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中职美甲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12_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诞生,社会节奏加快以及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崛起,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课是微时代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它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把教材内容 “微课化”,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以融于课堂、可移动地服务于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视频单元,通过让学生根据微视频自定进度的学习,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微课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的体现。
  美甲课程属于美容美发专业技能型学科,是整体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内容主要为指甲的结构及护理、彩绘甲、贴片甲等等各种技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文化基础较差,融会贯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尽快地掌握美甲技术技巧,实现教学目标,就成了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微课有形象化、具体化、可反复观看的特点,教师在制作教学微视频时,把有关美甲教学内容分解、细化,通过操作演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生动化,从而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以保证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下面我以“色彩变幻式美甲——创意设计”为例,浅谈微课在美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已经制作好的色彩变幻式美甲,让学生自主预习、讨论,从而对色彩变幻式美甲产生初步认识。通过成品展示,让学生对这种美甲方式产生好奇,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树立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二、微课演示,加强自主探究,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在课前制作好2个美甲制作方法的微视频,一个是有关色彩变幻式美甲的特点和设计要领的,说明这种美甲方式找注意整体性和图案的设计性。另一个是有关色彩变幻式美甲的设计操作步骤,详细说明其设计理念、制作方法,如:主题风格的确定、颜色的选择、图案的设计及装饰等各有什么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通过演示性微课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教师每个步骤的操作细节,在重点、难点操作时可以暂停、放大,也可反复循环播放,重点强调,加深印象。
  美甲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特点,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对于自己所设计以及构思的内容实施验证以及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2个微课,自主探究、学习,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小组讨论无解时,再向教师求助。然后让每组学生说明本组对色彩变幻式美甲的理解,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三、分组练习,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合作创新
  每组学生设定文案、操作等角色,共同设计出本组的美甲作品,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积极动手操作,并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操作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可以先观看微课,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问教师。教师要对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巡查和发现,并且进行细致、耐心的辅导。
  学生展示本组设计好的美甲作品,并说明设计思路和运用的方法,选出优胜小组,教师点评,肯定每组的创意,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們的创作兴趣。
  四、教学总结,巩固教学内容
  在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及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播放操作视频,总结本课的内容,拓展思路,延伸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进行变化式美甲练习,使其操作技能逐渐熟练起来。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微课自学美甲知识、以微视频来解决重点难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帮助和学习。在实践操作练习时,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内容,自主学习,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将上课时使用的美甲微课上传到学生的QQ群中,让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并及时将他们的练习图片传给教师,教师予以及时指导。
  使用微课进行中职美甲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这种短小精炼的微课符合了现代学习者碎片式学习习惯。灵活地应用于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些教学片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节约课堂时间,使教师真正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里走出来,成为学习的辅助者和推动者。微课程刚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研究微课程的教师还不多,希望我能和更多的同行携手,继续微课程的研究,使师生共同走进微课程的课堂。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赋予它鲜明的人文性、创新性,使之向文化发展、向文学发展、向生活发展、向人的需要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不仅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改弦更张。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而培养高中生的探究素养应该说是顺应了新课标和新课标考纲的要求的,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外来方式,在我国国企改革中应用有其理论支撑和实际可行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张淮军,1954年出生,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曾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协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学术委员。
作为语文学科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了半壁江山。在每年的高三复习迎考中,作文训练让高三师生颇费心思,师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可作文成绩见效甚微,极大地影响了高三学生复习信心和积极性。作文写得好与坏可以说对语文成绩高与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写好高考应试作文呢?我认为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标题、开头、构思、结尾、卷面,我将之归纳为“五好”,即标题好、开头好、构思好、结
语文的学习即对文学的学习,语文教学即文本教学。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据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自以为分析讲解到位了,殊不知文本应有的美在琐碎的讲解中荡然无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文
"猴子竞食"的实验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将猴子比成学生,食物的放置是呈现知识;食物的获取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三个不同房子的实验设计如同两类不同教学理念,第一个房子的猴子取食
摘要: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育人工程。作为教师,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刻关注自己的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策略,以提高育人效果。  关键词:长期 育人 教育策略 智慧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育人工程。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育方法的运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教育策略,用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教育学生,提高教育效果。  一、
好的文章,往往能使人从中读出舒适的言辞,看出内在的意象,悟出延伸的寓意。人们看到的或是听到的,最终都会走进心里。想要让你的表达能够触动人心,留给人们美好的感受,就需要把文章写得活灵活现一些,让读者切实的感受到生活的气息,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或许我们可以把作文分为两类:能打动人心的和让人无动于衷的,从这两点就可以分辨出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人们常说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一个真实的自己,那么写作同样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