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周民震电影文学试论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新时期电影文学创作中,壮族作家周民震以高产(平均每年两部)、优质(在十二个剧本中,有十个投入拍摄)和多样化的创作,令人刮目相待。周民震电影剧作给予读者最鲜明的印象,是其题材、样式和主题的几度大幅度的"转移"。他以"本色文学"开始了他的创作道路,然后是写喜剧,近来,出人意外地转移到青少年和少数民族题材上来。
其他文献
<正> 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歌谣与民俗的关系,歌谣学与民俗学的相互印证作用,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本文仅就近年来初学所得,谈点粗浅的体会,以就教于专家们。一、歌谣与民俗是一对孪生姐妹歌谣与民俗,关系极为密切,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它们都与人民生活血肉相连,本身就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人民生活比作母亲的话,歌谣与民俗则如一对孪生姐妹,她们同一血缘,形影不离,你
【正】 一、格萨尔不是藏族在藏族历史上,我们经常看到被称为格萨尔的这位人物。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的记载而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应该区分历史实有人物与小说家塑造的人物,而不应
<正> 《格萨尔王传·霍岭大战》通过霍岭两国的交战,表现了时代风云,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人物,这是与《霍岭大战》的情节艺术紧紧联系的。《霍岭大战》在情节处理上,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正> 民间文学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本源,任何一部文学巨著,或者舞蹈、戏剧、绘画,无不包含民间文学的基因和精髓。本人进行文学实践近十年,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究其原因,除却自己功力、阅历及对生活的体验诸原因外,能否有效地汲取来自民间的文学营养不能不说是一个基本因素。我是纯正的苗族后裔。我们的民族是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极广的民族。它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神话、歌谣、谚语、宗教、习俗……还有常用于喜庆筵宴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历史上,早在公元三百年,即东晋时期就产生过诗人的诗作。《十六国时代少数民族的诗人和诗作》一文,对于民族文学的渊源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对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的长阳竹枝词,以及对彝族学者诗人高奣映、蒙古族诗人梦麟诗歌的评述,都有助于了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一些情况。
<正> 目前,我们朝鲜族文学尚停留在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虽说时常也有作品译成汉语介绍给全国各兄弟民族读者,然而仅着眼于这些作品的汉文读者,还不能全和立体地认识朝鲜族文学的现状和它所取得的成就。目前,朝鲜族作家和作者所创作的作品基术上是以朝鲜文写的,它通过十几个朝鲜文刊物(包括文学丛刊),与广少鲜族读者见面。
《醉乡》是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它的出版壮大了农村改革题材长篇创作的声势,产生了较大反响。《来自土家山寨的改革之歌》对这部长篇小说作了较全面的评论介绍。通过这篇文章,也许会使一些同志对这部长篇产生兴趣
<正>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省内居住着汉、藏、回、土、蒙古、撒拉、哈萨克、东乡、保安等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各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极为珍贵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遗产,如民歌、传说、寓言和故事。它世世代代流传在本民族人民当中,有的还冲破了民族的界限,在其他民族当中流传着。但在几千年封建剥削阶级统治下,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遗产,不被统治阶级重视,反而有时遭受百般摧残,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自生自灭,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印行和推广。自1949年青海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
<正> 近二十年来,身患癌症的壮族诗人莎红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创作了诗集《山欢水笑》、《边寨曲》和大量尚未结集的抒情诗,还翻译整理了瑶族的民间史诗《密洛陀》。这些作品是诗人青春热力的凝聚,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洋溢着诗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它们象一幅幅七彩斑斓的美丽壮锦,既富有民族色彩的花纹,也闪射着新时代的光芒。莎红感人的生活经历和他对诗歌的执着追求激动着我的心弦,促使我写成这篇文字,对他的诗歌作品的民族特色,作初步的探讨。
<正> 近几年来文坛上的新气象之一,是少数民族的作家和诗人的创作空前活跃,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我们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为祖国的文化繁荣而作出的巨大贡献。最近相继读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布林贝赫诗选》和《铁依甫江诗选》,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晓雪诗选》;这三本诗选集分别代表了蒙古族、维吾尔族和白族的优秀诗人的艺术成就。三位诗人都是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的辛勤耕耘者。他们的诗,都是以丰富的民族特色为基调,各自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下面仅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