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陈少梅为例看近现代中小名家书画拍卖热之成因与预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近现代中小名家的书画拍卖热进行分析:首先从中国艺术行情动态指数可以看出中小名家在不断发展,其中陈少梅的发展尤为突出,故选为案例。
  其次是对这股中小名家热的浪潮进行分析,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是从艺术家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二是就目前中小名家行情被看好的其他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与投资前景对关注中小名家作品的促进,媒体宣传和学术研究关注中小名家对其艺术行情的提升,同时涉及到了艺术品的珍稀性。此外,还从字画鉴赏、学术价值、艺术鉴赏水平、以及收藏等方面对中小名家行情看好进行原因分析。
  最后对中小名家书画在拍卖市场的发展进行有限预测。
  关键词: AMI 投资 媒体 预测
  
  一、行情看好的中小名家书画拍卖情况
  
  本文所论述的中小名家是指在艺术地位、美术影响、美术历史意义上的和市场行情方面略逊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传统派大师以及徐悲鸿、林风眠、高剑父、刘海粟等融合派巨匠的一批知名的中小名画家。如陈少梅、王雪涛、董寿平、黎雄才、程十发、黄秋园、陈子庄、朱屺瞻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这批书画家的作品频频在拍卖会上亮相,并且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市场价格,令人瞩目。1998年朱屺瞻《山村新景图》在朵云轩春拍会上以37.4万元的好成绩成交。2003年春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黎雄才《迎客松》拍出37.4万元,刷新了他以往的拍卖纪录。特别引起轰动的是,在2004年1月7日,在天津文物公司等主办的2004年首场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会上,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图》在竞拍中高潮迭起,以打破常规的竞价迅速从起价60万元攀升至500多万元。最终,天津收藏家韩智以561万元收藏此作品。《二十四孝图》创下了三个最高:一是陈少梅作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二是天津近代画家单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三是天津自1997年文物拍卖以来的书画作品最高价。
  鉴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龙头股作品估价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一般以大收藏家和大机构购买为主,决非普通藏家买得起,故而中小名家的作品日益有升值潜力,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其中陈少梅现象就是
  一个突出的案例。
  
  二、陈少梅作品市场价格飙升的艺术原因
  
  以历史角度或投资角度来看,一个画家必须在艺术上拥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具有个人独创性的风格,某个画家市场行情看好或走红与艺术上的建树有必然的关系。只有那些对艺术本身有发展、有创建、有切实贡献的画家,即使曾经被埋没,但其终将为学术界和艺术市场挖掘出来。陈少梅能够取得成功,就与他本身的才华与艺术实践分不开。
  陈少梅,名云彰,又名彰,字少梅。1909年出生于湖南衡山。他16岁参加北平“湖社画会”,自号昇湖。在20岁左右已于画坛崭露头角,逐步在天津画坛很有声誉。1953年底,他由天津回到北京,不幸于次年9月因患脑溢血病逝,享年仅45岁。
  陈少梅短暂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20世纪上半叶。他擅长山水、人物,晚年画花鸟,他画的梅兰竹菊,多与山石泉瀑相结合,而自成面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尽管他还年轻,但是已认识到必须找到一条新途,才能挽救中国画的颓势。在临摹学习中,他从被贬斥的“北宗”艺术中,发现了特异的艺术语言,找到了与自己相近的艺术个性,在“非吾曹当学”的北派山水画家中上下求索。我们从陈少梅的画中可窥到既有唐伯虎、仇十洲的清俊秀逸,又有浙派小仙、戴进等人的生动明快;溯源而观的则是南宋马远、夏圭的风骨,总的倾向是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爽健。
  最突出的是1938年的绢本设色《二十四孝图》,共24幅画。包括“孝感动天”、“百里负米”等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完成之后,藏主在每图之侧请前清甲榜进士题识原文,共计有10多人先后在此图上题识。在这组画中,陈少梅融合了周臣、唐寅、仇英、戴进、吴伟、张路诸家笔法,工整、严谨、豪壮,构图严谨,色彩雅丽,气韵超然。故而《二十四孝图》拍出的561万高价绝非浪得虚名。同样杰出的50年代的《二十四孝图》则被称为是“国之瑰宝”。
  除了艺术品本身的品质以外,陈少梅严谨的忘我创作态度、在美术教育形成中的贡献和影响,也对其被市场认可以及作品价格的高扬有密切关系。
  陈少梅对艺术几十年如一日不懈的探索,不倦的追求。他对艺术的热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外出时,身上常带着纸笔,见到有好的景物随时记下来。
  在美术教育方面,他坚持湖社的“以传习国画造就专门人才”的宗旨。1931年始,他由北京转赴天津,与刘子久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于京、津、沪举办画展,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一位画家。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院院长等职,积极努力于新美术事业。他的夫人、学生冯忠莲女士是当今著名的临摹专家。其他当代著名国画家王叔晖、刘继卣、黄均等,皆曾入其门墙。
  时势造英雄,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变革的大势造就了陈少梅的艺术选择和艺术道路。而陈少梅自身的各方面修养及其艺术实践成果也让市场选择了他。
  
  三、中小书画名家行情看好的其他原因
  
  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是对艺术家创作能力、艺术水平及成果的一种商业价值认定,尽管这种认定仍然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当然,这种认定可以看成评判作品的一种标准,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品审美价值的判定。由于艺术价值难以与市场价值相比较,一幅画的价格很难说明它的价值。艺术作品价格的确定更多地取决于各种市场因素。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经济发展与投资前景关注中小书画名家作品对其的促进
  中国大陆近20多年坚持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之后,开始向精神领域求寻,所以艺术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目前许多海内外华人以及有着相同文化背景和渊源的亚洲人士已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有强大的能力足以支持现代中国画艺术市场的兴旺及发展。据介绍,通过他们近年来的统计,发现他们的买家队伍中,有5成买家竟是中国人,而且他们的购买力能占拍卖总额的25%至30%。从他们的拍卖网站上,网上竞投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内地。
  投资艺术市场,已成为有钱阶层增值的一种方式。如果眼力了得,可以获得更大效益的增值。如一买家曾在1968年从北京琉璃厂购入陈少梅的《仿郭熙山水》(68×37.5厘米),尺幅只有2平方尺,当初买家吃进也不过数千元,后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54万港元成交。高额回报吸引了众多买家进入艺术市场,国内几家大拍卖公司共同发现,拍场上的新面孔增加了很多。拍卖师刘新惠说:“站在拍卖台上一看,新买家占了8成。”
  (2)媒体宣传和学术研究关注中小名家对其艺术行情的提升
  从北京的潘家园、东四的琉璃厂等到上海的豫园华宝楼、东台路等古玩市场可以看到地方书画家作品价位悬殊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宣传。我们不能再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来等待机会。
  艺术品价位的地域性使其具有可变性。收藏家一般多倾向于投资大家认同的大中名书画家的作品,而对一些地方的知名书画墨迹是不屑一顾的。其中原委很简单,因限于地域的狭窄性,其社会的认同率是非常低的。如在50年代,张大千的《仿周文矩洗婴图》等精品在北京售价为100元l幅。而陈少梅的画润笔也有百元之多,在当时的天津红极一时。作品虽然供不应求,但同样使其作品限制在了津门之内。现在随着拍卖市场对中小名家的发掘以及媒体对中小名家尤其是地方名家的宣传,使他们冲破了地域限制,在拍卖市场如鱼得水。如陈少梅拍卖市场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宣传到位。
  陈少梅作品的宣传主要表现在出版画册,如《陈少梅绘画全集》、《陈少梅画辑》等,这些画册在供给大家欣赏、临摹的同时给予了陈少梅一个宣传。
  同时进军报刊、电视台。报纸是最大众化的,即使在电视、电脑横行的时代,报纸的发行量也是巨大的,其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在1983年12月28日的《天津日报》上,发表了《陈少梅金陵十二钗挂历记》,第二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金陵十二钗》(挂历)很快被销售一空。就专业刊物而言,冯大彪在1986年1月的《迎春花》上发表了《艺显千秋·记著名国画家陈少梅》,同时上面刊载了启功的《陈少梅传略》;并且在2003年4月《画廊》杂志上出版陈少梅专辑,把陈少梅的生平、艺术特色、评价、所用印章以及拍卖纪录都有了详细介绍。对于收藏陈少梅的作品给予了指引。2004年天津电视台的陈少梅《二十四孝图》的拍卖新闻,在天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带动了天津画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还有画廊的兴盛以及画廊网站的建立宣传也是当今现代化社会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起码我写文章联系陈少梅的长子陈长智先生就是通过画廊的网站认识的。
  (3)作为前沿的近现代名家书画行情看好的其他原因
  近现代中小名家作为近现代名家的一部分,其书画行情看好的原因可以说是近现代整个名家书画行情看好的原因的延续。
  从字画鉴藏角度来看近现代画家及其作品,古画虽然珍稀为贵、历史悠久但是鉴定上存在标准问题。而现代书画多则几十年,鉴定依据多,使收藏家较易把握真伪。并且近现代的书画作品所呈现的中国社会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动荡最激烈的历史时期。书画作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美术史价值,引起人们收藏的兴趣。
  从艺术鉴赏水平来看,现代反映自然与生活的作品表现题材、风格样式等更加接近于人们的现实审美观念。近现代画家风格各异,适应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创作的作品种类异彩纷呈,题材多样、齐全,既有传统功力,又有独立风格。俗话说“百货迎百客”,花样齐全繁多自然受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审美趣味的收藏家的青睐。
  地域性观念也有一定的优势,陈少梅的一生主要是在天津,他的作品大多是被天津收藏家收藏。陈少梅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天津收藏家的崛起。
  
  四、对中小名家书画拍卖的前景预测
  
  市场挖掘、学术专研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名家或被遗忘的名家进入拍卖市场。如对“京津派”的研究已经从对主要领导人物的研究深入到整个流派。除了对有地利之便的“京津画派”关注外还冲破了地域限制,使学术研究、市场挖掘扩大化,如对“岭南派”的挖掘。
  进入拍卖市场的中小名家作品存在优胜劣汰的考验,艺术市场越来越关注具有实力的作品。例如陈少梅从2004年1月陈少梅《二十四孝图》拍卖出56l万元到2004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深林高秋》和《松涛归帆》拍卖到185万元都不能不说明有实力才能经得起考验,使作品价格一路攀升。
  同时市场对精品、力作的关注,挥师中小名家的价位继续攀升。有实力的中小名家将会变成市场的宠儿,以至于价位向大名家过渡,甚至就成为了市场上的中坚,成了市场上的大名家。
  当然,中小名家的进入会带来真伪鉴定的复杂性,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中国文博学院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等对鉴定人才进行培养,使中小名家的作品有了更多的比较公正的评价。
  市场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学术的研究又引导着市场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关系。在市场发展与学术的推动下,更多的中小名家将会被市场发掘,被学术界认可,并在拍卖市场上创出新的纪录。
  
  参考文献:
  [1]湖社月刊.顾廷龙题.天津市古籍书店,1927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陈少梅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第1版第1次印刷.
  [3]陈少梅画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第1次印刷.
  [4]吴克群主编.画廊.杂志,2003年4月刊.
  [5]陈长智.陈少梅绘(二十四孝图).
  [6]叶三宝主编.独具慧眼——中国画投资与收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其他文献
研究一类具有区间时变时滞的离散时间不确定Markov跳变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H∞控制问题.通过构造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基于有限和不等式方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网络通讯的普及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CAD三维技术正向着开放、集成、技能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正确把握CAD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我国CAD软件行业的开发及企业正确规划自身的CAD应用系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日益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既有明显的优势,也有不容忽视的弊端,只有强化优势,扬长避短,方能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优势 弊端    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是一种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软件。多媒体综合了幻灯、录音等设备的长处,图、文与声、色并茂,动、静结合,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使网络虚拟空间的人机交互朝着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信息资源的无限扩张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实现在外部环境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与高校外语课程整合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 课程整合    
摘要: 很多网管在组建网络时,往往只重视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核心级的网络设备,还有对整个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对网络布线往往不太重视,特别是对许多网络布线的重要具体细节的忽略,导致后期网络维护的难度系数增大,一些奇怪的网络故障也由此而生。  关键词: 网络 布线 设备 细节 安全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改变,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我校位于西部贫困山区,信息技术课教学条件极为有限,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先进地区。但我校并没有因此放松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的认识,而是力争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和教研,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信息技术课教学之路。经
语音运用是汉语语言运用中最直接有效的部分。由于汉字的象形特性,语音运用在文学语言中比较少见。钱钟书在《围城》中巧妙运用语音描绘人物,实现了“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能够把任你写上十来本书也无法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第294页,时代出版社1953年)。    一、语音借用,勾勒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直接勾勒是文学作品的常见手法,但钱钟书是通过少见的语音借用实现的。  (一
他,曾经因为上学交不起学费而替人放羊。他,曾经因为上学买不起自行车,而三年步行9000公里。他,曾经因为父亲去世而被迫辍学,那年他十七岁,在读高二。他,曾经因为辍学只能一
摘要: 英汉两个民族言语交际方式的多样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内涵。英语民族人说话较直白,注重自我而不过多考虑说话对象,他们是以个体为取向的、注重平等的低语言环境社会。汉民族人说话则较谦虚,喜欢拐弯抹角,且十分注重说话的对象,他们是以群体为取向的等级森严的高语言环境社会。  关键词: 英汉民族 言语交际方式 差异 社会内涵    一、引言    言语交际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
摘要: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我国学者对二语词汇方面的习得研究和分析论述,综合阐述了他们在该领域中做出的各种立论、案例分析、实证研究、教学法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就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谈了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中国 二语 词汇 习得 综述    一、引言    二语和外语是不同的语言概念。所谓二语即第二语言,是指不是一个国家的本族语,但作为本国的交际媒介普遍使用(如用于教育或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