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的教学为例,论述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提出抓住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探寻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关键词】现代诗歌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短诗三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58-03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这个单元是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四篇诗歌组成的现代诗歌单元。现代詩歌集中编排、独立组成一个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首次呈现,可见编者对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视。现代诗歌代表着现代人特有的现代意识、观念以及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想象独特、情感充沛,给读者带来情感滋润和心灵震撼,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本文将以《短诗三首》的教学为例,探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赏析诗句、诵读诗文、补充空白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感悟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一、收集资料,理解诗歌的情感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短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可以把收集和整理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增强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收集、整理工作进行明确的要求和指引。
  (一)收集资料有重点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有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比较重要的、对理解和感悟诗歌情感有帮助的资料。比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收集《短诗三首》的作者冰心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诗歌的背景等资料,让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点。(如图1)
  (二)整理资料有窍门
  资料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而来的,难免会有些杂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筛选,并制作资料卡(如图2),方便学生通过资料卡查找收集到的信息,助力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感悟诗歌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短诗三首》选取了冰心先生的诗集《繁星》中第71首、第131首和第159首。这三首诗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虽然语言短浅,但却轻柔俊逸、晶莹明丽,充满了画面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美。
  (一)出示《繁星(七一)》(如图3)
  师:诗歌中“永不漫灭”是什么意思?
  生1:是指对回忆永不漫灭。
  生2:是作者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永不漫灭。
  生3: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对母爱的回忆难以磨灭。
  师:“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你怎样的感受?
  生1:在月明的园中,在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母亲的慈爱,永远不能忘怀。
  生2:这是一种温馨、闲适,被母爱包围的感觉。
  师:诵读这首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生4:“我”轻轻地走过月光照耀下的庭院,走到油亮茂密的藤萝叶下,母亲坐椅子上,“我”趴在母亲的膝上,母亲一边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喃喃细语,似乎在讲美妙的故事,似乎在唱催眠的儿歌……母亲的爱弥漫着整个庭院。
  (二)出示《繁星(一三一)》(如图4)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仔细地听老师朗读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把这首诗歌特有的情愫、意境读出来)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什么呢?诗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生1:诗歌里提到大海、星星、花朵、我的思潮、波涛等事物。
  师:为什么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会出现在同一首诗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2:大海唤起了作者无限的遐想。
  生3: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
  教师出示课前收集到的作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大海真切情意,对大海的热爱。(如图5)
  (三)出示《繁星(一五九)》(如图6)
  师:诗歌中两次提到了“风雨”,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1:“天上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倾盆大雨。
  生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困难、挫折等。
  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3:对母亲温暖怀抱的深深依恋。
  生4: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师: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5:狂风暴雨来临时,鸟儿蜷缩在它安全的巢里;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挫折、苦难和烦心事时,“我”会依偎在母亲的温暖的怀抱中,寻求安慰。母亲的爱和怀抱就是子女天然的避风港。
  教师出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作者资料,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理解“心中的风雨”的深刻内涵:(如图7)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是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教师带领着学生逐字、逐句地赏析诗歌,让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闪现。这些画面有静、有动、有光、有香、有声、有色,温馨又绚丽,学生的思潮也跟随着诗人的感情上下起伏,或甜蜜或苦涩,或依恋或赞颂,达到深层次地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目的。
  三、迁移仿写,表达心中的情感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对世间万物的情感热烈而真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写作,让他们觉得“原来生活就是一首首小诗”,从而乐于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一)补充空白,迁移仿写   《短诗三首》中的三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依恋和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热爱,诗句短小,语言明丽晶莹、明白畅晓,教师可以运用补充空白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迁移仿写。例如,补充空白,仿写《繁星(七一)》(如图8)
  (二)增强体验,编制小诗集
  诗歌教会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在学生仿写诗歌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全班同学写的诗歌装订成册,编制成小诗集,方便学生交流和阅读。首先,让学生给诗集取一个优美的题目,并设计好封面。题目可以是“诗韵飘香”或者“诗海遨游”“繁星点点”等,由学生投票决定诗集的题目;其次,教师要给诗集写一个序,点明诗集的主题;第三,编写诗集的目录;第四,把诗歌整理和分类后编写进诗集中;最后,请擅长画画的学生给诗集画上美丽的插图。这样,一本精美的诗集就成功出炉了。在编制小诗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对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情感等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三)感受诗韵,举办诗歌朗诵会
  俗话说:“没有节律就不成为诗歌。”每一首诗歌都具有特别的节律和韵味。比如,朗读《繁星(七一)》时,破折号的朗读要延长,“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三个短句,句式相同,节律也应该相同,在“中”“下”“上”三处稍微停顿;朗读《繁星(一三一)》时,诗歌中“光”“香”“响”的韵脚都是“ang”,非常押韵,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朗读《繁星(一五九)》时,诗歌中“了”“里”“了”“里”反复出现,同字成韵是这首诗的韵律特点。诗歌的节律和韵味要在朗读训练中不断地体会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律感,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班会举办“冰心诗集朗诵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冰心先生的诗歌进行朗诵。朗诵的诗歌可以是课文中的诗歌,也可以是冰心先生的其他诗作。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的朗读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诗歌的气氛非常热烈。“冰心诗集朗誦会”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诵诗歌的水平,也拓展了学生的诗歌阅读量,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写诗歌的灵感。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达,学习诗歌不仅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情感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还让学生用美的视角看待世界,得到诗的才华、诗的气质和诗的灵性,拥有诗一般的美丽人生。
  作者简介:赖萧帆(1988— ),女,广西贵港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责编 黎雪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桂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建议教师课中通过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发现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适当设疑,引导学生评价美。  【关键词】本土资源 “欣赏·评述” 《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88-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论述利用群文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建议通过群文阅读的比较、整合、运用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语言建构 运用能力 部编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60-02  部编版教材中高年级的课文编排呈现单元整体的特点,单元要素的定位明确,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方法:让学生重温革命岁月,从文学的角度感悟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升华长征精神内涵,以此彰显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七律·长征》 长征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13-0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论述借助数学模型引领小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途径,提出运用计数器构建十进制模型、通过不同图形表征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借助数轴模型拓展数系结构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数学模型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06-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送教上门”的内涵,根据“送教上门”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概述南宁市上林县行政部门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的路径,并以一名非听力损失的语言障碍学生为例,论述教师对“送教上门”对象开展个别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送教上门 语言 康复训练 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36-03  “送教上门”是实现教育公
期刊
【摘要】本文以季羡林的《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建议教师挖掘教材中看似“不合理”的内容,为课堂教学另辟蹊径,使其成为有趣的切入点和学生的思考点,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 文本 “不合理” 高效课堂 《夹竹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74-02  在准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寓言教学的方法,提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品悟中悦纳、在讲述中积累、在运用中提高的教学建议,从而发挥教材文本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寓言 特点 文本 价值 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92-02  寓言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本体裁。寓言常常运用类比的手法,将一个深刻的大道理蕴藏在简单的小故事中。对于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为例,论述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建议教师结合教材文言文的选文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挖掘文言文精髓,感悟文言文的价值引领;通过诵读、对比、角色体验、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 部编版 中年级 《司马光》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五个板块为习作教学服务,提出从单元整体入手,将各板块构建成一个整体,形成单元习作核心主题,运用板块资源,总结出“学法—得法—用法”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关键词】习作单元 板块资源 学法 用法 得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教学为例,论述小学科学课走向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策略,提出重构学习目标、重整意义联结的学习素材、重塑思维进阶的学习活动、重审批判建构的学习体验,构建突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深度学习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 《光是怎样传播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54-02  小學科学课堂教学中,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