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原本向道人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第一板块的第二篇文章《兰亭集序》中有一句关于王羲之思想的重要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这个句子的解释,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认为是王羲之对当时一些人谈玄说理、逃避现实的批评。可笔者认为,这是王羲之对自己狭隘精神世界的自省,对老庄深邃而丰盈的精神世界的肯定。
  
  还原庄子
  
  “一死生”“齐彭殇”指把“生和死”“长寿和夭折”等同看待。大家都认为这种观点是荒谬、虚妄的,否定人有所作为的必要性。要有所作为,应该说是一种很积极的人生观。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正是这个道理。可庄子的意思是,万物都是平等的,人要融于自然、顺应自然。
  我们经常引用的出自庄子文章中的语言,很多都是断章取义的。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似乎激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可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意思是说:生命是有限的,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精疲力竭。“相濡以沫”,我们原以为是赞美“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的精神。而原文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意是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滋润对方,延长生命。与其在死亡边缘这样挣扎,还不如回到大海里两相忘怀,悠闲自在。
  
  细寻文脉
  
  《兰亭集序》是按照“乐——痛——悲”的感情变化行文的。 第一段从三方面表现了“乐”:1.大自然的恩赐;2.文人诗会的风雅;3.精神世界的畅游。王羲之一生酷爱山水,会稽这片美丽的土地充分地滋养和满足了他的个性追求,促成了他浩渺的心灵世界,是他理想和精神飞翔的天空。这种“乐”是极乐,是大美,是顺应自然、融于自然的天人合一。第一段写“乐”就是要表明王羲之的精神追求。
  第二段的“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得不到永恒的快乐;2.限制他们的主要是时和事两个因素。正因为人们不能摆脱世俗的羁绊,就算得到了一些快乐,这种快乐也会转瞬即逝,不能长久。只有拥有丰厚充盈的精神世界,才能获得永恒的快乐。
  第三段的“悲”,如果照一般理解,就是生命短暂,人们永远无法突破这种局限。有一处需要特别关注:“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古人产生感慨的原因既然和王羲之是一样的,可王羲之为什么总是感慨叹息,不能喻之于怀呢?结合上文,原来王羲之认为自己并没有参透昔人深邃的精神世界,所以常常耿耿于怀,也才会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慨。理解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固知”二字。“固知”即“本来知道”,即“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王羲之以前的观点,而今他在兰亭集会上体会到的极乐才让他真正参透了庄子丰盈深邃的精神世界。所以悲的第一个表现是:悲叹自己狭隘的见解。王羲之看昔人的文章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后人看王羲之的文章也会发生这种情况(的确已经发生了)。所以悲的第二种表现是:人们认识上难以突破的局限。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目的就是提醒后来者读他的文章要懂得他的情致,理解他的精神世界。
  
  诗文互现
  
  要理解《兰亭集序》就必须读在“兰亭集”上王羲之和其他名士写的诗。王羲之的诗有两首。一首是“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零,异世同流。乃携齐契,散怀一丘。”在聚会人中,作为年长官高的盟主王羲之为了提高人们的兴致,首先赋诗,所以格调比较明快。第二首诗比较长,全文这里不再引述。细读此诗,你会发现,这首诗和其他名士写的诗在情致上基本都表达了这次的良辰会聚,应该纵情欢乐、逍遥自得,顺乎自然、无欲无求,随遇而安、与世无争,超越自我、得到超脱的情致:“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诗作植根现实社会和大自然,阐述并认同的是老庄的玄学哲理。由此看来,《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中表达出的对老庄精神世界的理解和肯定和“兰亭诗”是一脉相承的。
  以上仅是一点拙见,愿与行家们商榷。
其他文献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道:“我听一个学生说,她描述不出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因为老师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太了,各有千秋。但是她可以向我描述不好的老师都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不好的老师都是一个样:‘他们说的话在他们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中气泡框里的话一样’。”可能许多教师还自以为在学生面前的说教,是多么的苍劲有力,可是事实呢?犹如“卡通书中气泡”。学生的沉默并不意味着能够接受老师的话,低头也并不见得是敬仰老师。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缠绵婉转,柔漫清丽,旋律优美,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后主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因丧国而招致的责骂和申讨,还有他的不朽词章和绵绵情怀。  “如何做好初高中学习李煜词的衔接,做好初高中李煜词学习的区分”这一问题最是令人困惑。在探究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把握好对李煜其人经历以及认识的深浅是非常关键的,而对他的词的深入学习又重在将人的“真”和词的“真”坚持了解到底。  初中阶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是一篇辞藻优美、感情真挚的古诗,诗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别有一番如诗如画的情致。  片段一:以曲激趣,披景入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送别的名曲,名叫《骊歌》,每当人们送别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时,都会深情地唱起这首歌。听这首歌,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感受到了依依不舍。  生:我看到长亭、古道和芳草,我觉得离别的人心里都很伤感。  生:我仿佛听到了悠扬的笛声,
时光如水,往事如烟。从1991年至今,二十二载已倏然而逝,孙欣始终在一方教室里、三尺讲台上,与学生共攀巍巍书山、共搏茫茫学海,已送走了六届毕业生。她的学生有的上了清华、北大、美国加州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乃至行业的佼佼者……孙欣成就着学生的未来,也成就着自己的梦想。  二十多个秋冬春夏,流走的是如烟岁月和无数不眠之夜,不变的是栉风沐雨、执着前行,勤学
教师职业成就感指的是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潜能,实现了教育教学目的,达到了自己事前设定的标准,由此而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一种内在满足。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所必须关注的问题。06年以来,提倡教育家办学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国家战略。教育家大多来自于教师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的16472名中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占到了20.6%、17.1%和17.3%。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比较严重,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作为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从语言能力发展的顺序来说,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不够完善,要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需要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发挥作用,就要借助口头语言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而随着口语表达能力的增强,要逐渐强化
班主任要掌握高超的沟通和表达技巧,精通一点爱的艺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在工作中对自己用以师生沟通的言行。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随意。有时班主任一个微小的表现,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注意到,但却已经对学生产生了深刻、深远的影响。从下面几个案例,我们就可以知道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大。    一个不经意的眼神    班主任工作手记:一次有一个学生,在早自习时趁我不在,偷偷溜往厕所,没想到
针对小学英语毕业考试中的最后一大题给出的写话主题,学生是惧怕的,老师也是无奈的。因为在平时写话练习很少,写话也是错漏严重、语不成句、书写不规范、内容贫乏。老师为了应付抽测,总复习时给学生一些范文进行背诵,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基本功的训练。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进行英语写作能力的指导和训练作了一些尝试。  一、渗透语法和基本
社团是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而成立的团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不同潜质的学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帮助高中生规划未来的人生。高中阶段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每位高中生都渴望拥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和自我展现的舞台。社团的出现满足了现代中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社团交际和社团文化共同作用于高中生知、情、意、行的辩证运动过程,全方位参与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