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死成什么样儿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f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倾城的短文《死的是个读书人的样子》讲了几个读书人面对死亡的故事。其中,瞿秋白给人的印象最深。
  1935年6月18日,正在狱中写诗的瞿秋白听到监刑官宣布枪决命令时,头都没抬,答道:“我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写完诗起身赴刑场,选了一块草坪,盘膝坐下后,对刽子手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
  从容、淡定、视死如归,这就是读书人的样子吧!
  花花世界,贪生、怕死,实乃人之常情。但有人不贪生、不怕死,那就一定有比死更珍贵的东西。如孟老夫子所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儒家所倡,旧时读书人多受其影響。曾祖、叔祖都为前朝举人,诗书传家的瞿秋白肯定也不例外。但瞿秋白有超越曾祖们学而优则仕的理想,那就是革命信仰。
  有信仰的读书人,气象就不一样了。在赴刑场路上的一个凉亭前,瞿秋白拍照留念,留下了一张绝命照。黑白照片上的他背着手,昂首挺立,闲静恬淡,的确是个儒雅的读书人的样子。这儒雅的读书人在赴刑场两华里长的路上,在刀兵环伺下信步走去,那情形哪里是去赴刑场,分明是去赴宴一般。
  常人难得有机会看杀人,关于死囚上刑场的经验大多来自影视文学,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学着戏里的好汉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可笑的是他毕竟不是好汉,最终怂了喊“救命”,只是早已没人能听到罢了:“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两腿发软、站立不稳、人未死,七魂先失了六魄,别说阿Q这样的小角色,多少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也都被死亡吓尿了裤兜,而瞿秋白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竟然如此从容淡定,或许就因他视国家安危、民族大义超过自己的生命吧!
  近读《南史》,书中宋明帝赐死王景文一事,颇有拿来与瞿秋白比照一番的必要。
  “景文在江州,方与客棋,看敕讫,置局下,神色怡然。争劫竟,敛纳奁毕,徐言:‘奉敕赐死。’方以敕示客,因举鸩谓客曰:‘此酒不堪相劝。’遂一饮而绝。”
  王景文,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宋明帝赐他毒酒。他看过敕书后,神色不变,和客人把棋下完。收拾棋具妥当之后,才拿出赐死敕书,给客人看;举毒酒饮下时,还不忘调侃:这酒我就不劝你了!
  我不知道瞿秋白是否看过《南史》,更无从知道他是否知道王景文,但他临死之前的样子,完全和一千五百年前的王景文毫无二致:一样的从容、淡定,一样的视死如归。当然,如果非要找不同,二人最大的区别似乎就在于:一个是为共产主义信仰不惜牺牲,一个是忠于君王忠于朝廷甘愿送死。当然,我想,任谁都不应该因为王景文的愚忠而惋惜,只会被其坦然面对死亡的优雅折服!
  作家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轮椅上的史铁生在地坛苦苦思索之后的参悟,作为一个作家,史铁生给了我们面对死亡的勇气,这份鼓动是任何不坐轮椅的作家都难以做到的。如此看来,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奔向死亡的路上,只不过有人在这条路上做他该做的事,然后坦然面对降临的“节日”。这样的人更多的是把“问心无愧”“不白活一回”当成活着的标准,才能临危不惧、临死不惊;也有人在这条路上没有做他该做的事,甚至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当然他就会恐惧死亡,更遑论把死亡看成“节日”。
  《唐语林》里记载一事:显赫一时的元载被赐死,元载“乞一快死!”(想死个痛快)执刑者给他嘴里塞满了臭袜子,说:“相公今日受些污泥,不怪也。”重用小人,排挤忠良,广置田宅,生活奢靡的元载最终被臭袜子堵死了,惜乎哉?活该!——其实人死的是个什么样子,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活的是个什么样子!
  靳尚谊/图
其他文献
不要等有了希望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會有希望。
期刊
“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不要紧,有一个可让你比有一套房更有成就感的途径:拥有一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道路”,这话调侃的,是北京沸沸扬扬的“葛宇路”——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对“私人符号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趣味性”兴趣有加,注意“探索一种城市空间的可能性”并付诸实施,2013年在朝阳区双井苹果社区找到了一条“无名路”,于是就用自己的名字,将这条路命名为“葛宇路”,并制作路牌挂在该路东西两口,为人熟知,还被百
期刊
“身处我们这样一个绝对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国,举世公认,最不缺少的就是人。你夫子竟然目中无人,冒出这么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还疾呼“最缺少”呢!人道“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却是哪壶开了偏提哪壶,岂不是無事生“问”?!  且慢,别误会,本文所说的“人”并非佛教语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不是常人口头上的“芸芸众生”。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兵”,必须是“能打仗、打胜仗”的精兵、雄兵,而不是一味凑数的弱兵
期刊
1901年1月29日,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惨败,八国联军侵华,晚晴王朝反复割地赔款,国权日丧、国势日衰之后,因创巨痛深而深感统治危机迫在眉睫,晚晴统治集团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授命傀儡皇帝光绪发布《新政上谕》,其中指出:“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  不管是做表面文章也好,想痛改前非也罢,诏书中“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确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时政的弊端所在。这无
期刊
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文武全才,文能著书立说,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武能屡立战功,是灭吴统一的主帅之一,被晋武帝授“征南大将军”,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但他有个毛病,虚荣心太强,过于看重、追求功名,曾对人言:只求功名留世,不求道德圆满。到了晚年,此心尤甚。他生怕后人不知道他的功劳,埋没他的大名,在生前请人为自己刻了两座功名碑,碑文
期刊
利用暑假去了一趟沿海,用几天时间集中游玩了四个5A级的江南水乡小镇。  出发之前,我脑子里涌动着一幅鲜活的水乡生活图:天刚蒙蒙亮,一艘艘小木船悠悠地驶过来,划船人用富有乐感的嗓子喊着:“青椒、茄子、黄瓜、花生”或“猪肉、鸡蛋、草鱼、豆腐”,那些河边人家则会一户飘出一个身着碎花上衣的女人来,她们头顶朝霞,手提空竹篮,与划船人讨价还价,最终自然是微笑着满载而归。早晨7点钟的样子,当太阳晒到东墙上,会有
期刊
此前,我只知道有种与众不同的鱼——“剥皮鱼”。剥皮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又叫马面鱼、橡皮鱼、皮匠鱼、面包鱼等。因其皮硬,无法食用,所以要先剥皮,后烹饪。现如今,居然冒出“剥皮树”这等咄咄怪事。  《广州日报》日前披露,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新谷村委会岭头自然村,多株野生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遭到不明身份人员剥皮后濒临死亡……  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全世界仅有11个
期刊
将心比心这个词我们常说,其主要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但常说不一定能常做。你想,人都是趋于为自己考虑的,要设身处地事事为别人想,实在勉为其难。  不过,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将心比心是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不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推己及人,都含有同样的意思。那么,人为什么能够将心比心?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俗点讲,大家都是人,在很多方面是能够互相理解的,民间就拿人心都是肉长的来表达对别人的理解
期刊
坊间流传一个段子:一家高科技公司招来三个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美国实习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下班立马走人。中国实习生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说话。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但最爱发问,擅长表达自己。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是,最后人们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印度学生。段子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在美国的金融和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数量远超华裔,则是事实。  有人认为,这是因
期刊
看美国影视剧、香港警匪片,会发现警察在逮捕嫌疑犯前,都会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这是著名的“沉默权”;沉默权指刑事诉讼中,被指控犯有罪行或有犯罪嫌疑的人,针对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讯问时,享有的拒绝回答的权利。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一些腐败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与负有监管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不管不问有很大关系。文章列举了“不去问”“不愿问”“不敢问”“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