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农林高校研究生就业对策分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iy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建设亟待大批有扎实农林专业知识、有积极创新思维、有灵活的经营管理头脑、有献身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当前研究生的就业尤其是农林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无疑,新农村建设对缓解农林高校研究生就业困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农林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分析
  
  研究生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落实率正在逐步下滑。而农林高校的研究生认为学农低人一等,不愿从事农业领域,不愿深入农村、基层参加工作,更不愿到西部落后地区工作,因而农林高校研究生就业率更偏低。事实上,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就业优势群体的研究生,尤其是农林高校研究生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如今的就业道路也不再一帆风顺。
  其实,研究生就业难并非研究生人才过剩,而是高校学科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就业市场不完善,国家和社会缺乏研究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的政策支持,研究生尚未转变就业观念,缺乏到基层、到农村就业的信心等综合表现的结果。
  
  发挥农林高校研究生专长。服务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已在“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计划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郑州引进博士从政也极大地促进了郑州市农村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2004年江西省在乡镇机关专门设立科技副乡长职位引进硕士毕业生从政,实践证明,他们对江西省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研究生可在“一乡(镇)一名研究生”工程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林研究生在建设新农村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和基础科学研究:农林研究生深入农村生产实际进行技术指导和农业基础科学研究,有针对性地灵活办学、办班,实地指导培训并跟踪考察,避免了统一培训的盲目性,可大大提高培训效率;参与政府决策和管理:毕业研究生通过深入农业第一线广泛开展调研、查阅文献,提交调研报告与发展建议,做好系统的、科学的、可行的农林经济发展规划,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新农村建设献计;投身农业管理和经营:一方面,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扩张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可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运用专业知识,筹集资金,瞄准市场,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或加工业,进行自主创业。
  
  发挥高校和社会作用,构建服务新农村建设平台
  
  1、发挥农林高校的主导作用。输送合格新农村建设者。进行思想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增强研究生敬农、爱农、一心为农的思想,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让研究生充分认识到他们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为研究生就业增加筹码:根据各地需求,开设特色专业,培养研究生专门技能。在了解当地农业特色经济基础上,依地方政府部署和规划,本着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原则,结合高校自身学科优势和强项,主动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为研究生就业铺设桥梁: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推广、法律普及、支教扫盲及“研究生挂职担任乡(镇)助理”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了解新农村,接触新农村,体验新农村,对新农村产生感情。一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农村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他们将自愿投身“三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设立科技服务站点,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技术保障:高校长期设立科技服务站点,在校内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查询平台、技术咨询平台和技术培训平台,为广大毕业研究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构筑坚强技术支持后盾。
  
  2、发挥国家和社会的核心地位作用,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和氛围。加大舆论宣传,鼓励和引导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好的舆论可增强他们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自信心、自豪感,是他们扎根基层、夯实事业的稳定剂,是促使他们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进发蓬勃朝气的催化剂;改革基层用人制度,完善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取消户籍限制,不主观限制人才流动,组织人事部门应把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绩显著的研究生推荐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顺畅新农村建设人才的流通渠道,晋职、晋级渠道,使研究生做事有干劲、发展有后劲、城乡不走样、进退有保障,让他们到最能发挥才干的地方去就业;改革社会保障体系,让在不同体制和环境下就业的人能平等地享受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福利,引导人才到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就业,促进“体制内”与“体制外”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为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安心”工程:为在基层工作的研究生开辟科研立项,通过科研留住人才,留好人才,也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到基层就业,把农村建设成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成就事业的创业基地。如果农村地区吸引了一定研究生就业或创业,表明农村地区的人才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也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各种人才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正视他们的基本需要,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住房补贴、户籍管理、医疗保险等方面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其享受到与自己身份、地位和职业特点相符合的待遇,保证这些待遇能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及本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
其他文献
【正】 儿化韵是普通话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它有确定词性、区别词义和修辞的作用。《基础汉语课本》①注释如下:“er”有时和其它韵母结合成一个儿化韵母。儿化韵母的拼音写法
【正】 《中国报刊新词语》是一部工具书,主要供外国人和海外侨胞阅读中国报刊使用。本书共收入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出现的词语一千一百多条,内容丰富,材料充实,包括政治、
[摘要]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许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课,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职业教育的音乐课应从组织教学、基础训练、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四个环节入手,更好地为丰富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音乐课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正式进行授课之前的一个比较短暂的准备阶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建立良
[摘要]非智力因素对于中职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就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方面要注意的四个问题展开阐述。  [关键词]中职生 非智力因素 计算机教学    决定中职计算机教学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的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为了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我认为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正】 北京语言学院外国留学生一系自1980年开始,组织编写了一套丛书性的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简写本,作为该系泛读课教材。现已由本院印行的有:巴金的《家》,杨沫的《青春之歌
【正】 汉语词语,丰富多彩。而词义复杂,往往不易理解。要掌握词语,必先懂得释义。因此,词语释义,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作为辞书的释义,它是指导阅读和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对语
本文拟对赞成与反对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使用文学教材这两种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并试图说明:欲使文学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教材须经严格选择,同时,教学过程中,务求启
【正】 壹 引言外国人学习汉语,在语音上会遇到一些绊脚石,需要教学中认真帮助解决。送气音便是其中之一。这并不是什么新发现,不过有两个典型事例吸引我们对这个老生常谈的
[摘要]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作者从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职业、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育人水平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提高高校辅导员素质与加强队伍建设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提高 职业认识 师德修养 育人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
【正】 《实用汉语课本》是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供国外大、中学校教授现代汉语用的最新教材,也可以作为个人自学用。第一、二册为初级阶段,共50课,常用词1,000多个。这两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