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板块资源实现习作教学目标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五个板块为习作教学服务,提出从单元整体入手,将各板块构建成一个整体,形成单元习作核心主题,运用板块资源,总结出“学法—得法—用法”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关键词】习作单元 板块资源 学法 用法 得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47-03
  习作单元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就开始编排的特殊单元。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围绕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等习作关键要素,共编排了8个习作单元。这8个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既有共同的编写理念,又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习作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而展开,都是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五个板块构成,不同的板块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和任务。“精读课文”板块在本单元中起着引领学生揣摩表达方法的作用;“交流平台”板块通过人物对话总结方法,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初试身手”板块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习作方法;“习作例文”板块就是要学生将从例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训练中。
  部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板块设置体现了“学习—迁移—巩固”的坡度。然而,有很多教师未能领会编者的意图,在习作课中无从下手。解决此难题的最佳途径,就是要明确习作单元中各板块的任务,做到灵活运用板块资源,这样才能在习作课中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实现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笔者现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运用板块资源实现习作教学目标的做法。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主题为“想象”。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都是以儿童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想象的奇妙,引导和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要敢想。“初试身手”栏目在学习课文之后出现,是一次片段小练笔活动,又是一次小规模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手指画,接龙讲故事,既满足了学生感受课文想象的大胆、奇特后的表达需求,又为教师了解写作学情提供了重要资源。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教学功能更是直接指向习作,分别以批注和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实现。批注点出了作者想象奇特之处,特别是《尾巴它有一只猫》让学生有所启发:原来想象的方法是多样的,有顺着想,有反着想,还有抓住特点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教材编排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旨在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教会学生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想象故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想象策略大胆地想,是创编故事的基础;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建构故事思路,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是创编故事的关键。为此笔者设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从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学习想象的方法。
  2.运用想象的方法尝试大胆、奇妙地想象。
  3.写一个想象片段,从中体会想象的乐趣。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习作训练三者结合起来,搭建起“学法—得法—用法”的桥梁。
  二、教学过程
  (一)巧用“初试身手”板块,开课灵活有序
  “初试身手”板块穿插在“精读课文”板块和“习作例文”板块中间,设计一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在习作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初试身手”的预习成果,诱导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这样顺着学情进行教学就显得教学灵活有序。
  【案例1】运用“初试身手”板块引入教学
  1.交流手指画导入
  师: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制作了手指画,来,大家一起看一看!
  2.采访小画家
  师:你为什么会由手指想到××呢?(引导学生说出手指的形状和这个事物是相似的)
  小结:奇妙的想象让你快乐,让他快乐,让我也快乐。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编织故事吧。
  (二)借助“交流平台”板块,归纳课文写法
  “交流平台”板块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与策略进行归纳与梳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師在上习作课时,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地读一读“交流平台”归纳出的写法,让学生感知这次习作方法的指向,进一步归纳、梳理想象要大胆、奇特等知识点,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在学生充分获得感性认识、初步掌握本单元习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案例2】运用“交流平台”板块归纳写法
  1.运用“交流平台”板块,引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1)齐读习作题目,思考在习作中要注意什么?
  (2)指名说。(预设: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准关键词“大胆想象”,真聪明!②你能准确把握习作的题材(想象故事),非常棒!③你也能准确判断习作的范围,了不起!)
  小结:这是一篇想象作文,主要就是让我们大胆想象。那该如何做到大胆想象呢?“交流平台”给大家支支招!
  2.读一读“交流平台”中人物的对话
  (三)活用“精读课文”板块,习得写作要领
  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习得本单元的写作要领。
  【案例3】通过精读课文指导习作方法
  1.联系事物的特点
  (1)以《小真的长头发》为例,说说小真想象她的长头发可以干些什么?   小结:不管是钓鱼的杆还是套住牛的绳子,或是晾衣服的绳子,这些事物都非常长,这都与长头发长的特点联系在了一起。
  (2)以《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例,指定一名学生说铅笔梦想着变成什么?(变成伞,变成豆角、丝瓜,变成船篙、木筏,变成撑竿、标枪……)
  小结:铅笔的梦想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与铅笔本身的特点有关。
  (3)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师板书:抓特点。
  2.把自己想象成其他事物
  (1)回顾《我变成了一棵树》,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把自己想象成其他事物。(师板书:人物相连)
  (2)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四)妙用“习作例文”板块,进行想象训练
  “习作例文”板块选取的课文贴近儿童生活,便于学生仿写。每个习作单元的课文分为两类,一是精读课文,二是习作例文。这两类课文各有不同的特点与教学价值。
  习作例文既可以用在“单元习作”板块教学之前,也可以用在“单元习作”板块教学之后,既可用作习作前的方法指导,也可用作习作后的讲评指导。要用好习作例文,首先要明确它的定位是什么?习作例文既不同于精读课文,也不同于略读课文。“例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给学生模仿用的,在教学中,它的使用是很灵活的。比如,可以在“交流平台”板块教学中使用它;可以在最后的单元习作指导的时候使用它;还可以在最后习作讲评的时候拿来用。怎么用都可以,就是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案例4】指导习作方法——逆向思维反着想
  1.以《尾巴它有一只猫》为例,出示第7自然段片段:“我就是有一只猫。我跟着它跑龙套因为我乐意。你看看小孩子,个个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跟着他们跑。难道只能是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不能是小孩子有爸爸妈妈吗?猫可以有一条尾巴,为什么尾巴就不能有一只猫?”
  2.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师板书:反着想。
  3.你觉得这说法有道理吗?(生:有道理)对呀,作者运用逆向思维把我们说服了。想象真是太奇特了!
  4.按照这种逆向思维,你认为什么也可以这样说呢?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复习,学会了三个大胆想象的好方法。学会了——(板书:怎么想)
  逆着想是本单元作文想象训练的重点,学生以往很少使用逆着想的方法,所以笔者着重开展逆着想的训练,让学生的想象视野更加开阔。
  (五)仿照习作例文,写好单元作文
  会想象只是迈出本次习作的第一步,习作的谋篇布局则是习作成功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学习例文中的写法并完成习作任务是教学的难点。
  【案例5】指导篇章布局
  1.分析并列式的篇章布局
  (1)出示《一支铅笔的梦想》片段:
  “第一个梦想,是溜出教室。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到山坡上,萌出嫩嫩的芽儿;还在头顶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儿。蝴蝶啊蜜蜂啊,就猜不出我是谁了。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二个梦想,是跳进荷塘里。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为小鱼虾,撑起阴凉的伞;伞上,还趴着大眼睛青蛙。有的在伞上歌唱,有的在伞下玩耍。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三个梦想,是躲到菜园里去。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或者,伪装成嫩嫩的丝瓜。菜园里的派对马上开始!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2)交流:每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一开始都交代了铅笔的梦想,再写实现梦想后做了什么,最后表达心情的句子是一样的。这样的构段方式称为“并列式”。
  (3)师板书:并列式。
  2.分析对话式的篇章布局
  (1)出示《小真的长头发》片段:
  “可是,那么長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小叶说。
  “再说,怎么梳呢?那么长的头发。”小美也说。
  “这太简单了。当头发长到那么长的时候,我就已经有十个妹妹了。我只要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就行了,十个妹妹会卖力地给我梳头的。好玩极了!”小真说,“抹上香波一揉,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唯一遗憾的是不甜。而且啊……
  “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而且啊……”
  “但是,那么长的头发,平时不是很碍事吗?”
  “是啊。拖在地上不难受?”
  (2)师:你又发现了什么?(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展开想象)
  (3)师板书:对话式。
  3.引导迁移
  (1)出示教师写的范文。
  《钢笔它有一个小男孩》
  “我有一个小男孩!”一支钢笔无比骄傲地说道。“你有一个小男孩?我没听错吧?”一旁的橡皮翻了一下白眼,满脸的不相信。“没错,我就是有一个小男孩。”钢笔坚定地说。“你吹牛!是小男孩有你这支钢笔,他是你的主人。你倒好,现在竟胡扯成你成了你主人的主人了!”尺子愤愤不平地说。
  钢笔整理了一下它的金属胸针,不慌不忙地说:“谁是主人难道你看不出来?每天有人定时给我做好吃的,我吃的时候他还要在一旁伺候着,我吃饱了还要帮我擦嘴巴。你们说说,哪个仆人会有这样的待遇?”钢笔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再说,这小男孩哪次写作业不是对我毕恭毕敬的?上一次,我生气了,就让他写不了作业,你们看他急得直跺脚,还猛叫我‘姑奶奶’呢!”
  (2)交流: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运用了逆向思维反着想的想象方法、对话式的写法)
  三、教学反思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写作的总体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避免课堂沉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设计灵活运用习作单元各板块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想象空间。
  本设计中,笔者通过回顾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引导学生认识想象策略。先由课文给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再以范例教学生怎么想,引导学生想得妙。教学的亮点就是先通过各板块的教学总结出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想象方法来想象;再迁移学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放开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使其想得奇妙。
  习作单元作为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特别设置的习作专项训练单元,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各板块在本单元中的作用,并在习作课中加以灵活运用,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训练任务,实现单元习作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梁影,女,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为例,论述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古典名著教学策略,以读前导趣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读中导法突破教学的难点;读后导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古典名著 《景阳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71-02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古典名著凝聚着先辈的大智慧,阅读古典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教师权威性过强不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形成的问题,提出教师要适当地放低姿态,通过各种形式的追问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姿态 追问 探究性学习 探究能力 课堂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39-0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丰
期刊
【摘要】本文以桂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建议教师课中通过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发现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适当设疑,引导学生评价美。  【关键词】本土资源 “欣赏·评述” 《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88-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论述利用群文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建议通过群文阅读的比较、整合、运用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语言建构 运用能力 部编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60-02  部编版教材中高年级的课文编排呈现单元整体的特点,单元要素的定位明确,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方法:让学生重温革命岁月,从文学的角度感悟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升华长征精神内涵,以此彰显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七律·长征》 长征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13-0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论述借助数学模型引领小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途径,提出运用计数器构建十进制模型、通过不同图形表征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借助数轴模型拓展数系结构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数学模型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06-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送教上门”的内涵,根据“送教上门”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概述南宁市上林县行政部门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的路径,并以一名非听力损失的语言障碍学生为例,论述教师对“送教上门”对象开展个别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送教上门 语言 康复训练 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36-03  “送教上门”是实现教育公
期刊
【摘要】本文以季羡林的《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建议教师挖掘教材中看似“不合理”的内容,为课堂教学另辟蹊径,使其成为有趣的切入点和学生的思考点,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 文本 “不合理” 高效课堂 《夹竹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74-02  在准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寓言教学的方法,提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品悟中悦纳、在讲述中积累、在运用中提高的教学建议,从而发挥教材文本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寓言 特点 文本 价值 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92-02  寓言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本体裁。寓言常常运用类比的手法,将一个深刻的大道理蕴藏在简单的小故事中。对于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为例,论述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建议教师结合教材文言文的选文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挖掘文言文精髓,感悟文言文的价值引领;通过诵读、对比、角色体验、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 部编版 中年级 《司马光》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