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泽心田 润物无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4字社会主人核心价值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语文教材;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包含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而中职生还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因此学习公民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作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切入点,而将“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作为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材原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细雨般沁入学生的心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在中职语文教材选材中的体现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谓无所不在,以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体现表格。(表格中将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简称为“上”,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简称为“下”,职业模块简称为“职业”,拓展模块简称为“扩展”)
  根据以上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职语文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其爱国和敬业比重多于诚信和友善,因而教师应当在授课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敬业精神,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做好铺垫。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正是价值觀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强制性的要求和灌输式的说教会更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而语文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多角度、多方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作法
  (一)巧设引导 激趣立志
  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巧妙掌控课堂时间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如讲授即兴发言一课时,可以利用周恩来总理处理外交事务过程中的一段小故事导入本课: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脸带微笑不慌不忙地说了一句话,既让中国人挽回了面子,又让美国人自己栽了跟头,周总理到底说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即席发言,展现每人的智慧与才能。我们让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即席说话中的智慧,让学生学习案例时保持对祖国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并激发学生立志成为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优秀的爱国人才。
  (二)角色朗读 融入知意
  叶圣陶先生讲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课程唯有遵循叶圣陶老先生的话,学生方能知文章之意,晓作者之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有伟人也有平凡的小人物,他们身上往往具有崇高的人格,拥有人性之真、善、美,学生要通过反复的诵读,融入角色之中,引起共鸣,从而感受角色波澜起伏的内心活动。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从角色本体能够获取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在学生的内心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今后的成长中这颗’种子”会破土、发芽,变为苍天大树。
  中职教材中有着诗体小说之称的《荷花淀》在人物的性格刻画以及语言雕琢上,处处体现着深厚的“爱国”情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学生可能无法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因此将分角色朗读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可以促使学生读出文中的“意”,悟出文中的“情”。在“读”中感受祖国的伟大之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目的,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三)细品语言 明析得情
  “文道统一”,将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统一,这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文章作者常借助于文字渗透自己的思想情感,对关键的词句的理解,便成为能否准确体会文章情感的突破点,因此教师在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语言,通过关键词语掌握文章情感的基调。如讲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一课,我们可以通过赏析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感受作者追求真、善、美的矢志不渝的决心。通过细品语言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给学生。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细品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更好的将细品语言的学习方法应用到日常阅读之中,从字里行间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明确其写作意图。
  (四)组内讨论 梳理明理
  每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秉承“真理越辩越明”的态度,教师需利用语文课的部分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思想的碰撞,得到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应当契合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梳理清楚文章的内涵,不盲目的跟随教师的灌输,在讨论中寻找自身的不足并确立鲜明正向的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根据“事物间都具有普遍的联系”这一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之中。
  (五)课外实践 大道成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语文教学中,其实质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除了要实现三维目标,也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敢于善于的探索,提高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社会中摒弃不文明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志愿者活动,到养老院进行关爱老人的行动,书写心得体会进而培养学生友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既不能脱离文本又不能片面说教,要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积极、自然的语文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自然地接受影响,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文本中顿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拥有德泽之心,方能终成大道。
  参考文献:
  [1]周国显寸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J].曲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余思达.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广东惠州市惠阳职业技术学校
  [3]高南.柴如峰.蕴含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4(12)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一、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  
期刊
全日制维吾尔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维吾尔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维吾尔语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一、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
期刊
【摘要】年轻老师怎样能够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多样的教学办法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持续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呢?本文从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实例出发,介绍一些语文学习小活动设计及经验分享,力求为如何让学生快乐学语文从活动形式的创新上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 活动 兴趣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35-01 
期刊
【摘要】开展素质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到学是乐事。从不会学到会学,从苦到乐的积极转变,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寓教于乐 提高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关键词解读为主线,以还原法分析为手段,深入研读《我与地坛(节选)》,引导学生直面个性化的文字,再由文及人,直面人的心灵和生命。在教学中实现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建构中学语文有效课堂。  【关键词】还原法 《我与地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45-01  苏教版高中语文节选的《我与地坛》是一篇经典的现代散文。在
期刊
【摘要】《轴对称图形》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部分知识。作为一节初始课,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出示轴对称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大量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抽象概括,生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妙和神奇。同时,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其特征有效地进行判断和应用。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可以是枯燥无味的,也可以是妙趣横生!识字方法,可以是一板一眼,也可以是灵活多变!我们可以让“识字”这个语文教学中最基底的环节变得灵活而高效,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真正地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趣味以及博大精深。因初次接触低年级识字教学感到困惑引起了一些思考,并尝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以趣为导化作学生主动识字的动力、授之以渔促进学生识字成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80-0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  2、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练习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练习。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 练习设计 生活性 典型性 开放性 综合性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的美,美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美在用心灵真诚体悟。那一片片情思,那一点点忧愁,沁人心中,在四肢百骸里流淌。苏轼的《水调歌头》,便是一颗流传千古借物抒怀的明珠。  【关键词】古典诗词 赏析 水调歌头 赏析 灿烂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81-01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美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美在用心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