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联系着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了解自己和社会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大的启示与教育意义,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改以来,历史课程目标在历史教育的德育方面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即:形成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具备积极地人生态度;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是重温历史、借鉴历史、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将历史中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进行挖掘展示,与学生同受熏陶。
  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灿若星河,有太多的文化保留至今,让我们深感骄傲。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最好办法。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瑰丽,为中华英豪而自豪。这些流传下来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产生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中华英豪的传奇事迹是人民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课堂上学习,感悟历史事迹,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提高和升华,树立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爱国情怀。
  比如,教师在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给学生做下延伸: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得到了当时许多进步人士的支持,这其中就包括龚自珍。龚自珍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缘于其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写于1839年的中国,当时社会危机四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族的入侵,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疾苦,强烈的刺激着龚自珍的情怀。他和几个志同道合、引为知己的朋友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宣南诗社,通过诗词歌文交流学问、抨击时事、激励民众。他们极力宣传抵御外族入侵、禁止鸦片,为此,龚自珍大声疾呼:“食妖宜绝”奋力支持禁烟运动。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一出,同学们就非常容易了解其意义,也从中更加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正因为龚自珍的勇敢和无畏,成就了其“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爱国诗人称谓,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者,为历史的进步写下浓重一笔。
  除此之外,我国历史上值得大家学习的爱国志士众多,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为雪国耻甘愿“卧薪尝胆”十年的越王勾践,到东汉初“马革裹尸”的名将马援,再到不惧危险“投笔从戎”的班超,这些历史英雄的故事学生平时或许已经知晓,如果教师将其与历史知识串联,为学生讲解他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不仅知识学得更好、记得更牢,也更能刺激学生的情感,用高尚的品格涤荡学生的心灵,坚定自己的爱国情怀。
  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道德榜样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方法。中学的历史教材中不乏道德高尚的模范榜样。教师将这些经典的事迹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让学生不仅学,还能学以致用。
  比如,教师在讲解“商鞅变法”时,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除了历史的必然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商鞅为自己的变法打好了“诚信”这一牌,这其中有一个“立木为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感受到了诚信的力量,再结合大家小时候经常听的《狼来了》的故事,以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由古思今,感受诚信对我们的自身和社会的重要性。因为学习历史名人的事迹,就是为了自身能够践行。
  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学习的名人事迹就更多了。比如,曾国藩作为我国近代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天赋并不高,经常一篇文章读好多遍,还是背不下来。传说有一天他家来了个贼,潜伏在他家的房檐下,想等他睡觉之后再行窃。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翻来覆去总是读同一篇文章。贼人怒了,从梁上跳下来说:“就你这样还读什么书?”随即,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这个贼人非常聪明,然而他还是贼,而曾国藩靠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让大家钦佩的人。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勤奋和坚持的力量,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毛主席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纵观历史,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曲折和发展。要成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要有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同样,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积极的进取精神。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是历史的总结,从《周易》《春秋》《离骚》的写作背景,学生能更深刻理解。生活中、学习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更积极、正面的看待这些挫折,越挫越勇,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习总书记多次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剖析一切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和真谛,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在历史智慧的陶冶中,点亮、升华自己的心灵。
其他文献
不久前,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意见》中称校园足球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广泛参
<正> 开展有限度的竞争,必须对原来的垄断状况进行分析,并依据不同垄断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试逐一分析之。第一种类型的垄断——全行业性的垄断。建立行业性的托拉斯,控制全国的生产与销售。这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一定阶段,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产品生产的合理布局,防止重复生产、重复建设是必要的。比如,在
<正>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企业改革开始的,在进行企业改革时又是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的。从1985年起部分大中型企业试行了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改进。根据国家的安排,1988年起在国营企业推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我们认为,在实行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解决好“点”和“面”的关系问题。现在的挂钩试点面偏窄。一些习惯于吃“大锅饭”的部门和企业,一怕麻烦,二怕担风险,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不愿挂钩。这样就形成了一
<正>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阻力来自诸多方面。归结起来,表层焦点在价格和工资,深层障碍却是均平至上的目标取向。把收入均平分配置于各种经济目标的首位,不仅是传统体制的重要成因和重要特征,也是在改革中诱发种种逆向能量的“能源”。分析的起点是对旧体制的再反思。一、均平至上的目标取向是传统经济体制的重要成因资源配置的背后是人们对收入分配的关注,所有制关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关系上,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最终要量化到个人。因此,收入分配目标和分配机制的基本选择,对经济体制和价格体
1981年初,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蒋张林了解到养殖龟鳖能致富的信息,就从市场上收购20多只野生龟试养,结果死亡过半,蒋张林把死龟剖开,检查发现胃里或食道中有小鱼钩,原来死的龟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情况,对当前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大连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对策  研究成果主要是科研课题小组经过实证调查做出的相关报告,可客观反应大连市产学研合作情况,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推动大连市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刘春
【正】 读了《经济纵横》1987年第7期上刊载的《实行资源核算与折旧很有必要》(以下简称《要》文)一文,得益匪浅,在此也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资源的价值与价格资源有
一、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教育活动。推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
<正> 一、同时到来的双重转变中国内地与香港贸易已经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个转变的标志是,内地重新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香港再度成为内地最大的转口港。毫无疑问,促成这一历史性变化的转机,是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和香港经济的发展。这两者缺一不可。据香港政府统计处今年1月26日发表的统计数字,1987年香港对外贸易总额达7559.82亿港元,比1986年增长36.8%,由占世界第13位跃居为第10位。其中,出口额达3780.34亿港元,比1986年增长36.7%,进口额达3779
教育的宗旨、意愿和目的都是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来实现的。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江苏省徐州市火花学校在实施三年的“活动串联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全面融入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教育理念,精心打造“学讲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