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挖掘文本的“不合理”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季羡林的《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建议教师挖掘教材中看似“不合理”的内容,为课堂教学另辟蹊径,使其成为有趣的切入点和学生的思考点,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 文本 “不合理” 高效课堂 《夹竹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74-02
  在准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一课时,笔者碰到一个难题,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白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其中“一墙之隔的大门内”这个表达让人费解:既然是“一墙之隔”,那就应该是“大门外”,为什么季羡林要写成“大门内”呢?
  一、让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成为课堂设计另辟蹊径的亮点
  笔者回想起曾经在准备《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借鉴了一位特级教师的上课方法。那位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小调皮?之后便采取了质疑這部分内容的方法:“明明是要写祖父的园子,作者为什么非要花这么多笔墨去描写‘我’的调皮呢?”
  这也是“不合理”的呀!只要“不合理”,势必会引起孩子们想要解决问题的好胜心。众所周知,萧红短暂的一生命运悲苦,生活颠沛流离,而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爹不疼娘不爱,甚至祖母看她喜欢捅窗户纸,就在外面拿一个顶针伺机候着,等着萧红的手指戳上前面的针。当孩子们也了解到作者这一层背景之后,立刻体会到:萧红着力描绘的她的调皮,正是对祖父慈爱的反衬啊!她越是在园子里胡闹,说明祖父越爱她。而祖父越爱她,在那悲苦的人生中,她就越会记得祖父,从而越会对祖父的园子记忆深刻。表面的东西不重要,为什么要写这些才重要。学生通过对“不合理”情节的质疑,再查阅资料,追根求源,经历这样的过程,对萧红和祖父这段淳朴深厚的爷孙情便深深镌刻在脑海中了。
  基于此,在备课《夹竹桃》时,笔者带着这个疑问,查询了原文。季羡林在原文中写道:“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而课文的第三段第一句“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之前,原文还有一句,即“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至此,何为“一墙之隔的大门内”,笔者终于搞明白了。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阅读理解水平,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寻找文本中的“不合理”,可以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让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成为有趣的切入点
  在备《夹竹桃》这篇课文时,笔者便扣住备课时发现的“不合理”,使其成为教学的切入点。笔者先在复习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花名的词组“迎春花、桃花、兴化、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让学生通过对花名的朗读、分类,感受作者一家一年三季都在鲜花簇拥下的生活。接着,出示第四自然段,请学生自读,然后思考:这个自然段中,有没有让你费解的地方?
  学生起先走马观花,并未察觉任何不妥。笔者追问:“真的没有任何疑问吗?”他们的好奇心顿时被勾起来,开始咬文嚼字,细细品读,但依然没有发现。于是,笔者出示句子,请他们再细读,然后把问题抛出来:“一门之隔到底是应该在大门内,还是应该在大门外呢?”这时,在城市里长大的学生全都傻眼了。一来,他们也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问题,于是他们都很懊恼:为什么这么明显的“漏洞”,自己没发现呢?二来,正是这样的挑战,勾起了他们想要潜下去、追根究底的好奇心。
  所有的孩子都因为这个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最后,他们带着竟然可以批判大师的“勇气”,说:“一墙之隔,应该在大门外。”
  即便这样,季羡林国学大师的身份还是叫学生踯躅: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名闻遐迩的语言大师,总不会犯这么个谁都能瞧出破绽的错误吧?
  学生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通,直到笔者点开“影壁墙”的图片,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一墙之隔的“墙”,原来是院子里的影壁墙啊!
  学生兴高采烈地把“一墙之隔的大门内”这个结解开了,与此同时,他们也从情感深处体会到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的原因:夹竹桃没有因为被独自放在影壁墙外而自艾自怜,反而坚持自我,长得精神,开得灿烂,这真的是一种让人佩服而且感动的可贵精神!
  三、让看似“不合理”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备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课时,笔者发现“天光云影共徘徊”也是一句非常值得深思的句子。天光,应为水中倒映的太阳、月亮或是星星,云影,则是倒映在水中的云朵,那么问题来了,太阳、月亮或是星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来回移动的,甚至云朵因为受到风的影响,也只会由一个方向往另外一个方向移动。
  那么“天光云影共‘徘徊’”,不也成了一个错句吗?这个问题,笔者在上课时提出来,照样把学生给问倒了。他们抓耳挠腮,最后决定不“盲从”教师,本着相信朱熹这个理学大师的精神,拼命解释:比如水波晃动,会造成太阳、月亮或是星星的影子起伏晃动,又或是风向突然调转,云朵也会改变方向飘动……
  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太阳、月亮或是星星,它们从东边移动到西边之后,什么时候又会出现在东边呢?学生一怔,随口便道:“第二天。”我又问:“那云朵呢?东边的云飘过去之后,什么时候东边还会有云飘过来?”他们又不假思索说道:“过段时间就有啊,而且,过段时间风向一旦变了,本来那团云还会飘回来呢。”
  他们顿时眼睛发亮:是啊,这么一来,“天光云影”可不就合乎自然规律“徘徊”起来了?于是,笔者提出问题:“‘徘徊’这个词,不仅能够反映水中倒影的动态,还能够让我们看到什么?”对此,学生兴致勃勃,思考之后笑眯眯地答道:“时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如同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韵,呼之欲出。
  可见,教师如果善于发掘文本中“不合理”的地方,能让课堂生成一些别出心裁的“亮点”,在常规的阅读环节中给学生带来有趣的挑战。教育专家陈萍在评课的时候也曾经说过:“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读懂的东西,老师就不用再在上面另外花时间。”发现文中的一些“不合理”,则可以避免重复阅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耳目一新。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这样阐述:“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越高,潜能发挥得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有趣的挑战和盎然的好奇心,都可以成为主动学习的绝佳动机。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探索文字的世界,乐于挖掘语句段中隐藏的自然规律、人文特色以及丰富深邃的情感,继而可以高效率地学习语文,最终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李昭君(1982— ),女,江苏扬州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
  (责编 黎雪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绘本《笨拙的螃蟹》为例,论述依托绘本实施预测策略的教学实践,建议教师开展多次“预测”训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有依据地预测”“有方法地预测”“生動详实地预测”的方法。  【关键词】绘本 小学语文 预测策略 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29-03  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新亮点,其编排的目的是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重要作用及将其生活化的策略,提出设话题、重实践、多鼓励、讲创新的教学建议,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请你支持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42-02  新课程改革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新的口语交际教学改革的理念、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获取与处理多媒体素材》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面向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建议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导入新课、在任务活动中解决问题、在作品汇报中实施多元评价,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为例,论述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古典名著教学策略,以读前导趣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读中导法突破教学的难点;读后导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古典名著 《景阳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71-02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古典名著凝聚着先辈的大智慧,阅读古典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教师权威性过强不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形成的问题,提出教师要适当地放低姿态,通过各种形式的追问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姿态 追问 探究性学习 探究能力 课堂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39-0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丰
期刊
【摘要】本文以桂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建议教师课中通过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发现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适当设疑,引导学生评价美。  【关键词】本土资源 “欣赏·评述” 《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88-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论述利用群文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建议通过群文阅读的比较、整合、运用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语言建构 运用能力 部编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60-02  部编版教材中高年级的课文编排呈现单元整体的特点,单元要素的定位明确,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方法:让学生重温革命岁月,从文学的角度感悟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升华长征精神内涵,以此彰显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七律·长征》 长征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13-0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论述借助数学模型引领小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途径,提出运用计数器构建十进制模型、通过不同图形表征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借助数轴模型拓展数系结构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数学模型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06-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送教上门”的内涵,根据“送教上门”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概述南宁市上林县行政部门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的路径,并以一名非听力损失的语言障碍学生为例,论述教师对“送教上门”对象开展个别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送教上门 语言 康复训练 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36-03  “送教上门”是实现教育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