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发展审美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美术课中要力求自主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体现美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关键词: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欣赏兴趣多媒体审美感受
  
  美术课程的价值首先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把美术欣赏教学提到了重要位置,要求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形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要求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要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发现。”如何给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生活中到处充满美:春的嫩绿、夏的绚烂、秋的落叶、冬的白雪,以及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人,只有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无处不在。而美术教学,都是以美为教学的主导。从第一册《卡通明星总动员》开始,就选择学生喜爱的主题为切入口,让学生在识别卡通形象时,能够将卡通造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对比,体会卡通在形与色上的夸张。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因自己的语言说出喜爱的卡通形象,表述出它什么地方吸引了你?是夸张的造型还是鲜艳的色彩?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充分发现美的事物,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乐于参与,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欣赏氛围
  运用多媒体教学,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欣赏到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使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第八册《画家凡·高》,学生先了解凡·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让学生观察凡·高自画像的变化,带领学生走进凡·高作品,体会早、中、晚期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多媒体的容量大,学生可以看到画家更多的作品,也更直观地感受到画家作品的变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表见解的空间。欣赏建筑及景物,运用多媒体,更能给学生直观的效果。如第十二册《追寻文明的足迹》,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的外形和内部构造,还可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震撼力,更能刺激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美术欣赏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开展。有哪些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作品展示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第八册《画家凡·高》,以凡·高的生平故事为引子,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想去探索有这种奇特经历的人是谁?他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欣赏,更能体会作品给他们带来的震撼。
  有了兴趣,还需要掌握方法。要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最重要的是大量接触艺术作品。教师是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去“读画”,进而接受。首先是简单描述:在欣赏的开始,让学生指出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画面中有哪些形状、色彩等,让学生注意到应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在学生叙述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欣赏,作品给了你什么直观感受?教师要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审美共享。这阶段不可批评学生所讲的见解,而是要鼓励学生描述直观感受;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受?这就需要探讨色彩、形状、线条、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画家凡·高》这一课,让学生看《唐基老爹》和《嘉塞医生的画像》,分析画面人物及画家背景的处理体现了画家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学生可以分析出凡·高画《唐基老爹》时心情愉快,所以背景选择亮丽的色彩;画家好像不喜欢嘉塞医生,人物处理得像一个病人,所以背景选用冷色。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由浅到深、由点到面,长时间循序渐进地浸润和弥散,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
  四、在实践中深化审美感受
  美术欣赏不但要用眼睛看,用嘴巴说,还需要实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地进行揣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作品,通过参与实践过程,体验欣赏客体的变化,逐步领会客体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特征。
  例如第十二册《剪纸中的古老记忆》,学生欣赏了剪纸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了解了它来源于田间地头、窗前灶下,来源于一代代乡间妇女的巧手。学生欣赏了不同地区的剪纸,领略了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好的剪纸作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剪成的,需要不断练习,从而感叹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也感受到剪纸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审美韵味。
  临摹大师的作品在美术欣赏课堂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过临摹能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促进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临摹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学生会在临摹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形象。如欣赏《画家凡·高》的《星月夜》,前景的丝柏树如火焰般朝天空伸展,与天空、星、月三者的漩涡节奏相互制约,螺旋状的光环席卷整个天空,银河的表现极具形式感,这是凡·高笔下的夜空,也是凡·高心中的夜空。欣赏之后,学生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创造出很多优秀作品。可见,在临摹中学生更能领悟和感受作品的意蕴,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也更加深审美体验。
  以上几点是我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上好美术欣赏课,给学生欣赏的空间,增加学生欣赏的体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创造性的欣赏,比教师一言堂的欣赏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学生也学得更有味,特别是学生学到了欣赏的方法,欣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素质得到了提升。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教学过程和教育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则是提高效率的核心所在。要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地、生动活泼快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栋梁,对我国未来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避免他们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现对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对高校学生的不良影响及避免社会思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师范院校新兴的科学教育专业快速发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的现实意义和基本理念与原则,以及如何合理的选
用物:灭菌后的无菌手控电刀,无菌粘贴手术巾.方法:洗手护士穿好无菌手术衣并戴好无菌手套后,将保护手术区域用的粘贴手术巾剪下一小片,均匀地环绕粘贴于手控电刀的手柄上,特
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关于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方法,并分析改进的措施.方法:在2014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患有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患者中选出48例,列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有不少关于人体艺术的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它们,使学生对人体艺术的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是美术教学的任务之一,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人体虽有一定认识,但尚处于朦胧状态。加之受当前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等各种媒介的影响,他们对人体内容的接触较以前的学生要多,但由于缺乏抵抗力而易受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就是受黄色书刊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途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虽然开
达州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隶属于大巴山山脉。据达州市教育局2012年统计,全市现有单设初级中学9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44所,初中学生25.33万人,教职工16437人;小学1710所,学生49.85万人
小学低段孩子的口算教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一种手脑速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这是一种将传统珠算进行改良的方法,通过两只手,就能进行100以内
物理课改之路,是在摸索中前进,实践中反思,总结中推进的。课改之路还很漫长,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最终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标准都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强调学习的愉悦性,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