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之董小宛 乱离女子多悲苦 伶仃残梦一身孤(三)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文我们说到钱谦益想给冒襄与小宛创造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于是就给董鸨儿使了个眼色,说:“这里地儿太小了,我看我们两个还是到楼下去喝茶吧。”董鸨儿会意,立刻笑道:“好,好,我们去楼下,就把这里让给他们两个年轻人吧。”随后,钱谦益和董鸨儿两个便离开了小宛的房间。
  他们走后,冒襄先将小宛扶到一张椅子上坐下,然后,便怔旺地看着她,越看越觉得她美,虽说她脸上挂着一副病容,但那病容非但未使其减色,反而更加叫人垂怜。就在他有—肚子话正不知从何说起时,坐在地当间儿火炉上的药罐发出了“嗞嗞”的声响,药已经熬好了。他连忙说了句“我来”,便抢在小宛之前,从火上拎起了药罐,然后,仔细地将药汤斟入放在案几上的一只小碗当中。“谢谢公子。”小宛正待起身拿药,身子突然打了个晃。冒襄见状,便道:“小姐,我看你这病还挺严重的,不如就躺下吧。药,就放在这里,等凉下再喝……”
  “那,公子请坐。唉,我这身子,真是慢待公子了。”“小姐说得哪里话来,是在下今天来得不是时候。请容在下先行告退,改日再来看望小姐。”说着,冒襄便起身告辞了。临去之时,又叮嘱道:“等下,就把药喝了,勿放凉了。”冒襄走后,小宛不由感慨万千,心想这位冒公子还真是一个体贴的男子,忽又忆起前几天钱大人曾跟她说过,要为她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不知会不会是他呢?
  后来,诗人吴梅村在知道这个事后,还写了首诗,以记其事:
  京江叙话木兰舟,忆得郎来系紫骝。
  残病未愈惊睡起,曲栏无语自凝眸。
  再说冒襄从董家出来以后,忽叉想起几天前,曾接到也住在苏州的吴梅村吴大人的一封信,叫他得空,就来苏州一晤。心想既已来到苏州,何不就去昊府走走。却不料,他这一去,竟与正在吴府的陈圆圆走到了一起。冒襄與陈圆圆的这段往事,我已在之前刊出的《泰淮八艳之陈圆圆: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一文中,给大家做过介绍了,有没看到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本刊今年的第41期至第44期来看看,我就不在这里再重复了。
  后来,不仅陈圆圆给来江南为崇祯皇帝选美的田畹看上,强选了去,田还为给自己的表外甥汪起光(苏州一黑社会老大,之前也看上了陈,不料却被昊所阻,而吴一转身又把陈许给了冒)出气,还扬言要把冒也抓起来问罪(怎么说冒也是东林党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东林党已被朝廷定为了逆党),冒原来有吴为他撑腰,汪自然是奈何他不得,但现在汪的表舅田来了,田是钦差,吴一个病休在家的尚书也庇护不了他了,所以冒只得离开了苏州。冒襄在离了苏州以后,也没再回南京,而是直接回了老家如皋。他本打算着等田走后,就回苏州去把陈接回如皋。然后,再正式拜堂成亲。
  谁知冒父一听说他要娶一个风尘女子进门,立马就怒了:“小兔崽子,你道我冒家是什么人家?我冒家世代诗礼传家!你读圣贤书,却不思上进,整天就知道在外面拈花惹草,你在外面如何胡来,我也懒得管你,但如今你却要把一个唱戏的娶回家,我岂能容你!来人,给我把这小兔崽子关到书房里,没我的话,谁也不能放他出来!”冒父越说越气,竟一口气没上来,中风了。
  不久,冒父病故,临终前,他还特意嘱咐冒妻:“辟疆素来风流自赏,又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他涉足勾栏曲院,逢场作戏,倒也未为不可,但他若想纳妓为妾,却是万万不能!以后,我怕是管不了他了,现就把我的这根拐杖交给你。我死之后,他要胆敢胡来,你就替我用这根拐杖狠狠地教训他!”冒妻素来强悍,如今又有了公公的遗命,更是把老公看得死死的。
  再说董小宛,自见过冒郎之后,就对他念念不忘了。可是不久就听说,冒与陈圆圆走到了一起。她还为此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复叉听说,陈被来江南给皇上选美的田大人带走了,想她应该是回不来了。于是,在她的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
  而钱谦益与冒父本是同年,又一起同朝为官多年,深知冒家家法森严,是绝对不会允许冒纳妓为妾的。小宛如今也已老大不小了,这些年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学习诗、书、画,也是日久生情,竟动了纳妾之意。但这时他已纳了梆如是为妾。因怕柳多心,是以一直也没好意思说出口。但柳是何等聪明之人,钱的这点小心思又如何瞒得了她,且她也一直很喜欢小宛,于是,就借钱谦益要搬到黄山去住的机会,把小宛接到了钱家,名义上是为辅导小宛,在诗、书、画方面更进一步,但实际上,也是想从此往后,两人共事一夫。
  可是董鸨儿却一张口就是:“若要小宛从良,非得一万两银子作为聘礼不可!”钱虽然官职不低,但礼部却是个清水衙门;这些年,他叉一直告病在家休养,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却也是不能。于是,只好说自己决无纳妾之意,只是将小宛当成自己的学生,要她一起去黄山,也是想继续辅导小宛,并答应董鸨儿,随时可叫小宛回苏州陪她住上几日。董家自从南京迁到苏州以来,一直受到钱的照顾,董鸨儿见钱都这么说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一年后,董鸨儿突得暴病身亡。此时,又有消息传来,国丈周奎马上要到苏州来为皇上选美。小宛一听到这个消息,恐又蹈了陈圆圆的后尘,在征得钱的同意后,就迁往了位于苏州郊外的虎明,在一处名叫成双馆的地方住了下来。小宛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董鸨儿的病故,不免伤心过度,刚一安顿好,就又病倒了。后来,龚鼎孳(顾横波的老公)还有用过“绣阁青灯伴药炉”来形容过小宛的这次生病。这天,董小宛正倚在楼头向外张望,忽见运河上驶来一艘船,船头上挂着“如皋冒府”的红灯笼。难道是冒郎?小宛立刻叫人去江边截住那艘大船,并对派去的人说:“如果真是冒公子来了,就请他到咱们这儿来坐坐。”
  那船果然是冒襄的船,冒此来乃是路过,因为南京叉要开科了。三年前,他因阮大铖从中作梗,没能考成,这回他要再考一次。其时,冒襄正立于船头看景,忽然岸边跑来一个汉子,他一边跑一边高声叫道:“船上,可是从如皋来的冒辟疆公子?”听到喊声,冒朗声答道:“我就是冒辟疆,请问你是何人?”“我家主人有请冒公子!”“你家主人是谁?”“公子一去便知。”“你家主人何在?”“就在那里。”那汉子用手指着身后的一个小院说道。冒举头看去,只见那院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成双馆”三个字。心道:原来是家曲院。不由一时兴起,遂命人将船靠了岸,然后上得岸来,与那汉子一起进入了成双馆。
  冒襄才一踏进成双馆,就看见一个穿着白色绸质睡衫的小姐从里面迎了出来。“公子,别来无恙!三年了,公子,你……”“小姐,你认得在下?你,你是小宛!小宛,真是你吗?”冒襄惊喜交加地说道。“公子,你还记得我!”小宛说着,便向冒襄冲了过来,这时,她的眼中已经充满了泪水。久别重逢,激动与喜悦,自是一言难尽。当晚,两人就成其好事,云雨之后,冒发现小宛竟然还是处子之身,不由更加感动。情到浓时,小宛不想与她这三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冒郎再次失之交臂,就对冒说道:“公子,你可知道?妾自三年前与君一面,就已在心中立下誓言:此生非公子不嫁!”
  “这……”冒襄却突然想到了夫人手中的那根父亲在临终时交给她的拐杖,他是读孔圣之书长大的,是以无论如何也不敢不听严父的临终教诲,因为这与他自幼所受的教育是相违背的。但小宛却又对他如此的一往情深,更是把自己的处子之身为他保留到了现在,这叉使他感动得无以复加,两难之间,一向出口成章的他,也不由得一时语塞。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仁宗宠幸宫中的尚美人和杨美人,尚美人恃宠而骄,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对皇后不恭敬的话,皇后不胜愤怒,起来打她的嘴巴,仁宗赶紧跳起来去救,皇后误打中了皇帝的脖子。  古代男尊女卑,男人要鬧离婚通常是很简单的,只要指责妻子犯了“七出”之过,不用什么证据就能办到。然而,古代也有一种人要离婚绝非如此简单,这种人叫皇帝。  宋仁宗和郭皇后两人并不是自由恋爱,而且办结婚手续的时候仁宗并不情愿。选择皇后的时候,仁宗更
期刊
杨菲15岁那年,即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开始专业课学习。那时,他们的课程有曲艺文学、鼓曲演唱、音乐伴奏、诵说艺术、长篇书曲等。担任老师的,也都是像花五宝、王毓宝、孙书筠这些名角,还有骆玉笙、马三立等老一辈艺术家。  1997年,她中专毕业考入天津曲艺团,担任青年鼓曲队、相声小品队的演出及主持工作。这期间,深得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的悉心指导,多次参加全国及各省市的大型演出活动。2003年,她进入北京戏
期刊
2018年8月18日,第八届澳洲国际青少年才艺大赛总决赛暨中澳国际文化交流文艺晚会在悉尼市政厅隆重举行。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这是一个展示中澳两国青少年才华的夜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以及澳洲悉尼当地的艺术团体小朋友、艺术家及家长近200人共赴邀约,以比赛做交流,以才艺缔结友谊。本届大赛得到了澳大利亚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的肯定。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教育参赞牛文起,澳大利亚悉尼市议员韩以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美国学者阿诺德(Frances HArnold),获得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阿诺德不仅是诺贝尔奖118年历史上第五位获得化学奖的女科学家,同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国女科学家。在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阿诺德承认,女性科学家确实面对性别壁垒和成见,但是她鼓励女性无视这些障碍,并勇敢地跨过去。  阿诺德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荣体教授乔治·史密斯(GeorgePSmith)和英
期刊
写在前面的话: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他的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他是著名的章回小说作家,也是肇始于20世纪初,滥觞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他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严谨,可谓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有机地融为了一
期刊
一提起西藏,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浩瀚的高原、澄净的蓝天、洁白的哈达,当然还有才旦卓玛。作为新中国藏族第一代歌唱家,从农奴的女儿到人民艺术家,从18岁到耄耋之年,才旦卓玛的歌声婉转动人,那股糌粑与酥油茶的味道醉人心扉。  《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辉》……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才旦卓玛一路歌唱,她将自己对党、对西藏、对人民的爱都蕴禽在歌声中。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为了家乡文艺事业的发
期刊
张伯伯·张乐平  至今,他记得张伯伯曾对他说过:“画三毛就是画我自己!”“三毛不仅是张乐平的,更是中国儿童的财产,更是中国的国粹。”  父亲·王云阶  结婚时,他父亲专门送给他一幅家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这句话他在父母结婚照上也看到过……  “三毛”今年83岁了。1935年7月28日,有个叫三毛的孩子,在上海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诞生了。70多年前的1947年,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
期刊
孙建宝,1995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史各庄派出所所长。  从警22年,4年巡警、18年派出所,他始终工作在一线。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派出所长,孙建宝工作不搞“花架子”,遇事总是冲在前、干在先:基层派出所事务繁杂,责任重大,虽然是主管全面工作的“—把手”,但孙建宝仍然每项工作都冲在最前面。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获市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的口头禅是:“我是所
期刊
“他致力于外语教材普及,为我国外语教材树标立本,奠定了中国英语教材的基础。”教育部在授予陈琳“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中如此评价。  “我的教学生涯中,上课和讲座时,从来都是站立着。我希望我的遗骨也永远站立着,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2012年,90岁高龄的陈琳(见图,本报记者金正波摄)腰疾复发,在医院做手术时,曾立下遗嘱”:“停止呼吸后,立即将角膜等取下,交给北医三院备用;将心、肺、肝、
期刊
[死]有上百个土话  北京人特别忌讳直接说出“死”字来,您想谁不怕死呀?所以,北京人发明了许多关于“死”的忌讳词儿。  一、北京土话里,有关“死”的词儿就有近百个:  走了、没了、过去了、老了、过世了、永别了、咽气了、千秋了、歇了;  彻底歇菜了、撒手了、撒手人寰了、了啦、一了百了啦、谢世了、下世了;  往西去了、升天了、归天了、不在了、报销了、呜呼了、回去了、无常了;  乌程了、归真了、盖白布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