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以及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点,并且能够运用其性质定理解决一些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之间的差别以及实际运用。
  关键词:平行线;判定以及性质;教学案例
  一、 教学目标
  在对平行线判定以及性质探索的时候,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展开观察、比较、联想、分析等思考体验。不仅如此,通过本次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教学,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还有建模能力、创新意识等。而对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在展开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当中,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得到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以及性质,不仅如此,还要能够运用它们展开相对简单的推理或者计算,并且掌握好基本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可以把知识变得更为条理以及系统,并且可以正确的使用这些知识展开严密的推理。
  三、 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具
  在本堂课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发现法以及动像探究法。使用的教学工具则是多媒体课件以及三角板、量角器。教学的媒体则是大屏幕以及实物投影。
  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的导入,情景问题的设置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展开情景导入,并且设置好相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先要播放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相关的幻灯片,其具体内容,比如是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的短视频,游泳池的图片,亦或者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建造时间是公元1173年,是一个八层圆柱形的建筑,其全身都是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深高达五十四点五米。现如今,这座著名的斜塔和地面形成的较小的角是85°,那么其和地面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大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这些图片当中是否存在平行线?
  学生:是的,这些图片当中存在平行线。
  教师:很好,大家回答很不错,那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都会发现平行线,那么你们能否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分析:情景的导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了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平行线,这样就能让学生重温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不仅如此,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还可以深入地去思考,發现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教师先是要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继续提出问题。
  教师: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三者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二) 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教师可以随机的画出两条平行线,然后再画出一条截线和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并且将八个角标出来。
  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指出图当中的同位角,并对这些角展开度量,学生需要进行画图、度量、填表、猜想这些环节,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两直线如果平行,那么同位角是相等的。接下来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画出一条截线,然后让他们自主的分析,猜想的结果是否还是成立的,学生需要对这个问题展开自主的探究与讨论,然后得出最终结果,即便再多出一条截线,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结论还是成立的。平行线的性质就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也就是说,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五、 展开能力拓展分析
  拓展题目的难度相对较高,可以作为这堂课的升华部分,这是经验的迁移。不过事实上,最终学生所提出的研究方案是否正确并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在提出研究方案的时候,让学生明白从特殊到一般,从容易到困难这个研究的变化规律才是最关键的,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还会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更感兴趣。
  六、 教学反思
  现如今,新课改不断地深入各个地区,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不小的变化,不过在课堂教学当中,还有着不少的问题存在。具体来说,就是对过程性的认知比较浅显,对于事实性现象以及事实性知识两者的关系并没有深入思考的方法,也没有足够的逻辑推理联系和体验。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还出现了时间、空间引导安排上的问题,这样的话,就算在数学课程中进行探索,不过由于他们局限在浅层的探索中,无法得到深层的结论,这也是导致学生认识浅显的原因。所以,不少学生在中考的探究题当中不理想。除此之外,就是在数学课堂中,关于题的教学,缺乏结构性的迁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题目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大,互动、自主设计以及学习探究等方面的指导还不够准确深入,导致解题教学占用的比例更大,学生也没有最基本的体验,无法形成常规的思路。他们对题目并不能够灵活的思考和解答,达不到举一反三的地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对现如今课堂教育当中出现的部分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要保持探究的深度,不管是在概念生成,亦或者是在题目的拓展过程当中,都需要让课堂教学中处处展开探究。
  七、 教学评价
  根据上文论述可以得知,本次课堂教学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师的转变,在本堂课当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从过去的知识教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画图以及测量的过程中,运用几何画板把相同的角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体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还有就是学生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也从过去的学会转变为现在的会学。在本堂课当中,学生并非是浅层的探究,而是立身于研究者的角度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课堂氛围的转变,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畅开放,合作与引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思考不会进行过多的干扰。这让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的流畅,在这堂课当中,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对话以及讨论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展开自主的选取,得到正确的探究方向。
  作者简介:
  潘华伟,中二,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
其他文献
在固体材料内部导热时,为了增强传热效果,可置入不同结构、形状的金属网格,根据热阻串并联原则与电学串并联原则相似,利用热阻网络法计算,得到圆柱体和方柱体金属丝编制的二维和三
摘 要: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定位,并且如何从教学的单元目标中分离出课时目标,是当前小班化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就在小班化教学中如何从单元目标中分离出课时目标进行进一步探析和说明。  关键词:单元;课时;分离;目标  一、 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界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要体现
电视媒体的新闻大战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内容为王。在新闻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媒体不可回避的将是受众“审美疲劳”的问题。因此,在琳琅满目的电视频道里,我们应当尽力追求一种能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能够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效。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要抓住数学探究必须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深度探究。教师如何无痕整合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文从无痕整合信息技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无痕整合信息技术,搭建深度探究情境;无痕整合信息技术,拓展数学学习途径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
摘 要:在教育领域之中,PPT课件因为具有直观性强、集视音频等素材于一体等特点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PPT课件的制作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PPT课件;制作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學中,教师主要采用板书式教学法来进行知识的讲述,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
摘 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期,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已经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认识数学的第一个阶段,对小学生未来在初中和高中乃至大学学习数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使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十分重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小学数学中的一些难点得到简化,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
摘 要: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想学”,营造民主与和谐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爱学”,创造知识和经验的迁移途径方式,让学生“会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和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想学;爱学;会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