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的“世界之最”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吗?为了我们1分钟的健康生活,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精密的部件在准确地“运转”,多少复杂的化学反应在交织地进行?它们之中有许多还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之最”呢!
  
  世界上最长的“管道”
  
  人体各处遍布着一千多亿条纤细的微小血管。尽管每条血管都很短,但全部连接起来则几乎长达10万千米,可绕地球两圈。5个人的微血管连起来可以伸展到月球上去。这些血管时刻不停地向全身的组织细胞输送养料和能源,只要停止片刻,人就无法生存。
  
  世界上最卓越的“水泵”
  
  人的心脏终生不停地泵出浇灌生命之花的血液,通过血液把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一个健全的心脏可以不需维修地连续工作100多年,每天泵出血液达6~8吨。一个健康成年人心脏跳动每分钟大约在60~80次之间,假定为70次,每次泵出血液为80毫升,那么三年半时间所泵出的血液就足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一个70岁老人一生中泵出的血液,要用20艘万吨油轮才能装载得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水泵能如此经久工作而不需维修。心脏,堪称世界最卓越的水泵。
  
  世界上最小的“电台”
  
  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总伴随着电的变化,用灵敏的仪器可以捕获这股微弱的电流,医学上常用的心电图和脑电图检查所描画出来的曲线就是心、脑电流的反映。近年发现每一个细胞都是一台微型电台,它能发射出频率为150K.C的无线电波,这个频率比我们收音机的收听频率稍低一些。组成人体的细胞数以千亿计,日夜不断争相发放着形形色色的“密码”信号。有病的器官会发出特殊的电波信息。当有朝一日我们能分别测定出各个器官的细胞电波并译出这种“密码”的含义时,我们就能及早查出隐藏的疾病。
  
  世界上最小的“化工厂”
  
  人体的新陈代谢大部分是化学变化。在数百种称为“酶”的催化剂管理下,数不清的化学反应按照一系列严格而复杂的方程式一步步地依次进行,一方面合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另一方面又不断分解掉种种有害毒物。没有一本化学巨著能完全写出这些反应的方程,也没有一个实验室能完全重复所有的反应。这一切,绝大多数都是在只有1.5 公斤重的肝脏里进行的。这是世界上真正的最小的化工厂。
  
  世界上最奇特的“钢筋”
  
  堂堂的七尺之躯全靠骨骼支撑,骨骼是空心的,但有许多适应力学要求的纹理结构,所以轻而坚固。每平方厘米的骨头可以承受1.5吨的重压,绝不亚于花岗石。有趣的是构成这样坚实骨质的材料中倒有1/4是水,坚硬的钙质只占重量的一小半,其余是胶质等软组织。如果用盐酸溶去骨的钙质,骨骼就变成可任意弯曲的软管了。
  
  世界上最神秘的“区域”
  
  许多野生动物的视力、听觉比人类灵敏,体力、耐力也远比人强。但人类却依赖着特有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而成为万物之灵。大脑,这块产生智能的灰白色“地区”是人类最神秘的区域,直到如今,人类对自己大脑的研究和了解,远比对电脑的了解少得多。电脑有很多优点。大型电脑1秒可以进行几十亿次运算,一个人用终生时间进行的数学演算,电脑几天就可以完成,既不需休息也不出差错。但电脑仍然比人脑逊色得多,它毕竟只会按事先输入的信息程序在一定范围内作出反应。而人脑才具有真正的智能,对未知的事物能进行独创性的思维和推理。
  
  世界上最冗长的“交响乐”
  
  人体除了声带之外还有一些会发声的器官。心跳的声音像低沉的鼓,节奏分明;肺像风箱似地把风鼓进气管,使之发出从低调的呼呼声到高亢的笛声;空虚的胃肠常发出咕噜的声音,以提醒主人应该进食了。肠里有水和气体时还会奏出清脆悦耳的叮呤音响。这些声音组成了一支永不休止的交响乐。
其他文献
地球重60000亿亿吨,一个人的力量能够移动这么重的地球吗?你可能认为阿基米德在吹牛。其实,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力通过机械可以“无限放大”。  原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洞穴,常常用大石头堵住洞口。他们是怎样搬动大石头的呢?几千公斤的大石头不是轻易能搬动的,一定是工具帮了他们的忙。可能是这样,几个原始人拿一根结实的树干想撬石头。他们把树干的一端放在大石头下面,在靠近这一头的树干下垫了一块小石头。当他
一日,孙大圣一个跟斗翻到天上,才知道天地间与一千多年前大不一样了。  想那先前,天是蓝天,云是白云,阳光明媚,大地葱绿。看如今,身前身后到处都是翻滚的黑云,到处都是飘洒的浮尘。他睁开火眼金睛,仍然不能穿透黑云,看到蓝天。  大圣又接连翻了几个跟斗,希望能够翻出黑云浮尘的包围,结果是枉费心机。他如同落进了无边的黑暗里,就像当年一样,不论翻了多少个跟斗,总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刺鼻的气味呛得大圣
在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工资有多种称呼,如:“月给”、“月俸”、“月钱”等。明朝时曾改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费用的支出。  那时,官员的工资主要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几种形式。商周时期,君主主要是赏赐给臣子土地,作为报酬。而从春秋末年直到隋唐,主要以实物特别是粮食,作为支付给臣子的俸禄。例如,东汉时官员们领到的就是“半钱半谷”。那时,甚至连官员的衣物都是由皇上来供给,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不少人可能会认为,七夕就是为了纪念他们才设立的节日。其实,早在牛郎织女的传说出现之前,中国古代的人们已经开始过七夕节了。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那时有个名叫葛洪的道士,曾在他写的《西京杂记》中提到,汉朝的女子经常在七月初七登高楼、穿七孔针。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七夕节的记载。  那么,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据推测,"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特别是古代
旅鼠是哺乳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它们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四肢短小,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烁着胆怯的光芒。但是,当它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击。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斯堪迪纳维亚人称之为“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年头,它们的数量会大增,就像天兵天将突然降临。  旅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母旅鼠一年可生产6~7窝,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后30天便可进行繁殖,
我很少写到大学母校,基本忽略;许多年来,不参加母校活动,连普通的诗歌朗诵会,都应了又不去。有时我宁愿认为,自己没有高等教育背景。  母校有很悠久的历史。它是李提摩太用庚子赔款创立的学校。除了京师大学堂就是它了。也就是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我考入的已完全不是李提摩太的大学堂。我压根不想来这里上学,报到一周后,我就跑回家想辞掉此处。少年时心高气傲,我是高三一年没上学胡乱考到
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    首先是浮力等于重力,其次是由于张力的原因,液体表面的张力能在水面形成一层膜,船只要没有破坏那层膜就不会沉下去。  物体浮沉的定律,是2000多年前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他准确地说:“作用于水中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的开水的重量。”  船愈大吃水愈深。就意味着船所排开水的重量愈大,船所得的浮力也愈大,当然也就可以装载更多的东西。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
很多人认识独角鲸都是因为它的长“犄(jī)角”,其实这哪是角啊,而是颗无比坚硬的大长牙!这颗大长牙的用处可实在太多啦!  独角鲸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动物之一,它们只生活在北极水域,潜游的速度极快,神出鬼没,所以又叫海洋独角兽。在中世纪,独角鲸的牙曾被当作独角兽的角远销欧洲和东亚。医生们则相信,把它们的“角”磨成粉可治百病。因此,独角鲸的牙奇货可居,价格相当于黄金的10倍。  其实,雌性独角鲸的牙齿
什么?植物也会得癌症!真不敢相信。不过这倒绝对是科学的事实。  其实,植物也和我们人类或其他动物一样,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受细胞内的基因控制。各种组织细胞在不同的基因控制下,进行着有条不紊(wěn)的新陈代谢,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可是,当植物受到来自外界的侵袭,受到损伤后,正常的生长过程就会被打乱。受到侵袭的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作用,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植物,
过去牙科不像现在发达,牙医也不像现在赚钱,和兽医差不多。  牙科主人姓蒋,祖上有镶牙拔牙手艺。蒋先生的父亲蒋老先生民国年间从北平学了手艺回来,在半片街开起“蒋氏牙科”。当时有钱人喜欢镶个金牙银牙的,蒋老先生活做得细,能在牙齿上打钻镶小米粒大小的金豆子,这手艺据胡二先生说来在北平也不多见。胡二先生学问大,又在北平住过洋学堂。蒋老先生后来回乡伺母,就在半片街上开了牙科,附近州县,包括太原那边的人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