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林为麻雀“平反”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曾专门成立首都突击围剿麻雀总指挥部
  麻雀对于粮食生产的危害已经大大减轻
  “除四害”中,应当把麻雀改为臭虫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国掀起了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当时为什么提出“除四害”?時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曾谈到,在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中,有很多是经由老鼠、苍蝇和蚊子传染的。解放前人民谋生都很困难,没有力量去“除四害”。仅1939至1948年,死于鼠疫的患者就有2.3万余人,疟疾患者每年就有5000万人以上。为此,党中央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十七条中提出“除四害”这一任务。
   很快,北京就掀起了“除四害”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1956年3月1日至9日,全市人民捕鼠14.5万余只。1957年12月,开展冬季“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市十个区就消灭老鼠和麻雀70万余只,其中老鼠33万余只、麻雀37万余只。
   在“除四害”运动中,涌现出很多捕鼠、捕雀高手。当时有个捕鼠模范,名叫刘振凯,先后捕捉老鼠1000余只。刘振凯是面粉厂的搬运工人,常常看见一袋袋面粉被老鼠咬破洞,撒了一地,他实在感到心疼,于是想尽办法捉老鼠。他用吃剩的馒头、麦粒作为食饵,但老鼠就是不上当。后来他换成苹果核,一下就捉到2只老鼠。原来面粉厂里的老鼠偷吃惯了面粉,用面食类做的食饵,老鼠根本不稀罕。
   随着社会生活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四害”名单也在更迭。麻雀退出“四害”名单的过程,更是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界平衡关系的逐步认知。
   1958年4月19日至21日,北京集中围剿麻雀,专门成立了首都突击围剿麻雀总指挥部,并发布了全面围剿麻雀的战斗计划。当时把麻雀定义为“害鸟”,主要是因为麻雀“与人争粮”。但一些科学家认为,麻雀的利害要用长远眼光看。
   有一篇《关于鸟兽的益害问题》的文章曾提出,一种鸟兽对于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需要具体分析,不能绝对化。鸟类学家郑作新、动物研究学家罗泽洵发表的《关于鸟兽益害问题的商榷》一文中写道:“就麻雀而言,对农作物为害虽大,但它在繁殖期主要吃虫,冬寒季节还兼吃杂草种子,因而还有一定的益处。”
   科学家们的意见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1960年4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特地对麻雀问题作了说明:“麻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粮食逐年增产了,麻雀对于粮食生产的危害已经大大减轻;同时,林木果树的面积大大发展了,麻雀是林木果树害虫的‘天敌’,因此,以后不要再打麻雀了,纲要所说的‘除四害’中,应当把麻雀改为臭虫。”
   大会批准了谭震林的报告,通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将此前修正草案第二十七条关于“除四害”的条文修改为:“从一九五六年起,在十二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臭虫、苍蝇和蚊子。”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蟑螂逐渐成为主要的家庭害虫,“臭虫、蟑螂”被并列为四害之一。之后,臭虫的危害逐渐减少,在“四害”中,臭虫彻底被蟑螂取代。
  (责编/王文彩 责校/林佳 来源/《一场全民参与的“除四害”运动:麻雀是怎么被“平反”的?》,侯莎莎/文,《北京日报》2018年4月27日)
其他文献
疫情不允许我们大意,防疫态度也绝不能松懈,  前线人员为我们划了一片安全区,  我们又怎么能辜负他们的努力!   一、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病毒概况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它与SARS(俗称非典)的病原体一样,都属于冠状病毒,但两者并不相同。      传染源   目前所见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
期刊
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是一个亲切有趣的父亲,  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他用言传身教,  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梁氏后人的血脉  梁启超为梁氏门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的学识思想开时代之先,功业对后世影响巨大,还因为他使新会梁氏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家族。当人们惊讶地历数梁氏子弟的杰出成就时,心中会升起一个共同的疑问:是什么样的“秘诀”,造就了这样一个群星闪耀的家庭?  “我们的
期刊
天皇,日本的国家象征,神道教的领袖。自公元前7世纪以来,历126代君主更替,绵延不绝,造就人类有史以来最漫长的君主制度。   按照日本8世纪初编撰的《古事记》记载,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在神的庇佑下,建立了大和政权,于公元前660年即位,从此开启2000多年天皇世系的血脉之源。   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在大部分历史中是比较憋屈的。   公元858年,年仅9岁的清和天皇即
期刊
在给李蕙仙的信中,梁启超曾得意地说,他们的结合是  “美满姻缘,百年恩爱”。梁启超对王桂荃的文字  记述很少,说她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  家庭生活看似平常,却反映着一种生活理念。梁启超和两位夫人的相互尊敬和爱戴确保了梁家的安宁、祥和。两位夫人对梁启超的事业鼎力支持,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炼和积累,梁启超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欢乐的珍贵。李蕙仙温柔贤惠,与梁启超举案齐眉,她能顾全大局,有着“丈夫有壮别,不
期刊
她在人们心中就是顶级富豪的代表,很会花钱;  她和普通人一样需要纳税,是最会哭穷的欧洲王室成员;  她还有点儿“抠门”,王子弄丢了狗绳也被要求找回来  当地时间2019年6月8日,英国伦敦举行盛大庆典,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3岁官方生日。这次庆典有1400名士兵参加,仪式内容包含皇室巡游、阅兵仪式和飞行仪式,几乎所有英国皇室成员全部到场为女王庆生。   在此之前一个多星期,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期刊
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一个月内连续作了3次批示。  黄祖炎的家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失去了4位亲人,  毛泽东称他“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且忠诚可靠”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一些或明或暗的反革命分子不甘心就此灭亡,仍然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做最后的反扑,他们一次次将暗杀的枪口对准新政权的各级干部。1951年3月,毛泽东原
期刊
“走俄国人的路”  苏俄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并大力援助中国革命;  帮助培养了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干部;  直到大批苏联专家来华,中国人才真正见到他们的老师  苏俄,以一个师者的形象,启蒙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和援助了其革命斗争,并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友邦。1949年,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没有苏维埃领导下的共产国际的援助,我们
期刊
“日军数人闯入其宅,并用刺刀洞穿其大门数处。”  陈墨西和墨濡笔大书“此扉可作巴黎油画观”  九字于其上,众皆瞠目结舌,而陈墨西仍泰然自若  33岁的教师毛泽东很恭敬地介绍一位57岁的学生:“在座的有革命老前辈陈墨西先生。”这是1926年2月,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课堂上的一幕,共有800人参加讲习班,陈墨西是最年长的一位。   2019年,是陈墨西诞辰150周年。在今天,说起陈墨西,往往是因
期刊
陈昌浩说:“我房间里供奉了一尊‘菩萨’,  敌人准备进攻时,‘菩萨’就会告诉我。”  这位神秘的“菩萨”就是蔡威  在红四方面军抵达陕北的前一个月,一位三过草地的红军干部倒在了甘肃岷县一个叫卓坪的小村子里,年仅29岁。   长征途中,牺牲是经常发生的。但这名红军干部的牺牲,却在红军队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朱德、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许世友等红军总司令部领导人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都赶来为他送葬
期刊
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  “两国元首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这在大国交往中  绝无仅有,不仅书写了中俄元首外交的新篇章,  更有力引领着两国关系迈入历史最好时期。”  2019年6月5日,莫斯科動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上,一个中国小男孩挤到习近平身边问道:“这是您第几次来到俄罗斯?”习近平弯下腰来,亲切地对小男孩说:“我算了一下,这是2013年以来第8次到俄罗斯访问。”还有一个数字同样令人感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