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freedo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着重在字词的识记、内容的剖析、意义的掌握及文章写法的研讨上下力气,更多注重书本知识,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特点是:课程短,课文多,分类细,要求高。主要的教学模式便是在总体上,将课程设为必修和选修,下面有模块、模段,再下面便有单元、课题、框题、题目等多个小的分块。限于语文必修课每个模块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而应是学习的引导者,是和学生平等的、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一员,是学生学习中的良师益友。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这样的角色定位,能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培养的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离开了教师也不会陷于茫然。
  
  二、教师教法的转变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特点,研究课题,开展活化教学,把新的教学方式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当中去。让学生学习研讨每一节课,要求他们动脑思考,并用实际的语言表达叙述,在开放、有序的课堂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吸引人的环境。叶澜老师在论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时指出:“我们的认识是,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以此来体验自尊和责任感;支持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观念,即使是不适当的观念,也不要立即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它;当学生表现不佳时,要理解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时论结果进行恰当的总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并且都能表现出创造性。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思维活跃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大胆地去想象、解决问题。一节课上,有老师讲课的时间,也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及师生互动的时间。这种上课的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同学、老师能在这活跃的气氛中学得更多,学得更深。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具备内在的学习动机,即“想学”;有一定的心理接受能力水平,即“能学”;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即“会学”。学生初步形成了同学间的合作学习的探究形式,学会发现问题,共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优势互补。在研讨中,课堂不会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每个人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彼此间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活用,要融入自己的课堂智慧。必须承认,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与高中的学习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没能够真正形成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迫切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促使他们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教学处理上,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首先是教学的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组织教学。经典篇目所包含的课程资源是最为丰富的,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篇目的教学时间尽可能保证,该上到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不能机械地局限于规定的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充分利用经典篇目的教育价值,不仅指导方法,也落实知识与能力,更要充分发挥其情感熏陶的育人价值。在对待略读课文时,主要指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可能综合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素养的培养,以便发挥教材的最大课程价值。在选修课程上安排一些基础知识,能让学生为后来的知识点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单元、课题、题目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方便、更乐意去接受知识,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而选修模块中,学生能够发挥各自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到极致。这样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为学习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框架。
  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效果应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习题、学生的自我拓展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并重,使学生学会语言的具体运用,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建构完整的知识树,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走进新课改,决不应该只是为应试教育披上一件漂亮的新外衣。新课改是理念、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惑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正如《创造宣言》中所说,教师是雕塑家,而雕塑的对象是学生,一旦失败,“万象俱废”。我们只能尽己所能,把我们能够做到的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符洁)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字斟句酌,体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
郭汉尧在绥阳县成立吉帮金银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了绥阳金银花产业大发展。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它是中国教育的一场革命。但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致使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很多方面与新课程的宗旨相矛盾、相冲突。作为新课程的施行者,根据本人多年的经历和对现行教育弊端的思考,笔者认为新课改应重视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一、新课改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在中小学校,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缺失,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数量庞大、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微媒体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新型载体,在促进数学教与学,获取学习实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
生命,由于其开始时的来之不易和结束时的岌岌可危,愈发显得无比的神秘和珍贵。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中,穿新鞋,走老路,口惠而实不至,心动不见行动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1)教师独自表演,是播放机,学生被迫倾听,成录音机。(2)教师主宰课堂,煞是权威,学生被动静听,无奈跟班。设计问题,数多质劣,要么不假思索随口答出,激不起思维的浪花;要么冥思苦想,两目茫茫,挫伤思维的积极性。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斩断病根,走出误区是当
摘要:探究学习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的过程。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必须找准探究起点,顺应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必须把握探究重点,科学设计探究过程;还必须注重知识的再创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掌握了探究知识的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有效;探究;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数学课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探究学习
教师在课堂的听力教学设计上,应根据听力内容和学生水平灵活处理教材,注重听力技巧的训练和学习策略的培养。通过四个教学案例,谈谈初三英语听力教学的设计问题。
任务型教学法是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交际化的外语教学法,与此相适应的任务型教材以任务为中心展开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因
近年来,上海市历史高考试题一直都以立意新颖,形式灵活,彰显新课程基本理念等特点而备受历史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的关注和好评。的确,上海卷历史高考试题无论在命题角度、考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