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最初存在宗旨为保护房屋承租人生存权利,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非但没有尊重此原则立法精神,反而更加严重损害承租者利益,并且忽视房屋所有人与新继受人利益,激发了三者矛盾之争。随着整个社会公平意识的提高,我们不仅需要以更加合理方式尊重制度存在宗旨,保护社会最底层者居住利益,更需要协调房屋出租人、承租人与新继受人之间利益关系,淋漓尽致地发挥上述制度效用。
  关键词:利益纷争;房屋买卖不破租赁;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2-0104-02
  作者简介:高文惠(1992-),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系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
  一、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继受人之间的利益纷争
  居住是每个人在激烈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目标,在此背景下孕育了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但上述制度法律规定不完善,在出租人、承租人、继受人之间出现众多利益纷争,使两种制度作用大打折扣。
  (一)各大城市仍存在供不应求、租金高昂状况
  五年前相关部门对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统计已经达到1.6亿的状况下,联系当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的宏伟目标,使各大城市房租赁呈现供不应求加之租金居高不下境况。出租人为自己利益最大化会与有潜力的买受人私下磋商提高租金逼迫承租人挪出房屋,使买卖不破租赁制度形同虚设,无法保护人最基本生存需求。
  (二)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与房屋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存在冲突
  我国存在房屋承租人与共有人两种优先权,但没有两者优先权发生冲突时,如何选择适用的相关规定。查看现有案例,法院更愿意保护共有人权利。房屋买卖不破租赁制度的目的是为保障弱者生存利益,但上述现象与该宗旨相违背,这无疑会激发出租者、承租者与继受人相互矛盾。
  (三)我国法律层面登记制度缺失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于租赁的房屋应登记的描述,但不是效力性规定,当事人是否登记不会影响租赁合同效力。如果该行不涉及继受人无伤大雅。一旦涉及第三人,没有登记信息而出卖人又隐瞒信息,必定会影响买受让对房屋的使用利益。不难想象,在带气继续履行先前合同的继受人,难免会对承租人摆出颐指气使的态度,这必定会使三者矛盾炙热化。承租人不仅居住利益得不到保障,还默默承受来自各方给予心理上压力。
  (四)对出租人信息通知义务缺乏规制
  《合同法》230条提出出租人有责任将房子欲转手的事情告知买受人,将房子出租状况告知购房人,但此条缺失消极法律后果并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这两项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最优效果与出租人告知责任的履行效果有莫大关系。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市场里,为获得金钱利益,房子出卖者更愿意向买受者发出友好信号弹,采取私下磋商手段提高租金方法,故意制造房屋承租者与买受者之间种种不同等假象,如果上述状况无法缓解必然导致三者利益冲突。
  二、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继受人相互利益协调
  住房问题仍是国家安定与否的瓶颈,能够在大千世界安身立命是每一个人的追求。我们不能像判例法国家一样,以判例的形式详细规定该制度,但可以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从源头上协调三方利益。
  (一)对承租人利益进行更深层次的保护
  1.城乡户籍一体化下对低保户承租人利益保护
  2015年城乡户口一体化改革,吸引更多人员进入各大城市,对于一无所有的他们只能靠承租房屋解决居住问题,但昂贵租金使他们望而却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廉租房制度,注意廉租房制度适用人群的扩大,使更多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国家福利的庇护。使低收入人群不至于由于买受者与出租者暗箱操作无法租房。因此应该将廉租房制度与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与承租者先买权相结合,使三方当事人的利益纷争减少。
  2.学习推定驱逐制度保护承租人居住环境
  居住问题不仅包括有无居住处所,在当今时代下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居住环境。现行法律只有合同法中象征性规定出租人具有维修或者提供适合约定用途房子的义务,并没有具体涉及房子所有者提供适宜居住环境的责任,更不用说对出租人没有做好提供适居房子的情况下,承租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居住利益的规定。美国19世纪就开始关注居住环境,并将由于房子所有者没有为承租者营造适宜居住环境而使承租人无法继续居住确定为推定驱逐原则,以此来保护承租人的利益——赋予其解除合同或者减少租金的权利。我国虽然不一定引进推定驱逐这个制度,但是可以对出租人没有尽到提供适宜居住房屋责任时做出否定性法律后果界定——要求房子所有者为承租者营造适宜居住环境或者是赋予承租者减少租金或者解除合同权利。既能保障承租者居住利益,又能使承租者、出租者、买受者在相对公平的状态下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3.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优于房屋共有人优先购买权
  我认为租赁权属于有权占有,我国法律既然承认占有保护请求权,并且从物权返还请求权仅针对无权占有人的规定看,对于占有的保护并没有比对物权保护的程度更低。并且基于这两项制度本就是为弱者居住利益维护,因此在此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使前者优于后者。
  (二)对买受人与房屋新继受人利益的保护
  1.登记对抗原则逐步建立
  公示公信一直是物权法秉承的重要原则。既然租赁权是基于法律对有权占有保护而承认其对抗效力。不管是出于占有是变异物权的特质还是其外在对抗效力,都需要对房子租赁行为界定公示方法。既然在法律上承认房屋买卖不破租赁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就应该在法律高度上而不仅应该以行政法规的层面上规定登记。为了保护新买受人知情权,原则上应该坚持登记对抗原则。
  2.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与房屋买卖不破租赁的协调   《合同法》229条使用与230条需要进一步协调。笔者认为,房虽被租,但是出租人仍是房屋所有者,所有出租人继续具有处分权能,仍可以处分此房,但是由于出租人肩负提供适居义务,因此在房被转手前,要在法定有效期告知承租人,如果承租人有意愿在与第三者相同条件下购买,首先应该满足承租人购买意愿,如果承租人不愿在相同条件下购买就应该保护买受人利益,不能为了房屋承租人生存利益维护而影响商品市场流通。《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118条已经被废止,但是“应该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者”中的三个月仍然可以为合理期限确定提供参考标准。在这个合理期间内,如果出租人通知了承租人,告知房屋需要转让的需求,如果承租人在此时已经获得购买了房屋的能力,承租人可以优先购买此房屋,既保障自己了生存利益,又便利了出租人,使其无需寻找下家转让房屋,这虽然是一种房屋租赁、买卖中最令人满意方式。但是此时,承租者仍然无力购买房屋,而房屋拥有者有急需转让房子,根据承租者拥有地优先购买权,出租人需要给予承租人因为其转让房屋所造成的损失,那么获得经济补偿的承租人仍然可以继续寻找将要租赁的房屋,而出租人也可以按照其意愿转让房屋,这样既变相维护了承租人的利益,又能按照出租人的意愿流转房屋,并且房屋买受人也可以获得无权利瑕疵的房屋,可以不受原租赁合同的限制,可以享受买卖合同带来的全部利益。因此,在房屋所有者按照《合同法》230条,尊重承租方优先性权利,就不该受此原则束缚,因为该原则的适用已经切实保障了承租人利益,如果在该情况下,仍然适用该原则,无疑会影响商品自由流通而忽视租赁市场其他参与人的利益。
  三、结语
  居住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虽然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与承租人优先权确立宗旨为保护社会低收入者基本居住需求,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之处,不仅没能切实实现该宗旨,还损害了承租者、买受者利益,使三者矛盾激化。因此我们可在户籍改革大背景下使更多低收入者获得国家福利庇护,学习美国推定驱逐制度,改善居住环境,使承租者利益获得最大程度保护。同时应该通过登记对抗公示方法与两者制度内部协调,保护出租者、新买受人利益,最终使三方当事人利益达到最大限度平衡,房屋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鉴.用益物权·占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六)[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类似代替他人考试这样的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高考、司法考试等影响力较大的考试中。考试作弊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的考试制度,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使得广大遵守考试秩序的考生极为不满,社会影响恶劣,引发各界对于考试作弊行为应否入刑的思考。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三个罪名,填补了立法空白,本文将对其中
摘要:近年来由于兰州市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家庭养老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更适合目前的养老形势,甘肃省兰州市为了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其无法良好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F842.684;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
摘要: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引发全世界对网络空间安全讨论的热潮,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通过网络攻击侵犯他国主权的事情也屡见不鲜。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网路行为的原则和主张,积极地寻求国际合作以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立法的进展,彰显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对网络空间安全规则制定的决心。《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草案)作为较全面和科学的网络空间安全立法的体现,具有实践意
摘 要: 公证就是证明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有人将公证事项认定为“客观事实”,将公证要求认定为“客观真实”,从而无端地加大了公证的风险与责任。本文从真实性、客观,到客观事实、客观真实,再到法律事实、法律真实,进行不同认识与概念的比较分析,最后建议统一公证过错责任规则、明确公证无过错免责规则。以法治精神规范公证责任、提高公证质量。  关键词: 法律事实;法律真实;无过错免责  中图分类号:D92
摘 要:“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这句谚语在当今社会的民间依然不断被人们所提起和践行。从古至今,中国传统礼法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底层社会的表象里不断浮现。人们对于道德的至高崇尚与现代法治权利意识的淡薄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中国社会法治精神在社会中的建设迫在眉睫。从而作为法治精神内核的挖掘和建构不得不成为当今社会所要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法治;精神内核;道德;立法精神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服务方式运用到了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法律服务,以向客户提供法律知识和相关信息作为服务内容,目前以线下发展为主,而跨境法律服务亦是如此。而本文欲以APP为平台,对法律信息跨境服务在网络上如何推行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探索一种适合跨境法律服务在网络上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法律信息;跨境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G258.5文
摘要:近年来,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使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进程放缓,区域贸易协定和WTO的关系也成为了焦点问题。而201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使学者对如何基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参与区域主义的讨论愈加激烈。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今天,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简称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简称TTIP)投资规则主动对
摘要:信任危机的时代人人自危,情妇成为反贪工作中一大强有力的推手,妻子在法庭上证明丈夫有罪,此举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是否也符合价值理性的考量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论证了“近亲属不被强制出庭作证”条款的合理性,并建议强化该思想,赋予近亲属在特定案件中的拒绝作证权,使法治的篇章亦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关键词:亲亲相隐;人性关怀;法治精神  中图分类号:D9200;D9252
摘 要:犯罪构成要件,在刑法中指的是判断成立犯罪行为的要素之集合;而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自形成之日起便开始了百家争鸣。本文中,笔者从逻辑角度分析“四要件说”“三阶层论”之实质性异同,以此为视角进行反思,解释“四要件说”犯罪构成中的出罪  机能缺失问题。  关键词:犯罪构成;域外考察;出罪机能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1-0268-01  作
摘要:关于对物防卫的范围,国内的学者大多针对全部物的侵害做讨论,或者单就行为人故意、过失驱使动物侵害防卫人的情形讨论,这种讨论过于简单化,不能考虑到所有对物防卫的情形。关于对物防卫的法律性质,国内及日本学者一般都是在讨论“不法侵害”的含义中进行的,但是在我国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中,要求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考虑我国的刑法语境,重新审视对物防卫的法律性质。  关键词:对物防卫;动物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