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质课“务实”则更美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eling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优质课评比对当今语文课堂及语文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近来的优质课流于形式的趋势日渐明显。真正有魅力的课堂应建立在真实、平实、扎实的基础之上。希望教师能从“务实”出发,让优质课真正做到质优。
  【关键词】语文优质课;务实;真实;平实;扎实
  
  语文优质课的评比活动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乃至整个语文课程改革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当一部分的青年语文教师都是在听优质课、评优质课、讲优质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然而,近来对优质课的批评却日益增多,有称之为“优‘秀’课”的,有批之为“做课”的,更有认为“优质课将语文教学引入歧途”而建议取消优质课的评比与展示的。针对这些言论,我有些看法要谈谈。
  我认为我们应提倡更多的优质课活动,应怀着更热情的态度关心支持优质课活动,更应当竭尽所能提出更多正面、可行的建议方案,同时在这当中不断地完善、丰富对优质课的认识。
  从教十年,听过的优质课不计其数,看过的优秀教例也不少,其中有经验丰富风采极胜的大师级的,有初出茅庐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的,也有身边同仁的“比武课”。我认为好课很多,即使有些不太完美的课,其中也有很多可学习或借鉴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每每能打动我、使我印象深刻、至今都觉得有地方可学的课有以下这些“务实”的共同点,即真实、平实和扎实。
  
  一、真实
  
  据说,鲁迅先生在北大给学生讲课时提到《红楼梦》,他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当时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随口回答,可有一学生反问:“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回答:“我不爱。”“为什么不爱?”“我嫌她哭哭啼啼的。”这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了,学生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书中所读)
  胡明道老师曾给学生上过一节作文课,一上课就跟学生讲摄像机的原理,继而告诉学生:我们的眼睛就是生活的摄像机,把生活中所见精彩画面摄下来就是作文了。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摄影”,在学生的即兴联想的生活片断中,胡老师不失时机地点拨他们“选照片”“推近镜头特写”“选择画面的背景”……一节关于材料的选用的作文课就在这轻轻松松中完成了。(亲耳所听)
  这两节课给我印象深的原因在于课堂的真实美。因为鲁迅先生的“真情告白”,课堂没有走偏反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因为胡老师的随机应变式的灵活教法,课堂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收效更好。
  再看我们今天的有些老师,因为怕出丑,不敢引导学生去即兴思考;因为怕控制不了课堂,课前的教案设计落实到字词句;因为怕丢了学校的颜面,上课前反复操练,甚至请各路专家反复打磨。
  要知道,当一节课被反复“打造”而失去了常规性时,作为实验品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不高的,作为不得不为它出力的其他老师心中也是不平衡的,作为前来学习却看出打造痕迹的听课人来说也是觉得没有任何学习价值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尽量展示真正优秀的课,认真准备,随课堂的需要灵活变通,大胆与学生交流,真实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学,以达到各方面的和谐。
  
  二、平实
  
  优质课的教学目的到底是为了谁?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听课的老师还是为了表现自己?观摩优质课又是为什么?是为了看表演还是学习先进方法从而改善日常的课堂教学?答案很明显。而教育学理论早就告诉过我们,教学手段应为教学实际服务。可见好课犹如好文章,内容总是大于形式的。
  比如,一些名师的示范课很少用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因为它们喧宾夺主,而是用我们最常用的办法化解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探讨。有人说,我们现在一些课堂上滥用成风的“鼓掌”“讨论”不就是向这些名师学来的吗?我只好说这是“东施效颦”带来的结果。他们学到的只是表面,而不知道名师们并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的,他们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引导后,在学生有了讨论的意愿时,在讨论必然会深化学生的认识的情况下才进行的。绝不是像我们这样,上来就抛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个结果。
  还听过一节“开放式阅读”课——《愚公移山》,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开放式思维:1.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让愚公搬家,保持生态平衡;2.主张开发旅游,让愚公们都富起来;3.愚公对“其妻献疑”“智叟问难”置之不理,说明愚公不民主;4.针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讨论工具落后,速度太慢问题。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完全曲解了新课程中的理念,实际上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架空文本、曲解文本的行为,不符合“用教材教”的精神,更背离了“平实”的原则。
  其实“平实”也有技巧,“平实”不等于“平淡、平凡”,它必须以语文教学的宗旨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可以适当辅以手段,但这些手段决不会掩盖语文的质朴美。比如,洪镇涛老师的美读把学生带入《最后一次讲演》的激动人心、庄严慷慨的历史情境中。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实永远是语文课的根本。
  
  三、扎实
  
  语文课要教会学生什么?仅仅是会“读”文章,会就一个问题进行所谓的“开放思考”吗?看看经过过多的“言之有理”的答题训练的学生的阅读水平,看看未经过系统训练而大写特写“话题作文“的学生的作文,我们的学生显然缺乏思维的精准性,缺乏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赏鉴能力,而这些的源头就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扎根于扎实的语文基础的教学。于漪老师曾说“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语文知识就得让学生掌握,通过对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的扎扎实实的积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诠释、识别、辨认、理解、探究,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思想、见解、品德、情操”。所以我认为,作为优质课,我们更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出表率,让语文课回归本色,而非成为其他学科的“混合试验田”。
  我们常跟着夏纯德老师走进他的课堂,我们发现他的课堂没有什么花架子,有的是扎实的文字功底、语文能力的训练。他上课很轻松,他常常引导学生关注某个词、某个句子,让学生学会借助字形、短语的结构、语句的构成,品味、挖掘它们的深层含义,从而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
  今天,在很多人说语文课没什么学头的时候,在学生们喜爱视频文化而开始舍弃文本文化的时候,在社会上纯文学已无市场的时候,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应该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做些努力呢?用我们扎实的教学教会我们下一代读书!
  说了这么多看法,融为一句话就是:希望我们的语文优质课以“务实”为本,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意义,让它的精髓适用于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每一群学生。让“务实”的语文优质课活动开展得更红火,让我们的优质课更多、更优秀吧!
其他文献
【摘要】和谐的气氛,是语文课堂成功的关键。教师可着意于和谐课堂的构建。善于寻找心灵的共鸣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创设自由宽松、充满激情的教学情境,奏响语文教学的和谐文章。  【关键词】语文教学;环境;和谐    和谐,如春花烂漫,沁人心脾;和谐,如冬日阳光,温暖馨香。和谐的班级是一座无形的熔炉,熔炼和改变着每一个成员,促进每一个成员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语文老
一、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用心关注学生,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情感,全方位地关心学生。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认清他们内在的消极、孤独等心理问题,然后分析其成因,找到合理的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新课改语文人文性要求,从人文素养层面论述了语文教师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师 人文素养    人文,词典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愚以为,这里的“文化”应加上“优秀”二字,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人文的概念包含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新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良好的班集体的组建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美丽,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虽然五官也算端正,却每每顾影自怜。偏偏那时候我生长在一个不太和谐的家庭里,父母的争吵简直是家常便饭。我从小就喜欢读一
新课改对教师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个人素养的提高跟教师的平时阅读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阅读通过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本文的探讨重点,笔者论述了几个具体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