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消极自我标签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消极自我标签;初中生;活动设计
  【活动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绘本故事《你很特别》。书中讲述了一群被称作微美克人的小木头人,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情:互相贴贴纸,金星星代表赞扬,灰点点代表批评。故事里的主角胖哥被贴满了灰点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各方努力之下他找到了木匠伊莱,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成功撕掉了身上的所有灰点点。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辅导过的一位学生,一个总是表情灰暗、讨厌自己的孩子。而且这样的问题并非个例,现实中不少家长经常在孩子间进行各种比较,学校不少活动也有比较的成分。这些比较虽然会带来一定激励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孩子们给自己贴上了消极标签,如不断暗示自己“我很差”“我不会”“我不行”,等等。这种消极标签会让人变得自卑,看不到自身优势,进而影响学习状态和人际交往,阻碍个性成长和学业进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自我认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自我标签属于自我认识的范畴,有积极标签和消极标签的划分。本节课以消极自我标签为切入点,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设计了“探索夸尔特标签”“帮助夸尔特村民小蛋”和“打败夸尔特诅咒”等活动,从发现到体验,从理解到感悟,从实践到反思,引导学生重新探索自身的消极标签,掌握改写消极标签的方法。
  【活动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一般是12~13岁,刚开始跨入少年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由于知识经验积累不足,理性思维发展有限,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容易把他人特别是同伴对自己的判断当作客观事实,由此产生自我标签。我在实际的学校咨询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消极标签多来自同伴或家长对其身上生理、心理、学业、特长等方面的消极评价,例如“脑子笨”“数学差”等,这些消极标签导致学生在学习、人际等方面承受一定的压力,陷入迷茫和困惑等不良情绪之中。因此,引导这一阶段的学生审视消极自我标签,并赋予其正向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得到更好成长。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消极自我标签,了解消极自我标签的负面影响。
  情感目标:体验消极自我标签带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以及改写标签后的愉悦。
  技能目标:掌握改写消极自我标签的三种方法:转换优点法、展望未来法、增加对策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消极自我标签带来的危害。
  难点:学会改写消极自我标签的方法,并且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方法】
  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学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探究法等。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准备】
  制作学案、多媒体课件,笔。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夸尔特村的故事
  (一)情境创设
  从前有个村子叫夸尔特村,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小木头人,村民们虽然都不会说话,只能通过贴标签来介绍自己和认识别人,但他们依旧过得非常幸福,无忧无虑。可是,突然有一天,夸尔特村受到了神秘的诅咒,村民们变得非常在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总是垂头丧气的,身上贴满了很多“夸尔特标签”,感觉再也快乐不起来了。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夸尔特村参观,大家先猜猜“夸尔特”是什么意思?
  生:是“quiet”的意思,木头人不能说话。
  师:猜对啦,我们现在就是夸尔特村的村民,在这节课上请时刻记住自己木头人的身份,不能在课堂上大声喧闹哦!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另,初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未形成规则意识,上课比较吵闹,利用“夸尔特=quiet”的隐喻,提醒学生维持课堂纪律。
  (二)认识夸尔特村村民“小蛋”
  师:我们要正式进入夸尔特村了,一起来看看遇到的第一个村民是谁?
  这位村民叫小蛋,我们来看看它身上的“夸爾特标签”。
  二、团体转换阶段——探索“夸尔特标签”
  (一)制作你的“夸尔特标签”
  师:其实每个人都不完美,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也像小蛋一样,对自己有很多消极评价和负面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来源于自己,也可能来源于别人,而这些消极评价一点点地累积下来就会形成消极标签,这就是“夸尔特标签”。
  接下来,请同学们参照小蛋的“夸尔特标签”,制作自己的“夸尔特标签”。认真思考一下自己身上存在哪些让我们深受困扰且很想改变的消极标签。
  (二)听听“小蛋”的心声
  师:小蛋似乎想和我们说些什么。虽然小蛋是木头人,不能说话,但木头人之间是可以通过脑电波传话的,所以我们来听听小蛋的心声吧。
  播放音频:大家好,本来遇到大家应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可我好像再也开心不起来了。我总是感觉自己浑身都是缺点,我什么都不会做,长得不好看,性格也不好,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不对,再怎么努力都不会被喜欢,每天都觉得自己是灰蒙蒙的。
  (三)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
  师:大家觉得小蛋的心情怎么样?
  生:它很伤心很难过。
  师:有多少同学也曾经有过这种感受呢?小蛋的伤心难过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什么影响?
  生:心情不好就不想学习了。小蛋觉得自己数学成绩差,那它可能就不想再学数学了,“破罐子破摔”。慢慢地,在生活中也变得没自信了,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喜欢,整天就垂头丧气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回忆自身的消极标签,体验由消极标签引起的消极情绪。以小蛋的心声故事,结合学生对自身消极标签的体会,引出消极标签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三、团体工作阶段——打败“夸尔特诅咒”
  (一)谁是“小蛋”
  师:老师现在要跟大家揭露一个秘密,其实小蛋就在这里,在我们班级里。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学生反馈。(略)
  师:大家都猜错啦,一起来看PPT大揭秘。
  PPT展示:(夸尔特标签上的姓名变化)小蛋→蛋类→丹蕾。
  (二)改写消极标签的方法
  师:其实老师就是小蛋,老师也是夸尔特人,也被神秘的诅咒困住了,身上贴满了消极标签,总是觉得自己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很多时候也会不开心。
  1.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消极标签进行改写。
  师:那有没有同学可以来安慰一下老师呢?
  生1:老师你不是一个胆小的人,你来到学校工作,承担这么多压力,是一个很勇敢的决定。
  生2:老师虽然长得比较矮,但是你有气势很自信。
  生3:老师你不会画画可以去报班学习,将来肯定能学会的。
  2.介绍三种改写方法:转换优点法、展望未来法、增加对策法。
  师:谢谢各位同学的夸奖和帮助,老师好像变得开心了一些。可是,要打败诅咒还需要更多的能量,听说山顶的小木屋里有解开诅咒的法宝,我们快去看看吧!
  PPT展示小木屋和小精灵的图片。
  播放音频:你们好,我是守护夸尔特村的小精灵。听说村民们受到了可怕的诅咒,我这里有解开诅咒、帮助大家改写消极标签的三个法宝,分别是转换优点法、展望未来法和增加对策法,村民们快来试试看吧!
  转换优点法:发掘自己的另一面,改写消极标签。如“我很胆小”可以改写为“我小心谨慎”,再如“我长得矮”可改写为“我娇小可爱”。
  展望未来法:把目光聚焦于未来,不给自己设限。如“我学不会画画”可以改写为“我只是暂时没学会,未来肯定能学会”。
  增加对策法:多思考应对方法,扭转消极标签。如“我数学成绩差”可以改写为“我要多做数学题,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三个法宝”打败诅咒
  师:刚刚小精灵帮助老师改写了老师的“夸尔特标签”,成功解开了老师身上的诅咒。接下来请村民们也试着使用三个法宝来打败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诅咒吧!
  1.运用三个法宝,为自己改写消极标签。
  2.运用三个法宝,顺时针为小组内其他同学改写消极标签。要求:改写的内容要符合实际生活,不是单纯地夸奖自己和对方;改写的内容尽可能多,不必拘泥于某一改写法。
  3.全班分享。按学号抽签展示五人,邀请学生大声念出改写后的积极标签,适时表扬改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从体验活动回到生活实际,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改写消极标签的三个方法,赋予消极标签积极正向的意义,并将之转化为自身改变的动力。
  四、团体结束阶段——分享“夸尔特”心收获
  (一)提问收获
  师:恭喜同学们解开了“夸尔特诅咒”!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對自己有没有新的发现?在未来会做些什么改变吗?
  (二)全课总结
  师: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但同时,每个人都是在不完美中成长起来的。发现自己身上的“不好”,其实就是我们迈向“更好”的第一步,如果发现自己被“夸尔特诅咒”束缚住了脚步,请尝试从积极和成长的角度来改写自己的消极标签,发现改变的可能。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让学生畅谈收获。最后,教师总结升华课程主题。
  【板书设计】
  改写消极自我标签
  ——夸尔特村的故事
  (一)探索你的“夸尔特标签”
  (二)听听小蛋的夸尔特故事
  (三)三大法宝打败“夸尔特诅咒”
  1.转换优点法
  2.展望未来法
  3.增加对策法
  【专家点评】
  该课的选题源自设计者的实习经验,设计者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这种选题和设计思路往往能够较好地解决现实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且能够体现设计者的创新。全课设计以绘本为媒介和灵感来源,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围绕“改写消极标签”这一主题,开展了“探索夸尔特标签”“帮助夸尔特村民小蛋”和“打败夸尔特诅咒”等活动。做到了主题活动和故事情节的有机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夸尔特名称与课堂纪律管理的结合中就可以发现设计者的用心。实践证明该课实施时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真实地参与到消极标签的探索活动中来,但也有部分学生担心写下自己的缺点会被同学嘲笑,有个别同学说自己没有缺点,写出来的消极标签空洞不真实。今后在课程设计的完善中还需减少“消极标签”“负面评价”等名词的出现,用“夸尔特标签”“夸尔特诅咒”等代替,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表达,将消极标签和负面情绪一般化,营造更安全和真诚的课堂氛围。
  点评专家:黄喜珊,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导师组组长,新师范教育教研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组组长,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张镜,以明察称。于僚属,皆以本官之言行绳之,有一言一行不合,即予重处。  尝谓僚属日:“人之立身,以忠信孝悌为本。无本,即行同禽兽矣。”有教谕即晓谕诸生,日:“孝悌忠信,立身之本。人之异于禽兽者,端在此。”  镜闻之,召教谕,责之曰:“吾言忠信孝悌,尔何言孝悌忠信?以忠信置孝悌之后,是导人先家后国、先父后君也。”斥逐之。  又尝偕僚属踏雪寻梅,赋诗曰:“雪里精神真堪敬,令人一见一陶然。”僚属忖镜喜
出国前常听到一些学者发感慨,说依靠中文书籍搞研究工作,要比外文书更难一层,因为几乎所有的中文書籍后面都是不加索引的。当时对此并没有多想,满以为人家是拼音文字,把书稿往计算机里一送,一份索引就编排出来了。  现在到美国来念书,这才发现事情并不象我想的那么“神”。许多工作还需要人去做。近日里我帮一位教授编一部书的索引,由此想到这项工作在中文书籍的印制过程中同样可以完成。  在一部书稿印出校样并基本改定
王世襄和他的《髹饰录解说》    《髹饰录解说》,精装一册,仿“黑光漆”的书衣,朱色题签,笔意厚拙凝重,朱桂辛(启钤)先生所书。这就是王世襄同志于一九四九年开始编写,一九五八年初稿完成,后又多次修改补充,前后经历了三十多年才得正式出版的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专著。  我和世襄是总角之交。他的母亲画家陶陶女史金章,以擅长花卉鱼藻名世,与我的母亲是画中二友,十分相契,有通家之谊。抗战期间,我和世襄都客居四
〔摘要〕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一直致力于打造系统化网络模式,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了“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培养幸福人生、开发心理潜能和完善积极人格为目标,通过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网络模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全人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验;系统化网络模式;积极心理学;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去年,一场以现代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与成功教育为主题的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儿童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当年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的孙云晓先生与大家一起探讨了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孙先生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三个方面讲解了现代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近千名学生家长和学生参加了活动。记者对孙先生就青少年如何成才进行了专
摘要:《成本会计》课程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中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应用性突出的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在成本计算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表格和计算公式,现有的教学手段使得该课程的教和学都很累且效果差。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及体会,阐述了如何用T型账户帮助《成本会计》中关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教学,并引申说明《成本会计》教学中很多相关内容都能借助T型账户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本会计;辅助生产费用
系统论、控制论可以成为历史研究者的工具    我和刘青峰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及其长期停滞原因的研究中深深感到,把控制论、系统论的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来,是很有意义的。  过去历史研究的方法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运用“单纯因果分析”和“归纳法”的阶段。这种方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在进行整体研究,特别是剖析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互为因果的历史现象时,就会发生困难。  就拿中国封建社会停滞原因分析为例。
〔摘要〕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受欺凌者年龄层次不断降低,欺凌性质不断恶性发展。初中是校园欺凌的高发阶段,调查了解特区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特质,主要欺凌行为以及初中生对欺凌的认识、态度等,有助于建立防范机制,预防和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为此,对厦门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关键词〕校园欺凌;初中生;特区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
一、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其必要性   高中文理分科由来已久,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自清末引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后,我国开始接受西方知识分类系统,将其纳入系统化、学科化的教学之中,逐渐形成高校分科招生考试及中学文理分科制度。文理分科是高中课程分科教学的典型代表,它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与客观需要。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权。这里的“适当”,一是指时
从古至今,哲学上的论争经久不衰。大凡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几乎无一不想以自己精心构筑的理论体系一举结束这种局面,但结果非但未能如愿,反而使争论变本加厉。十七世纪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目睹自然科学和数学结束争端的明快办法,即按某公式计算一下双方论题所依据的数据,就此一决胜负,颇为向往。他期待着有一天,当怀有善良意愿的人们发现相互之间的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说:这里是纸和笔,让我们来算一算吧。莱布尼茨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