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立于肉体的灵魂是否存在——由《灵魂存在吗》说起

来源 :科学与无神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198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魂是否能够独立于肉体存在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哲学家对此进行了不少思考.但哲学家的这些思考大多建立在主观臆测之上,或使用大量逻辑不够严谨的非同类类比推理.到了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实验和观测.《灵魂存在吗》一书就是对这些研究的一个采访跟踪总结.目前为止,科学家并没有找到灵魂可以独立于肉体存在的有力证据.因此从科学上可以说,灵魂不能独立于肉体存在.
其他文献
沃特金斯和戈蒂尔主张,在霍布斯的哲学体系中,暴死作为最大的恶的自然理性人性公设能够从霍布斯的对于意愿行为的机械论解释中引申或演绎出来.文章将对这种主张进行彻底批判.文章的三个部分依次论证和阐述三个命题:一,霍布斯对于意愿行为的机械论解释不可理解.二,即便假定意愿行为的机械论解释中包含特定意义的自我保存观念,从观念起源的角度讲,合理的看法也是,这个自我保存的观念先于意愿行为物理学的构造.三,即便假定意愿行为机械论解释中包含特定意义的自我保存观念,这个观念也和在霍布斯的道德-政治哲学中发挥作用的“自我保存”同
工程伦理教育被包括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和国际工程联盟(IEA)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认证机构视为工程教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日本工程教育协会工程伦理研究委员会在整体把握全球工程伦理教育发展态势、综合考虑本国实情的基础上于2016年发布了《工程伦理学习和教育目标(2016)》和《工程伦理教育“教学大纲模块”》两份咨政报告,旨在解决“工程伦理教育如何在、怎样在”的难题.两份报告提出包括“2维4类、21个子项”在内的工程伦理教育目标,并借助9大“教学大纲模块”让“规划课程内容、完善教育方法、制定评估
随着技术风险的社会化与社会改革的技术化,技术实验愈发嵌入到真实世界中发生,紧密参与到了社会治理,而基于培根契约的实验室制度却在制造危机,这就有了重塑实验室边界的问题.基于形态发生学的视角,通过考察不同实验室“范型”——容器形态、规训形态——之间的演变机制,在此基础上论证“小生境”形态的实验场景的合理性,并就“技术-社会”实验系统的规范性要求做出说明.以上研究表明,基于实验驱动的新科学社会契约正在形成,但机遇与挑战并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在作为言语行动的断言视角下,摩尔悖论是断言悖论.通过对有关断言的预设进行批判,断言的知道规范、真规范以及辩护规范相继被提出,它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摩尔悖论,但都有各自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断言规范,即真信念规范,它不仅能消解摩尔悖论而且还能为其他知识论疑难提供指导.
自“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党和国家在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的顶层设计上,进行了 一系列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探索与实践.综合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国家相关规划既定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公众对科技的信任度与获得感等多维度衡量我国科技事业建设情况可知,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已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自主创新道路.面对新形势下国内外风险挑战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梳理科技创新政策文本演化,总结和概括“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女性发明人在技术发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凸显,但是,女性发明人群体所占比例仍然偏低.传统文化的束缚、女性接受工程技术的教育比例较低,以及女性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无薪照护工作等因素制约了女性在技术发明中发挥更大作用.不过,现代社会中束缚女性从事发明活动的因素在逐渐减少,有利于女性发明的条件日趋增多,未来将有更多的女性发明人投身于发明大军之中,与男性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功的典范.自1928年上海春潮书局出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的传播多管齐下,除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物传播以外,还以连环画、明信片、主题展览的形式渗透于时代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形成了三个比较集中的宣传阶段,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不同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劳动,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
信息革命引发了哲学领域的一场全新的变革,信息哲学应运而生,从其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已有将近20年的时间.文章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国际信息哲学研究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挖掘出国际上信息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文献、关键词和研究聚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内容分析与梳理,归纳出国际上信息哲学的研究起源、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的信息哲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面临更大挑战.通过现实案例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的主要困境,包括信息隐私被肆意侵害、信息污染屡禁不止、主体价值迷失普遍存在、信息不公持续扩大等方面.从技术根源、社会根源和主体根源分析信息伦理的成因,认为要从明确信息伦理原则、加强社会监管、强化技术创新、加强信息伦理教育等方面消解信息伦理之困.分析信息伦理困境的深层根源,寻求消解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困境之道,以推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新政权面临的复杂形势,在宗教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包括: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推动我国宗教界与帝国主义完全脱离关系;区别对待合法宗教团体与反动会道门组织;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宗教关系的革新重塑,把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建设新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为新时代党领导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