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配结构规范化及科学性

来源 :经济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47997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无论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看,还是从社会主义国家医治诸如需求过度等顽症的角度分析,我认为,构造新的分配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而构造新的分配运行机制,则首先须从科学规范分配结构入手。因此,本文拟勾画一种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分配结构的轮廓,并就其科学性作一扼要论证。所谓分配结构,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利益主体在分配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联系方式,这是分配结构的质的规定性。二是利益主体分割收入或政府收入的比例,这是分配结构的量的规定性。正象分配可以分为微观分配和宏观分配一样,社会主义分配结构也可以区分为微观分配结构和宏观分配结构,由此可见,规范社会主义分配结构,就是从质和量两方面分别规范微观分配结构和宏观分配结构。
其他文献
<正> 一、同时到来的双重转变中国内地与香港贸易已经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个转变的标志是,内地重新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香港再度成为内地最大的转口港。毫无疑问,促成这一历史性变化的转机,是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和香港经济的发展。这两者缺一不可。据香港政府统计处今年1月26日发表的统计数字,1987年香港对外贸易总额达7559.82亿港元,比1986年增长36.8%,由占世界第13位跃居为第10位。其中,出口额达3780.34亿港元,比1986年增长36.7%,进口额达3779
教育的宗旨、意愿和目的都是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来实现的。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江苏省徐州市火花学校在实施三年的“活动串联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全面融入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教育理念,精心打造“学讲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联系着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了解自己和社会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大的启示与教育意义,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改以来,历史课程目标在历史教育的德育方面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即:形成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具备积极地人生态度;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是重温历史、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回望“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惠民政策传递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展示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丰
<正> 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集中的古典形式,是通过竞争和信用杠杆,实行企业吞并或建立股份公司。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第三种形式,即“参与制”。在外观上,这三种形式各不相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点:生产集中以公司组织的扩大为前提。例如,在实行“参与制”的场合,公司组织的扩大,表现为系列公司或母子、祖孙公司的发展。正是由于有了以扩大规模为特征的公司组织,生产才得以变多个分散的过程为一
<正> 承包经营中的个人收入可分为资金收入、劳动收入、经营收入。(1)资金收入。资金收入是指对承包企业投资带来的收入。如个人向企业投资入股可得股息,其股息率的确定要高于银行的利息率,而低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如果股息率高于银行利息率,企业对资金的吸引力就大,社会的游资就会流向企业;如果股息率低于银行利息率,人们就宁可把钱存入银行;如果股息率高于企业资金利润率,企业就会亏损。因此贷款利息率的确定只能是在高于银行利息率,低于企业资金利润率范围内上下浮动。(2)经营收入。经营收入是指承包人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逐步深化,增强社会主义企业活力,日益成为经济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回顾八年来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方面,我们曾经进行过大量的改革尝试,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措施,先后实行过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和各种不同形式的利润包干办法,直到实行第一步、第二步利改税,不断地扩大企业的各项经济权能,增强了企业自主经营的财力,为搞活企业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总的看,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没有真正活起来,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提出的建立相对独
<正> 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提高的实现形式。社会发展的每一特定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在任何社会形态中,组织社会经济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当代,调整产业结构的经济意义就更加突出了。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正>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越来越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