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大鼓名家杨菲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菲15岁那年,即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开始专业课学习。那时,他们的课程有曲艺文学、鼓曲演唱、音乐伴奏、诵说艺术、长篇书曲等。担任老师的,也都是像花五宝、王毓宝、孙书筠这些名角,还有骆玉笙、马三立等老一辈艺术家。
  1997年,她中专毕业考入天津曲艺团,担任青年鼓曲队、相声小品队的演出及主持工作。这期间,深得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的悉心指导,多次参加全国及各省市的大型演出活动。2003年,她进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全国后备人才尖子班,进行深造,同年调到北京曲艺团(即现在的北京歌舞剧院曲艺团),直到现在。
  拜师故事
  “在曲艺圈里,拜师算是进了家谱,没拜师还只算是学生。我是拜过师的,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接我们天津话怎么说来的?像我这么一个‘倒霉的孩子’,拜的是当时89岁的老祖宗。梅花大鼓花派的创始人不是花四宝吗?花四宝的妹妹就是花五宝。她辈分太大了,是我的师祖,但是老太太特别喜欢我,就看好我,当时在很大的压力下把我给收了。按道理,我应该拜的是她徒弟,最起码中间还有一代,老太太不听那一套,就想让我接她的班。结果还真是,我把她的艺术带到了北京。”
  这个花五宝,想当年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花五宝,本名张淑筠,1923年生人,自幼师从邱玉山,十四岁登台,十八岁带艺投师于卢成科门下,二十岁已誉满京津曲坛。如果说卢成科与花四宝,是梅花大鼓花派的创始人,属于这个曲种的第三代代表人物,那么花五宝就是第四代代表人物;而且,叉因为她健康长寿,唱腔不倒,其影响力比姐姐更加深远。她培养出的女弟子众多。如果说花四宝的代表作是《青楼遗恨》《昭君出塞》《摔镜架》;那么,她的代表作就是《半屏山》《杜十娘》《琴挑》,当然,还有《秋江》《昭君请行》约60余段曲目。可以说,花五宝既是一个杰出的演唱家,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梅花大鼓改革家、教育家。她为使梅花大鼓走向世界,这位老人还在首届中国曲艺节上,用英语演唱了梅花大鼓,这不得不让人为她的执着和创新而感动。难怪后来,她获得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同时还是金唱片奖的得主。称她为当代梅花大鼓的泰斗,一点也不过分。
  “我师父已经92岁了,为什么还能唱?就因为我们民族艺术有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所以,支撑着我们老一代艺术家,活到多少岁唱到多少岁,越老越唱。就像我这样说话,别说讲课了,就是开专场两个小时都没问题。”
  2009年,杨菲在北京中曲清音剧场举办了“梅花百灵——杨菲曲艺专场演出”。那时,杨菲已在曲艺界有了一点名气。她加入天津曲艺团时,每次上台演出的种类还比较杂,有相声、小品、快板、单弦、京韵大鼓,甚至还有流行歌曲。但当她正式拜花五宝为师以后,她的功力和心思就都放在了梅花大鼓上,这方面的技艺可谓一日三竿,突飞猛进。2004年,她演唱梅花大鼓《半屏山》,获得“侯宝林奖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金奖;2008年,她更因用梅花大鼓演唱的《奥运福娃》,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就此为人们所熟知。
  艺不压身
  2009年,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杨菲为梅花大鼓申请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终获批准,她自己也成为这一保护项目的传承人。从此,她又有了新的目标和使命。这几年,她在忙碌着自己演出和评奖之外,将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梅花大鼓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从2010年起,天桥街道和北京曲艺家协会合作办社区鼓曲培训班,她每年都要去传授技艺;这次陶然亭公园举办“文化讲堂”,她也是来义务讲课的。除了宣传和普及,她更重视对梅花大鼓后备力量的培养:办班资金不足,她先是变卖自己的—套房子,为鼓曲爱好者、学员们租借学习表演的场地;后来,叉与和平里街道办事处合作,开辟了“杨菲曲艺工作室”,专门招收40岁以下有天赋的鼓曲学员。迄今为止,已有十几个孩子一直在跟她学艺,其中不乏一些开始登台演出,并获得天桥杯曲艺大赛奖状的学生。而今年刚上小学四年级的韩坤彤,这位杨菲的得意弟子,更被她当作梅花大鼓的传承人,来悉心培养。
  在讲课即将结束时,杨菲把韩坤彤叫到台前,让她给大家演唱一段京韵大鼓《万里春光》。杨菲是这样介绍这个弟子的:“单弦、京韵、梅花都有世代名家,传承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灭绝。韩坤彤就是我的传人。要说我们曲艺应该是专攻一门,唱梅花就是唱梅花,但没办法,到北京以后人才太少了,不像天津每个曲种都有几个人,逼得我叉会单弦,又会京韵,这种窘况造就了我的多才多艺,所以我教的学生,也都是多才多艺,不抱一门。现在她毕竟还小,不知道以后往哪儿发展,但请相信她学过的这些东西,以后都能用得上。我就非常感谢我父母,从小教我弹琵琶、弹钢琴,还学跳舞,现在不都用上了,这叫艺不压身。所以,我要把所有的东西部教给她。“她跟我儿子—般大,不仅学艺好,还是大队长,聪明的孩子都是相通的。我出国不给儿子买东西也得给她买,她父母也非常尊重曲艺,支持她。两年前,她学的是陕板,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曲艺大赛的三等奖,我说你们把孩子交给我吧。今年她再用京韵大鼓去唱,就获得了一等奖(众鼓掌)。”
  走出講堂,韩坤彤那娴熟的敲击鼓板的样子,和杨菲一身天青色羽绒服的形象总在我眼前交替浮现,怎么抹也抹不去。再望望路边的丁香、连翘、蔷薇,那些花、那些树,尽管眼下一丝绿色也无,繁盛的花期也早已不见影踪;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已枯死,待到来年春天,河水解冻,虫孑复苏,春风骀荡,公园里叉会是一片繁花似锦。就像这梅花大鼓,有杨菲这些执着艺术的人在辛勤付出,有韩坤彤这样的后来者不断顶上,梅花大鼓必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终将有一天会院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盛况:“香车宝马夜不寐,满城只为听梅花。”据《北京纪事》整理
其他文献
不经意间打开尘封的记忆,整理记忆的历史碎片,有五个姐姐,五朵金花合影的照片赫然入目。那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都是用胶卷拍下的,所以当时的照片依然很好保留着。青春似流水,光阴带走那段故事,却带不走美好的回忆,往事在脑海里渐渐地清晰起来。  时光应该穿越到1995年大年初二,出嫁的姐姐们都携夫带子回来给母亲拜年,其余时间大家都难得聚在一起,难得聚的那么齐,一时大人说孩子闹、鸡飞狗叫,热闹非凡,把我们家的
期刊
林纾(1852 -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伶福州市)人。是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他是光绪举人,博学强记,诗、文、画俱佳,有“狂生”之名。  值得一提的是,林纾并不懂外语。他翻译的《茶花女遗事》和其他一些西洋小说,都是请懂外语的人把大概意思讲给他,然后,他再用一笔漂亮的桐城古文写出来。  1919年,这位老先生根据自己做的一个梦,写了篇名叫《妖梦》的小说,当然是用文言文
期刊
我从小喜欢音乐和电影,1972年和同学一起创办文工团演出样板戏,1982年开始自学摄影,1987年参加电影《黑楼孤魂》拍摄,开始多机位拍摄技术探索。1994年到英国伦敦访问电影《魂断蓝桥》,叉名《渭铁泸桥》故事发生地,感受电影的魅力。多年前,我还应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组邀请,参加了当年春节新春总决赛华侨专场节目录制活动。星光大道节目组还招待我们参观了故宫,还专程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此后還
期刊
人们熟悉“雪莱”的名字,通常是指珀西-比希-雪莱,因为他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他的夫人玛丽·雪莱,人们却不熟悉。事实上是她通过编纂《雪莱诗集》,成就了雪莱之名,而她自己则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上第—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为《科学怪人》),从此科幻小说登上文学舞台,她也成为“世界科幻小说之母”。  童年的坎坷经历  1797年8月30日,玛丽·雪莱出生于伦敦的波勒根村。她的父亲是小有名气的政
期刊
章士钊二十出头就做了《苏报》的主编,后游学英伦,归来后又自创了《甲寅》杂志,这是一个反对白话文运动的舆论阵地。他还写过一篇《评新文化运动》发表在《新闻报》上,把批判的矛头直指胡适,并点名要胡适回应。胡适看后一笑说:“章公此文,不值一驳。”  数年后,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章士钊与胡适相遇。宴后二人合影,并各题诗一首。章詩如下:  你姓胡来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你不攻来我不驳,双
期刊
20世纪初,费穆出生在上海的书香门第,祖籍苏州。虽然没有晋身过高等学府,却勤于自学,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10岁时,随父母搬到北平,费穆被送到了天津法文高等学堂学习法语,并自学了英、德、意、俄等多种外国语,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就始于那时。  “一个导演即是一部影片的作者”  费穆的头三部电影作品,女主角都是阮玲玉。1933年,27岁的费穆第一次执导电影《城市之夜》,那时的阮玲玉已颇有些名气。《城市
期刊
宋高宗每顿饭都要摆上两双筷子和两只勺子,其中一双筷子是公筷,一只勺子是公勺,凡是他认为自己爱吃而且吃得完的饭菜,都先用公筷和公勺分到一个大盘里去。  提及“公筷”,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现代的观念,其实,“公筷”古已有之,最初提出這一倡议的是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  提及“公筷”,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的饮食历史渊源。南北朝以前,中国人还没有
期刊
2017年諾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童年是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度过的,父亲在保险公司有着体面的工作,而母亲则是一位老师。除了他,家中还有两个弟弟为伴。  在最普通不过的家庭,理查德-塞勒的成长之路也没有过多名校加持的成分。1967年,塞勒毕业于凯斯西储大学,并获得了经济学学士的学位;随后,塞勒便来到了罗切斯特大学,在这里,他完成了研究生与博士的学业,只不过这两个学位分别是文学硕
期刊
现在您参观故宫博物院,从午门进,神武门出,都在中轴线上,而神武门也是故宫博物院中轴线上一个重要节点。在2017年春节前期,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游客在从神武门离去时,会发现神武门口搭起了脚手架。原来,这是在修缮部分边框脱落的“故宫博物院”匾额。  神武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外墙所嵌“故宫博物院”五字匾额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71年题写,40多年来已成为故宫博
期刊
仁宗宠幸宫中的尚美人和杨美人,尚美人恃宠而骄,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对皇后不恭敬的话,皇后不胜愤怒,起来打她的嘴巴,仁宗赶紧跳起来去救,皇后误打中了皇帝的脖子。  古代男尊女卑,男人要鬧离婚通常是很简单的,只要指责妻子犯了“七出”之过,不用什么证据就能办到。然而,古代也有一种人要离婚绝非如此简单,这种人叫皇帝。  宋仁宗和郭皇后两人并不是自由恋爱,而且办结婚手续的时候仁宗并不情愿。选择皇后的时候,仁宗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