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发展及文化底蕴探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主要延续了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格调,对现代苏式建筑装饰风格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园林装饰纹样的历史沿革、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生成背景、分类、形态特色等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指出其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研究及苏式建筑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与运用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艺术特征;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古典园林立意高远,景致设置精巧,装饰纹样精美,凝结着文人的文化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1]。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思想作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因此闪耀着岁月的光辉,备受人们珍视。
  1 园林装饰纹样的历史沿革
  园林装饰纹样的起源,可追溯至距今一百多万年的原始社会。一些从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遗址中挖掘出来的陶器上已经有了较原始的装饰纹样雏形,这些陶器上的纹样大多由简单又形象的线条、图案构成,如鱼纹、鸟纹、兽纹、花纹、人面纹等。从这些带有原始装饰纹样的陶器上不难看出,早期的原始人已经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开始留心周围的人和物,并利用绘制简单纹样的方式描绘出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而现代人能真正看到的最早的有关建筑装饰的纹样实物是从商朝保留下来的,这些纹样大致有铺首纹的瓦当,结构表面凸起来的卷云纹涡纹,建筑表面的板瓦、筒瓦,兽头排水管等。朱雀、白龙、玄武、青龙等具有上神色彩的灵兽在瓦当上出现,标志着建筑装饰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汉代之后,装饰纹样艺术愈发丰富多彩,匠人们有意识地选择书画、花鸟、诗词等题材,并将其融入装饰纹样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百姓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说的洗礼,老百姓更加信赖宗教,心灵上的慰藉使他们在面对苦难时有所依托,能减轻心中的苦楚,于是宗教之风开始在装饰纹样中兴起。
  隋唐时期,国家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宫苑建筑不断兴建,装饰纹样的发展进入辉煌期。此时装饰纹样的造型十分丰富,具有优美丰满、华丽繁盛的风格特征,隋唐盛世的无限风光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宋明清时期,文学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花鸟虫鱼画、诗词歌赋等艺术创作融入建筑纹样装饰之中。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礼,这些保留下来的或平实或典雅的建筑装饰纹样依旧熠熠生辉,且十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深受大众喜爱。
  2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生成背景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园林及其装饰纹样艺术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自然背景和人文环境。从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看,凡造园活动兴盛的地方,一般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物质基础及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在苏州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条件始终不曾欠缺。
  2.1 自然条件与物质基础
  苏州古称吴,商朝末年,避位让贤的君主与臣子不辞辛劳来到江东,与当地的村民开辟了一片土地,在此筑城建都。至此,吴国漫长的历史拉开序幕。由于吴国都城整体规划合理,加上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水运交通发达,都城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园林也得以孕育和发展。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园林艺术逐渐走向成熟与辉煌。
  2.2 地域文化与传统民俗
  细细观察品味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上的造型和图纹,不难发现,这些建筑整体的风格、形式,以及具体细节设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吳地文化。在“道法自然”、崇尚自然理念的影响下,姑苏人还将美好的文化艺术融入自己的住处之中。对他们来说,君子是要与梅、兰、竹这样坚贞、有气节的植物同住的,所以院里会栽上一棵梅树,墙边要栽植一排湘妃竹,室内要放上几盆兰花。此外,屋脊、屋檐、门罩、大小房间的门窗、后园的什锦窗、窗下的槛墙、顶棚、隔断、梁架的底部等都有一定的装饰。装饰文化艺术的融入,使苏州园林建筑成为园主精神的庇护所[2]。
  2.3 营造技术与材料运用
  大至室外屋脊、屋檐的三雕装饰,小至室内家具与窗柩的木刻装饰,姑苏的匠人们都能凭借自己的巧手用心制作,以满足主人心里对居所的期许。居处的外部装饰大多采用砖雕、石雕等技法,而居处的内部装饰则以木雕为主,以石雕、砖雕为辅。中国匠人独创的榫卯木工技法的妙处也在室内结构的装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从建筑木材的选择到后期的制作加工、维护等,都十分考验匠人的能力与耐力,相比于厚重与不易变形的石块,木材灵巧、轻便,形状易改变,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木结构在园林建筑中的核心地位。
  3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分类
  苏州现存古典园林装饰纹样可分为两类:具象纹样与以具象纹样为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抽象化的纹样。
  具象纹样是那些取材自神话传说中的喜庆人物、丹鹤瑞兽和一些说来讨喜的神话故事,再者就是一些有利于百姓身心健康,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或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品质的古树名木及花草等。抽象纹样有如意纹、锁纹、万字纹、龙纹、云纹、鱼背纹等,这些抽象纹样有根据汉字谐音取吉祥寓意发展而来的,也有受儒道释思想浸润不断演化而来的。
  4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形态特色
  4.1 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力使建筑本体在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的同时,具有一些美的形式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实现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合。与此同时,人们一直以来都崇尚对自然的模仿与追求,希望身处园林时能产生一种与人自然紧密相连、建筑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感觉。
  4.2 小巧精致、变化丰富
  在现存的姑苏古典园林中,建筑结构的纹样装饰形态可谓丰富多彩,且不同的建筑结构往往具有不同的形态特色。以位于苏州市区人民路的怡园为例,这座建造于清朝的园林占地面积不大却颇为精致。   入口走廊只能容纳两三人同行,而到达走廊尽头时,视野突然开阔。树木层层叠叠,山石倒映在湖面上,视觉效果极佳。此外,怡园建造时间较晚,之前已有许多较成功的园林建造完成,所以怡园的建造匠人们得以借鉴沧浪亭、拙政园等优秀园林的闪光之处。他们巧妙利用漏窗、复廊等设计增强园内景色的层次,做到了一步一景,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游客身处怡园,能感受到苏式建筑的独特魅力。中国的山石水榭在匠人们的一双双巧手之下,被浓缩在方寸土地之中,令人啧啧称奇。
  建筑上,怡园大多为悬山卷棚顶建筑,只有东面的坡仙琴馆为硬山卷棚顶,画舫斋为歇山顶[3]。苏州园林建筑最具代表性、运用最广泛的屋脊是燕尾脊和卷草脊,怡园中还有不少以阴阳五行为主题的装饰,如吻兽、垂鱼、悬鱼等,寓意富贵吉祥、飞黄腾达。
  漏窗上,怡园的装饰纹样大多为动植物题材,植物类有梅、兰、竹、菊、海棠、水仙、牡丹、桂花、百合、芙蓉、桃、杏、松、柏等[4]。動物类有喜鹊、蝴蝶、鱼、麒麟、狮子、老虎、鹤、鸳鸯、龟、蝙蝠等。而园内的花窗纹样也有以人物题材为装饰的,主要与神话故事、生活情境、历史典故等有关,如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二十四孝、郭子仪拜孝、琴棋书画、渔樵耕读等。
  4.3 诗情画意、意境深远
  书法及绘画作品占据了怡园整体建筑装饰的很大一部分空间,园中悬挂着许多匾额,大多为文人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园中景物特点所书,具有深远的意境含蕴和文化价值。
  5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纹样的文化探源
  苏州园林数量众多,且精致小巧,景致富于变化,能在咫尺之间再造乾坤,在文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装饰纹样大多体现了园主在艺术审美上的追求,并能反映当时的意识文化内涵。具体而言,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主要有四点。
  5.1 山重水复、境中有境的思想
  苏州园林中一些曲折蜿蜒的廊坊常常引导游客走向更深的景致,怡园内有大量的复廊,廊坊上有设有大量的透花窗。透花窗的式样各不相同,有的以复杂的花卉纹样为主,有的以较简单的云纹纹样为主的。单一的透花窗可以自成一景,数个透花窗排列也能展现出组合之美。此外,游客在观赏途中,会不自觉地被那些碎片化的小景所吸引,因而兴致盎然,更想去一探究竟,大饱眼福。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似遮未遮、隔而不断、半显半漏的隐晦曲折的手法,恰恰反映了苏州园林所蕴含的山重水复、境中有境的思想。
  5.2 逃离宦路、隐居避世的思想
  怡园中“画舫斋”的名字有一定的寓意,园主对古人似小船般能够自由飘荡、随心所欲、逍遥自在的生活十分憧憬,所以起名“画舫”二字,意在抒发自己身处朝中的不得已和对自在生活的无尽向往之情。无独有偶,留园“五峰仙馆”前看似随意放置的堆石同样体现了这种象征式隐居的思想。古代文人们素来崇尚隐居山林之中、两耳不闻世俗事的行为,想效仿那些品行高洁的志士,却发现极难真正做到,于是便在自家园中开山引水、凿池堆石,仿照隐居环境,从而展现自己希望逃离宦路、归隐山林、隐居避世的思想。
  5.3 遵循易法、信仰宗教的思想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为政治上失意的官吏,或者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他们需要一块可以平复内心的愁苦和失落的净地。而当时空灵清逸的营造效果、含蓄内敛的环境氛围正好深受人们的喜爱[5]。例如,网师园中的“寿”字铺地,寓意着福寿之气;耦园中“西花园”的扇子铺地,寓意驱邪行善。当时的人民受宗教文化影响深远,百姓信任神佛能普度众生,渴望得到神佛的眷顾和照拂。在“人神合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威严之下,百姓们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看作上天的意愿,自愿遵循上天的安排,所以苏州园林建筑装饰纹样往往蕴含着遵循易法、信仰宗教的思想。
  5.4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素材,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从许多方面窥探这一思想对园林建筑装饰的渗透性。在沧浪古亭之中,四根柱子以石为料,石柱上不施任何纹样,两柱间的石栏板也不加以修饰,给人以简朴、自然、纯真的感觉。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为文人墨客,也不乏一些颇有资产的富商。他们建园除了要满足自己的基本居住需求之外,还追求浑然天成一般的自然之美。因此,建造者们需要巧妙地处理山水、花木、屋宇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地势曲折有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效果[6]。
  6 结语
  苏州古典园林保留较为完整,前来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游客络绎不绝,之所以人们对这些文化瑰宝的热情不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古典园林是艺术美的外在体现,并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装饰纹样形式多样、色彩丰富,与建筑完美交融,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能长久积淀的无限魅力与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张熙茹.苏州私家园林工程装饰纹样艺术特征研究[J].居舍,2020(34):173-174.
  [2] 俞绳方.论苏州民居[J].建筑学报,1990(01):35-43.
  [3] 陈晓亮.中国古典园林中画舫的屋顶造型[J].艺海,2018(09):126-129.
  [4] 许树贤.浅析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J].包装世界,2015(03):53-54.
  [5] 曹莹,张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中的特色性审美内涵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6):50-53.
  [6] 朱建宁,杨云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2005(11):1-7.
  作者简介:杨珊珊(1999—),女,安徽淮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马崇慧(1995—),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助教,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才能推进新时代学校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美育教育渗透不足、审美教育观念错误、教师美育能力亟须提高等突出问题.本文运用文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许多学术期刊走上融合发展之路。调查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状况后,发现许多期刊公众号运营状况不佳,存在诸多问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不断完善自身以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提升期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关键词:融媒体;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新媒
摘要:BIM技术作为全新的设计方式,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扩大市场需求的同时,探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而景观行业也在寻求新的方法,替代传统设计方法,提高景观工程的效率。绿道作为城市线性开敞空间,在场地分析和地形设计上花费的成本较大。本文讨论在绿道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可能性,从而探索出将BIM技术运用于景观工程的方式。  关键词:BIM技术;景观设计;三维模型;城市绿道;绿道设计  中图分
中式主题的住宅空间设计已经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兴起,并受到居住者的广泛认同,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将地域文化与现代住宅的生活理念需求相结合,不仅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而且展现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这三个教学理念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定位.而核心素养能否被充分重视且作用于教学实践,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次第问世,让许多语文教师都经历了从语文教学“行家里手”到课改“新手”的嬗变。这种突然不会“教书”的感觉给我们带来了身份焦虑和本领恐慌。如何度过这个阵痛期?脑海中突然跳出两个词:“教养”和“学养”。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自主、丰富、便利的网络课堂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欢迎,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唱练耳这一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并优化网络课堂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精选重点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环节结合作为该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
摘要: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革新,艺术家们将人机交互技术良好地运用在装置艺术上,装置艺术具有强互动性,传达的信息更加明确、生动。当这样的特质与公共艺术融合时就产生了更强的吸引力,正因如此,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在公共空间设置装置艺术,以传达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不能及的信息与内涵。装置艺术使用的媒介不仅有自然材料,也包括科技发展时期新出现的媒介,在未来的发展中,装置艺术将在公共空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摘要:如今,存在于社会的艺术类相关行业可分为上百种以上。对于综合类大学中的艺术专业院系来讲,其开设的专业虽然不可能涵盖所有艺术行业,但实际开设的已有十多种。高校资源有限,处理好多种专业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问题成为艺术专业院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业实验室的分布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了存在于各个专业之间的关于实验室资源共享与矛盾的问题,并试图从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开展有效
摘要: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建设,法院建筑本身也得到了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法院建筑作为法治文化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直接的物质载体,其本身就在向人们传达着法治文化和法治理念。庄重威严是法律的先天属性,我国的法院建筑一直是庄重威严的,但过分强调庄重威严也容易使民众对法院产生畏惧心理,觉得其难以亲近,这在如今是不可取的。此外,法律是理性的产物,法院建筑本身也应贯彻这样的理性秩序,从而更好地行使司法权力,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