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有意无意地接受着各种信息。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头顶的天空永远明朗,孩子喝着的水绝对纯净,孩子所走的路总是平坦。更多的时候,孩子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在正反面的交锋中成长。因此。我们教师应用自己的爱去帮助、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让学生袒露自己的思想
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激情。因此,用爱把学生的心结诱发出来是最有效的方法。爱学生就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做到“三爱”:一是用爱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学生“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二是用爱的微笑,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微笑告诉他(她)“我相信你”;三是用爱的语言,面对学生答题错误时,教师微笑说“没关系。你能行”,答对时教师微笑说“你真棒”!有效的赞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教育是一项渗透于学校各方面的活动,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各种活动,及时解决、排除学生心理困惑、烦恼,让他们自信起来。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建档之前,应对学生进行调查,包括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分析、自我意识水平以及心理保健知识等。实验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做调查分析,并上交调查报告。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包括学生自然情况、学业成绩、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方式等。
2、设立心理咨询信箱
我们可以设立知心信箱、心理咨询室。每天下班前由咨询员开箱一次,并在第二天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解答。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咨询,可以在信箱旁写有鼓动性的语言:“你需要帮助吗?请找知心姐姐。”收到咨询信件后,应由咨询教师一一解答,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3、建立咨询倾诉室
心理咨询倾诉室是学生倾诉、发泄内心情感,寻找帮助的地方。我们可在咨询室进行布置,墙上写有“成功从这里开始”、“新世纪我能行”、“你需要帮助吗”等标语,让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校长、主任、各班主任经心理健康培训后,担当咨询员,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心理辅导活动要遵循交友和保密的原则,这对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形成健康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在教学领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引发学生心理障碍的显性和隐性因素。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消除教学中一切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在无过重压力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1、师生关系要和谐
1、对学困生的指导,教师要做到“四个了解、一个结合”,即了解全体学生、了解学生个体、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辅导与爱心相结合。
2、教师对特困生要给予更多的爱。学校可成立基金会,全体教师、学生为特困生捐款、衣服、学习用品等,使特困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教师要有效地关怀弱智生。弱智生智力低下,在课上老师要帮助他,课下找伙伴照顾、关心他,和他一起玩游戏。领导也要给他更多的关心帮助,使弱智生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教师要注意爱的艺术
(1)消除恐惧心理,指明努力方向。学生犯错误。一般存在恐惧心理,往往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在谈话时脸红心跳,满头大汗,沉默寡言怕提旧事。与这类学生谈话时,不能用生硬的语气吓唬他,而要实事求是地挖掘他过去学习、工作中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表扬,肯定其行动中正确的一面;在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后,再谈谈其行动中的错误之处,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2)打破对立,沟通情感。有些学生因犯错误被批评后,非常不满,在班上处处与同学或老师作对。与这类学生谈话时,不能图省事,当众批评教育,应该找个比较僻静轻松的场合,如走廊、校园一角,与他促膝谈心,耐心倾听,积极找准其心中的不满,然后分散其注意力,将他从敏感的问题上引开,避免谈话陷入僵局。以有助于学生在身心开放的状态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接受劝告。
(3)增强自信,促进内燃。有些学生,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较差,组织纪律观念差,导致同学和老师对他们另眼相待。这样的学生往往自尊心减退,情感冷漠,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能力,更谈不上有远大的理想和执著的追求。教师应多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找他们谈话沟通,从他们痛心的往事谈起,使其忆起感到寒心,然后教师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其提出的问题尽可能予以答复和解决,燃起其心中发奋之火。
四、学校要与家庭相结合
把儿童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教师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有的家长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失去太多,竭力想使自己的理由孩子实现,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往往溺爱孩子。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什么活也不干,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结果累坏了自己,惯坏了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更高,考不到前十名就打骂,强迫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针对各种情况,我们必须多召开家长会,开展讲座,如《怎样当一名合格的家长》、《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等等。学校组织开展“爸爸妈妈听我说”、“我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等内容的班队会,请家长参加,要求家长不要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缺陷,要给孩子留面子,使家长多一些衡量孩子的标准,给孩子多一些关爱。
一、让学生袒露自己的思想
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激情。因此,用爱把学生的心结诱发出来是最有效的方法。爱学生就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做到“三爱”:一是用爱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学生“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二是用爱的微笑,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微笑告诉他(她)“我相信你”;三是用爱的语言,面对学生答题错误时,教师微笑说“没关系。你能行”,答对时教师微笑说“你真棒”!有效的赞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教育是一项渗透于学校各方面的活动,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各种活动,及时解决、排除学生心理困惑、烦恼,让他们自信起来。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建档之前,应对学生进行调查,包括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分析、自我意识水平以及心理保健知识等。实验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做调查分析,并上交调查报告。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包括学生自然情况、学业成绩、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方式等。
2、设立心理咨询信箱
我们可以设立知心信箱、心理咨询室。每天下班前由咨询员开箱一次,并在第二天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解答。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咨询,可以在信箱旁写有鼓动性的语言:“你需要帮助吗?请找知心姐姐。”收到咨询信件后,应由咨询教师一一解答,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3、建立咨询倾诉室
心理咨询倾诉室是学生倾诉、发泄内心情感,寻找帮助的地方。我们可在咨询室进行布置,墙上写有“成功从这里开始”、“新世纪我能行”、“你需要帮助吗”等标语,让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校长、主任、各班主任经心理健康培训后,担当咨询员,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心理辅导活动要遵循交友和保密的原则,这对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形成健康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在教学领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引发学生心理障碍的显性和隐性因素。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消除教学中一切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在无过重压力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1、师生关系要和谐
1、对学困生的指导,教师要做到“四个了解、一个结合”,即了解全体学生、了解学生个体、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辅导与爱心相结合。
2、教师对特困生要给予更多的爱。学校可成立基金会,全体教师、学生为特困生捐款、衣服、学习用品等,使特困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教师要有效地关怀弱智生。弱智生智力低下,在课上老师要帮助他,课下找伙伴照顾、关心他,和他一起玩游戏。领导也要给他更多的关心帮助,使弱智生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教师要注意爱的艺术
(1)消除恐惧心理,指明努力方向。学生犯错误。一般存在恐惧心理,往往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在谈话时脸红心跳,满头大汗,沉默寡言怕提旧事。与这类学生谈话时,不能用生硬的语气吓唬他,而要实事求是地挖掘他过去学习、工作中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表扬,肯定其行动中正确的一面;在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后,再谈谈其行动中的错误之处,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2)打破对立,沟通情感。有些学生因犯错误被批评后,非常不满,在班上处处与同学或老师作对。与这类学生谈话时,不能图省事,当众批评教育,应该找个比较僻静轻松的场合,如走廊、校园一角,与他促膝谈心,耐心倾听,积极找准其心中的不满,然后分散其注意力,将他从敏感的问题上引开,避免谈话陷入僵局。以有助于学生在身心开放的状态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接受劝告。
(3)增强自信,促进内燃。有些学生,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较差,组织纪律观念差,导致同学和老师对他们另眼相待。这样的学生往往自尊心减退,情感冷漠,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能力,更谈不上有远大的理想和执著的追求。教师应多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找他们谈话沟通,从他们痛心的往事谈起,使其忆起感到寒心,然后教师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其提出的问题尽可能予以答复和解决,燃起其心中发奋之火。
四、学校要与家庭相结合
把儿童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教师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有的家长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失去太多,竭力想使自己的理由孩子实现,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往往溺爱孩子。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什么活也不干,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结果累坏了自己,惯坏了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更高,考不到前十名就打骂,强迫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针对各种情况,我们必须多召开家长会,开展讲座,如《怎样当一名合格的家长》、《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等等。学校组织开展“爸爸妈妈听我说”、“我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等内容的班队会,请家长参加,要求家长不要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缺陷,要给孩子留面子,使家长多一些衡量孩子的标准,给孩子多一些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