铁都能与盐酸反应,能不能用盐酸判断锌和铁的活动性呢?很多学生认为不能,其实,只要有认真阅读课本,就可以发现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重视课本,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时夯实基础,从而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三、注重审题。变看信息为找信息
  考生在考试中因所谓的“粗心”而失分,很大一部分是因审题不清造成的。考完后总是发现自己没注意到某个条件,没看到某个信息,表面上看似粗心,其本质是不会审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只是单纯地阅读题目,而不懂此类题目应关注哪些信息,这样自然会遗漏某些信息,或对某些信息视而不见。若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从题目所考的知识要点出发,寻找相关信息,变看信息为找信息,自然就能避免类似的“粗心”。推断题的解题关键是准确审题,从题干中找出解题的突破口: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 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黄(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 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 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的课程理念尤其重视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应用中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时更应该重视对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可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FeO、Fe2O3、Fe3O4;等等。
  因此,在中考复习中,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注重审题方法。针对常考的知识点,归纳出审题时应重点查找的信息点,让学生的审题提高一个层次,从看信息变为主动查找关键信息。这样,就可以“拣”回很多因审题“粗心”所失的分。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重细节,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常考知识点的重要信息,提高审题的方向性和准确性,这样就可以在考试中保住不该丢失的分数。
  (特约编辑 安然)
其他文献
[摘 要] 三角函数公式繁多,学生面对众多公式,该怎样从中选择合适的公式来化简解析式呢?对需要化简成一角一函数的三角函数解析式,化简模型是:有轴线角时用诱导公式;有特殊角时用两角和差公式;有平方时用降幂(余弦倍角逆运用)公式;有同角正余弦乘积时逆用正弦二倍角公式,最后用辅助角公式收官.[关键词] 三角函数 一角一函数 解题模型[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摘 要] 初中数学一直都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把握数学思想、找准解题思路.但随着教学方式的日益丰富,我们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将数学教学变得实用、有趣,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现数学、感知数学、应用数学,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
[摘 要] 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拓展学生思维.[关键词] 新课标思想 初中数学 教学体会[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00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观察者从实践中悟出观察的规律,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观察指导 凸透镜 成像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65  在物理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
[摘 要]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评价 激励 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7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理念。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应用于生活,学
[摘要]通过对2014~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工卷物理试题的分析,找出试题在考点分布、试题设计、学科能力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并对中学物理教學提出建设性建议。[关键词]物理试题 基础 能力 素养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的时代背景,随后分析2016年全国理综工卷实验题的特点,通过“求同”降低难度,“存异”考查能力,并把物理學“核心素养”渗透在实验题中,最后得出物理实验教学的四点启发。[关键词]全国理综I卷 实验题 求同存异 核心素养
[摘要]物理教学应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许多教师对“初中物理体验性学习”的认识还停留于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手来,于是就有了许多探究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学生实际收获不多的课堂。物理课堂应致力于实现学生实践体验与理性思辨的和谐统一,从丰富体验走向关注思维发展的深度体验,其有效实施的教学策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关键词]初中物理 体验性学习 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向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必修课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文章主要从教学策略的優化,探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产生。[关键词]高中物理 优化策略 效率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提高教学实效?是每一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每节课的教
[摘要]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问题的设置和解决。高三复习教学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引導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以达到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关键词]问题驱动 化学教学 高三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