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里根是二流演员,而我是一流的”等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新中国的曲艺团体第一次来到香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到来,在香港刮起了“侯旋风”,他每天都会被记者和闪光灯包围,要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记者问侯宝林:“我们怎么用英文解释相声?”侯宝林回答:“有声的漫画。”那位记者穷追不舍:“那怎么解释漫画呢?”侯宝林回答:“无声的相声。”侯宝林的回答让在座的人钦佩不已。
   一位西方记者问:“侯先生,您说的是普通话,香港主要讲广东话,您说的相声香港人能听懂吗?听不懂,会有人来看您的演出吗?”侯宝林答:“凡是来的都听得懂,凡是听不懂的都不会来。”
   儿子侯耀文曾经讲述了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一件小事。上世纪80年代,作为电影演员的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一些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持有偏见的人便以此为话题,经常调侃中国的演员。一位西方记者故意问侯宝林:“您是相声演员,里根也是个演员,但是他当了总统,您认为您也能有此殊荣吗?”侯宝林平静地说:“里根是二流演员,而我是一流的。”
   陈毅激动得连军帽都甩到了台上
   1949年5月10日,丹阳城南的大王庙,三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在会上做入城纪律报告。他提出:“我们野战军的‘野’,在城市不能‘野’的。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前奏,是见面礼。”有到会者看到,陈毅在讲到“在城市不能‘野’”时,非常激动,连军帽都甩到了台上。
   齐白石:“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
   一次,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声称:如果齐白石能画一张画给他,他就退回齐白石被没收的全部存款,并馈赠金条20根。齐白石听说后,画了一幅画派人送往王宅。恰巧,王克敏正在官邸举办寿宴,得知齐白石送画为他祝寿,喜出望外,谁知拆封一看,是一张《群鼠图》,题词曰:“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炧灯残天欲曙,寒夜已过五更鼓!”
  
   华罗庚:“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求学位的”
   1936年,24岁的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剑桥的一年中,华罗庚完成了11篇论文,每一篇都可以得到一个博士学位。但华罗庚不愿读博士学位。他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求学位的。”后来,华罗庚受邀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员,该校同样希望华罗庚能申请他们的博士学位,华罗庚再次婉言谢绝。后来,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华罗庚成为一代数学大师。
  
   冯友兰:“清华有三种人物:神仙、老虎、狗”
   “清华学校”最初是外交部的附属机关,校长之上还有“太上校长”——董事会,内部职员地位高于教员。1928年,由教师组成的“教授会”向政府要求:1、撤销董事会;2、将清华纳入教育系统;3、批准清华改制,正式成立清华大学……要求均获批准。此后,“教授会”实权增大,据哲学家冯友兰回忆:“当时有一种议论,说清华有三种人物:神仙、老虎、狗。教授是神仙,学生是老虎,职员是狗。”
   胡庆余堂:“戒欺”匾一挂137年
   杭州胡庆余堂已有137年历史,创始人胡雪岩曾亲笔为其题写“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1981年,胡庆余堂进了一批珍稀麝香。当时,滋补药品“人参再造丸”和治疗性药品“六神丸”都等着麝香下料,就利润而言,后者远不及前者。但胡庆余堂却把这批麝香全部投入了“六神丸”,只因为“六神丸”是城乡居民夏令必需品。
   辜鸿铭:“不像你们西洋人专务外表”
   民国大师辜鸿铭居北京时,洋人络绎来访,都说:“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一次,英国作家毛姆来访,抱怨辜鸿铭的油灯太过昏暗。辜鸿铭说:“我们中国人讲求明心见性,其灯自亮,不像你们西洋人专务外表。”
  
   疯狂日军亲身体验毒气
   二战中,侵华日军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化学武器部队——“516”部队。据该部队人员战后回忆,每个加入这支部队的人都要亲身体验毒气。有一次在讲堂上,军曹滕川及助手当场将毒气释放出来,队员们没人敢动。当十多分钟后门被打开时,讲堂内的人已被毒气呛得拼命咳嗽,头昏脑胀,眼泪、鼻涕横流,好不容易喘过气来,只听军曹和助手大声喝道:“好好记住,这就是毒气!”
  
   米芾:洁癖令人啼笑皆非
   宋代书法家米芾有洁癖。有一次,他奉命到太庙主持祭礼,由于嫌礼服上印染的图案显脏,竟将它们强行涤除,因此遭到朝廷的严厉谴责。米芾的洁癖还波及到女儿的婚姻。当时,有一位青年秀才姓段名拂,字去尘,正在择婿的米芾看到这个名字就喜上眉梢,对家人说:“既拂矣,又去尘,真吾婿也!”
  
   纪晓岚题亭额讽和珅
   清朝时,大臣和珅贪婪成性。有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请纪晓岚题亭额。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写下“竹苞”二字。和珅赶紧让工匠刻成匾额挂起来。一天,乾隆皇帝来游竹园,见到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和珅在一旁赔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嘛!”
   达·芬奇:“阻挠我的只是时间不够”
   画家达·芬奇还想做工程师、军事家、音乐家、数学家、哲学家、建筑师,他说:“阻挠我的只是时间不够。”他在给米兰大公多维科·斯福尔扎的自荐信中说:“一、我规划建造的桥梁轻巧、牢固、搬运便利,可用来追赶或驱逐敌军,也可抵御大火和进攻。二、在围城之际,我知道如何从城壕中切断水源,和如何制造工具攻城……十、在和平年代,我能建造公共建筑和民用房屋;我还善制作雕塑;至于绘画才能,我也绝不逊色于当今任何一位画家。”
  英国人为何给茶叶罐上锁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古柏有一次去拜访朋友。朋友不在家,威廉·古柏枯坐一天,忍无可忍,给她写了一封信:“您把茶盒钥匙带走了,让我一天都没喝上一口茶!”
   这个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郭丹英在《加了锁的茶叶盒》中记述的小故事,听来很好笑。为什么茶叶盒要加锁,钥匙要随身带呢?
   据说,英王乔治一世以前,英国家庭保管和冲泡茶叶大多是女主人亲自来做,仆人基本只负责烧水等辅助工序。18世纪后期,英国人还发明了一种能上锁的木盒,里面装上两到三个小茶罐。為了防止仆人偷偷喝茶,木盒的钥匙由女主人随身携带。
   原来,当时茶对英国人而言,是十分昂贵的舶来品,产地遥远且进口税费高达100%。在18世纪上半叶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个英国熟练工人一周的工资才能买一磅茶叶。作为稀缺饮品,家中茶叶被窃贼偷窃或者仆人私下偷喝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开始,女主人把茶罐藏在隐蔽的橱柜里;后来,茶叶盒上加锁的做法流行起来。
其他文献
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是一个亲切有趣的父亲,  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他用言传身教,  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梁氏后人的血脉  梁启超为梁氏门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的学识思想开时代之先,功业对后世影响巨大,还因为他使新会梁氏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家族。当人们惊讶地历数梁氏子弟的杰出成就时,心中会升起一个共同的疑问:是什么样的“秘诀”,造就了这样一个群星闪耀的家庭?  “我们的
期刊
天皇,日本的国家象征,神道教的领袖。自公元前7世纪以来,历126代君主更替,绵延不绝,造就人类有史以来最漫长的君主制度。   按照日本8世纪初编撰的《古事记》记载,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在神的庇佑下,建立了大和政权,于公元前660年即位,从此开启2000多年天皇世系的血脉之源。   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在大部分历史中是比较憋屈的。   公元858年,年仅9岁的清和天皇即
期刊
在给李蕙仙的信中,梁启超曾得意地说,他们的结合是  “美满姻缘,百年恩爱”。梁启超对王桂荃的文字  记述很少,说她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  家庭生活看似平常,却反映着一种生活理念。梁启超和两位夫人的相互尊敬和爱戴确保了梁家的安宁、祥和。两位夫人对梁启超的事业鼎力支持,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炼和积累,梁启超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欢乐的珍贵。李蕙仙温柔贤惠,与梁启超举案齐眉,她能顾全大局,有着“丈夫有壮别,不
期刊
她在人们心中就是顶级富豪的代表,很会花钱;  她和普通人一样需要纳税,是最会哭穷的欧洲王室成员;  她还有点儿“抠门”,王子弄丢了狗绳也被要求找回来  当地时间2019年6月8日,英国伦敦举行盛大庆典,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3岁官方生日。这次庆典有1400名士兵参加,仪式内容包含皇室巡游、阅兵仪式和飞行仪式,几乎所有英国皇室成员全部到场为女王庆生。   在此之前一个多星期,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期刊
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一个月内连续作了3次批示。  黄祖炎的家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失去了4位亲人,  毛泽东称他“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且忠诚可靠”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一些或明或暗的反革命分子不甘心就此灭亡,仍然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做最后的反扑,他们一次次将暗杀的枪口对准新政权的各级干部。1951年3月,毛泽东原
期刊
“走俄国人的路”  苏俄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并大力援助中国革命;  帮助培养了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干部;  直到大批苏联专家来华,中国人才真正见到他们的老师  苏俄,以一个师者的形象,启蒙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和援助了其革命斗争,并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友邦。1949年,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没有苏维埃领导下的共产国际的援助,我们
期刊
“日军数人闯入其宅,并用刺刀洞穿其大门数处。”  陈墨西和墨濡笔大书“此扉可作巴黎油画观”  九字于其上,众皆瞠目结舌,而陈墨西仍泰然自若  33岁的教师毛泽东很恭敬地介绍一位57岁的学生:“在座的有革命老前辈陈墨西先生。”这是1926年2月,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课堂上的一幕,共有800人参加讲习班,陈墨西是最年长的一位。   2019年,是陈墨西诞辰150周年。在今天,说起陈墨西,往往是因
期刊
陈昌浩说:“我房间里供奉了一尊‘菩萨’,  敌人准备进攻时,‘菩萨’就会告诉我。”  这位神秘的“菩萨”就是蔡威  在红四方面军抵达陕北的前一个月,一位三过草地的红军干部倒在了甘肃岷县一个叫卓坪的小村子里,年仅29岁。   长征途中,牺牲是经常发生的。但这名红军干部的牺牲,却在红军队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朱德、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许世友等红军总司令部领导人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都赶来为他送葬
期刊
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  “两国元首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这在大国交往中  绝无仅有,不仅书写了中俄元首外交的新篇章,  更有力引领着两国关系迈入历史最好时期。”  2019年6月5日,莫斯科動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上,一个中国小男孩挤到习近平身边问道:“这是您第几次来到俄罗斯?”习近平弯下腰来,亲切地对小男孩说:“我算了一下,这是2013年以来第8次到俄罗斯访问。”还有一个数字同样令人感叹,
期刊
北京曾专门成立首都突击围剿麻雀总指挥部  麻雀对于粮食生产的危害已经大大减轻  “除四害”中,应当把麻雀改为臭虫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国掀起了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当时为什么提出“除四害”?時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曾谈到,在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中,有很多是经由老鼠、苍蝇和蚊子传染的。解放前人民谋生都很困难,没有力量去“除四害”。仅1939至1948年,死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