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美育教育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之中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和体现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美育的作用,历来主张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化学教学中充满了美,化学中的美有待我们的继续开发。如果把美育教育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之中,那么,美育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也会起到化学教学所特有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教育 化学教学 情感
  1.挖掘化学的内容美。
  在备课中,教师应当从教材中挖掘出美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帮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最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享受认知,才能让其带来快感,牢固地掌握知识。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CO:,CH.,P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给人以整齐美;NaCl,KAI(S04):等晶体结构给人以均衡美。S在0:中燃烧的火焰、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给人以色彩美;Fe在0:中燃烧、铝热反应给人以壮观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有规律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辩证统一美;等等。事实上,化学的实际应用,正表明人类有关无限丰富的想象与智慧,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挖掘美的内容,能够起到“以美激情”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发动自己的动力系统,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寻求美的兴趣与信心。
  2.掌握化学的语言美。
  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要给学生一个严谨而活泼的语言影响,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严谨中学会思之有序、言之有理、论之有章。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鲜明、有针对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诱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热情。三是语言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使学生随教师的思路而学习,在不知不觉之中,已学会课文知识。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时,这样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图景:日升月沉,斗转星移,星河灿烂,天外有天,这是天体大自然,即宇观物质世界;山岳合流,沧海桑田,百草丰茂,燕舞莺歌,这是地球小自然,即宏观物质世界;借助电子显微境,洞察物质构造,小小微粒,历历在目,运动不止,瞬息万变,这是粒子小世界,即微观世界。字美,句美,意更美。它不仅使深奥的理论变得形象,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而且使学生如亲临自然界美的境地,产生了美的情感。再如,学生在解答“为什么误服氯化钡等可溶性盐之后,可服用硫酸钠解毒?”时,常会这样回答:“硫酸钠可能和氯化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硫酸钡。”我们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中毒的是钡离子,再分析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本质,最后启发学生精练为“硫酸根离子可沉淀钡离子。”这样,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精練,有一种简明的美感。
  3.探析化学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要方面,它是现实生活的美和社会事物的美。如果说雷利发现氩气、拉瓦锡测出空气成分的故事包含了严谨美,那么凯库勒“梦”到苯的环状结构则包含了神奇美,如果说侯德榜痛斥德国化肥商表现出了民族气节的崇高美,那么玻尔在法西斯眼皮底下保存诺贝尔奖牌,则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美,如果说海边、湖边盐田给人的壮阔中充满了勤劳美,那么小猫立在2200C火焰(绝热板)上给人的神奇中充满智慧美。所有这些,又构成了一幅幅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真理、不屈斗争的壮丽景象,这其中既有波澜壮阔、慷慨悲歌的斗争,也有富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生活。发掘社会美,能够起到“以情喻礼”、“以情喻德”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4.鉴赏化学的艺术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们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和现实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艺术美不仅加深人们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和体会,而且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进行“碳酸钙”教学,向学生展示出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大理石柱照片,那栩栩如生、穿云破雾的飞龙,集中体现了一种庄严、向上的美,巨龙腾飞的民族精神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把学生曾学过的《石灰吟》巧妙地与教学结合起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全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教师吟来抑扬顿挫、情调激昂,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韵律美,并且领悟了诗人经受考验,坚强不屈,廉洁奉公、胸怀坦荡的崇高品德的美。“铁和铜”及“合金”教学,可以联系青铜器艺术;商代的司母戌大方鼎突出地表现了威严、神秘、活泼的崭新面貌,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的艺术标志。鉴赏艺术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5.揭示化学的真、善、美。
  只有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规律,并运用于实践达到了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我们在教学当中就应当以大量的美的事物,如居里夫人不受利诱、侯德榜公开联合制碱工艺、许多化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投身于祖国建设等,使学生懂得只有现在勇于探索,严谨治学,将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才算是真正的美。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老师,课堂语言更应讲究艺术,力求语言美、意境美;叙述过程要清晰完整,亲切动听,化学术语要准确无误,表达化学规律要简练准确,说服力强;演示化学实验要操作正确。现象明显,设问到位,说明现象要机智风趣,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样,在学生的整个认识活动中都渗透着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熏。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交给学生学习自主权,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更能充分体现,教学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权  《新课标》要求: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地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
摘要:在新的课程背景下,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对教材、教学模式的探讨,往往忽视了“人”这一最根本要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用。事实上,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已不堪重负。在新的课程背景,一个好的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强职业道德标准,如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的“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位置上走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创新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灵,一齐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原则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适应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创新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伴随着新课
摘要:英语教学强调互动是对英语课堂教学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有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才能营造“英语化”“人文化”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互动体验、合作交流来激活思维,构建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互动教学 兴趣启发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设计者、组织者及合作者,需要多渠道地获取英语教学信息,广泛调动各种英语教学资源,主动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与背景,有计划有步骤地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授英语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引入,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使学生感兴趣呢,利用实物,引发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旧联系,启发兴趣、利用图画,诱导兴趣、开张活动,增强兴趣。  关键词:引发 激发 启发 诱导 增强 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取得大面积的收获,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经历几十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
目的观察特定频率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PEMF)对新生SD大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 (OSX)基因(mRNA)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展开,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摘要: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键词: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