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伪问题”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太浅显,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问效果,甚至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混乱,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活跃性。而有的问题的设计过于困难,让学生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教学也是无意义的。这些“伪问题”现象都阻碍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伪问题现象1: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往往不去重视所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问也只是自问自答,只是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学生只需要简单的回答“是”或“对”,这种提问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也没有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这种提问毫无意义。伪问题现象2: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就公布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问题后,常常限定了一个准确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会使得学生失去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即使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过分的依赖教师或者束缚于课本,这样也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1.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学家乌辛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中对问题情境创设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精心设计新鲜、有趣、别致的化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生成。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金属钠的性质,笔者引导学生做了金属钠与水的化学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创设了如下的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会在烧杯中游动呢?真正能使金属钠游动的“幕后推手”是谁?问题2烧杯中原本无色的水为什么变成了红色呢?难道是金属钠施展了“魔力”。根据实验现象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2.问题情境创设的层次性
  心理学理论认为,从思考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根据思维轨迹的长短,学生往往需要经历“微解—短解—长解—新解”4个不同级别的答距,难度由易到難、层层递进。基于学生的思维特性,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特别注重问题的分层性,“由易至难、由简入繁”的设计富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在层层递进中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良好发展。另外,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也需要有难易的区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化学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化学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分别针对着不同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展开教学。
  3.问题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提出,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说得更确切些是“百闻不如一做”。传统课堂教学中其致命的弱点是教学生读死书。其实,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气息洋溢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化,将化学课堂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使书本知识变活,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更好地利用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考、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化学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注意“伪问题”现象,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生活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瞬变电磁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采用线圈电流的导通和关断方式进行大功率激发,测量套管井内不同源距的瞬态响应波形。现场测井得的瞬态波形有2个响应:一个是脉冲,位于激发时刻;一
最近,青海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工作,在七个“回头看”中,其中“两看”,即“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看人才保障机制是否建立”与村医队伍建
【摘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不断普及完善,师生信息技术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建是新时期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任务、合作、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创建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充分认识计算机网络
当前我国医改正步入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是重中之重,又是难中之难,而公立医院员工的满意与否对改革的成功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笔者所率领的煤炭总医院团队和北医三院院长陈仲强所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是除了书本、广播、电视之外获得知识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a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一、多媒体在英语学科教学中
我的名字叫齐伟峻,很喜欢玩篮球。我现在正在练跆拳道,已经是3级蓝红带高手啦!我喜欢蓝色和红色,因为蓝色代表纯真,而且天空、大海都是蓝色的。红色代表激情,火和枫叶都是红
我区农牧区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远不如城镇同龄学生,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学生用汉语相互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不少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触汉语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使用汉语的环境,因此教师们要因材施教,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学习汉语文。  很多农牧区学生上初中后,发现汉语水平与其他同学相差甚大。在我区很多农牧区小学汉语的教学方法比较“死”,课堂上只教学生读生字生词,不把字、词放在课文语境中
加妮特在干涸的河床上发现了一枚银顶针,几个小时之后,一场大雨结束了农场长时间的干旱,也让加妮特情不自禁地认为这枚顶针是一个神奇的护身符。流浪儿埃里克来到了林登家,并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有了兴趣的指引,他们才能有学习的欲望,才能够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小,接受事物以形象生动具体的为主,而数学知识一般比较抽象具有逻辑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很有难度的。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这条最新的消息一下触及了医疗改革的老话题——培养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