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因此备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也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得以凸显,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角色,优化了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堂不仅实现了有效,而且达到了高效。
  一、课前自学,发现不足
  课前自学是高效率学习的序曲,它是确保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的前提。因为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时间独立思考并以独特方式解决问题,和老师直接教相比,自学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更扎实。可见,课前自学是对新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领悟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潜能发挥、充实大脑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心灵释放、培养自信的过程。课前自学过程是学生心灵放飞、无比快乐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课前下发我精心设计的学案(内容上少而精,以免增加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这是学生预习的第一手材料,课后,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为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积聚力量。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一旦告别依赖,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受益终身。
  二、课上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堂为主课后为辅,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要“授之渔”。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本领。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的每节课前情境导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精心设计策划的。
  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然后问学生: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在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为进一步探究买下伏笔。
  2、自主探索点拨指导
  本環节旨在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以“兵”教“兵”教学方式为主。也就是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绝不主张合作完成,学生合作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劳。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去创造、去表演,去思考、去实践,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寻找数学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育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描述,学会感悟。
  在教学运算定律、寻找数学规律的内容时,我习惯先让学生计算一组题,观察它们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出示10道商都是一样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大多数学生算到第三题就会停下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后面的题不用计算便能找到答案。从大量具体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
  3、成果展示总结概括
  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交流,在比较、讨论、评判、引导中优化学习成果,展示思维方式,总结探求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给予尊重,促使全体参与。学生结合小组或他人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从而得到整体优化。
  三、巩固提高迁移拓展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实用价更高。这是知识的转化、巩固与深化过程。通过当堂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如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探究作业:想一想,能不能用这节课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对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他文献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创新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灵,一齐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原则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适应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创新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伴随着新课
摘要:英语教学强调互动是对英语课堂教学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有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才能营造“英语化”“人文化”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互动体验、合作交流来激活思维,构建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互动教学 兴趣启发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设计者、组织者及合作者,需要多渠道地获取英语教学信息,广泛调动各种英语教学资源,主动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与背景,有计划有步骤地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授英语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引入,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使学生感兴趣呢,利用实物,引发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旧联系,启发兴趣、利用图画,诱导兴趣、开张活动,增强兴趣。  关键词:引发 激发 启发 诱导 增强 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取得大面积的收获,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经历几十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
目的观察特定频率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PEMF)对新生SD大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 (OSX)基因(mRNA)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展开,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摘要: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键词:体育
摘要: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和体现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美育的作用,历来主张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化学教学中充满了美,化学中的美有待我们的继续开发。如果把美育教育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之中,那么,美育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也会起到化学教学所特有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教育 化学教学 情感  
摘要: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的重点,没有道德和人格的支撑,那么科技越发达,人的文化层次越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可能越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我国人文素质的发展状况。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抓好德育教育。从教育的方向性和倾向性来看,只要有对儿童的教育就有德育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摘要:凡是从小学低年级教至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想:低年级时,学生上课发言踊跃,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到了高年级,课堂往往就变的安静了,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看者”。  關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课堂争论  那么,教师应如何组织课堂争论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争论的条件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