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俄为友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
  “两国元首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这在大国交往中
  绝无仅有,不仅书写了中俄元首外交的新篇章,
  更有力引领着两国关系迈入历史最好时期。”
  2019年6月5日,莫斯科動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上,一个中国小男孩挤到习近平身边问道:“这是您第几次来到俄罗斯?”习近平弯下腰来,亲切地对小男孩说:“我算了一下,这是2013年以来第8次到俄罗斯访问。”还有一个数字同样令人感叹,中俄两国元首6年来已进行了近30次会晤。放眼全球,元首之间这样的交往密度并不多见。不断刷新的数字,被视作中俄关系愈加紧密的“友谊密码”。
   习近平在接受俄媒专访时曾表示,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曾说:“习近平主席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习近平和普京的个人友谊、中俄平等友谊关系,都在新时代达到了巅峰。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1989年5月16日9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安静地坐着等一个人。他对在场的同志说:这三年多时间里,“就想着今天怎么样跟他谈”。3年前,邓小平曾在接受美国记者麦克·华莱士采访时,表明只要苏联能够帮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我愿意跟戈尔巴乔夫见面”。
   10时差一两分钟,邓小平破例走到东大厅正门外迎客。10时整,戈尔巴乔夫来到邓小平跟前,中苏两位最高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达35秒,但都“贯彻”了邓小平之前特别叮嘱的这次见面时“不拥抱”的原则。
   没有提纲,更没有讲话稿,就是中方人士也事前不知道邓小平将谈什么。只有一个麦克风,两杯茶。
   两个半小时大多是邓小平在说,戈尔巴乔夫偶尔回应,更多是频频点头。“我是作为一个晚辈去见一位长辈的。”戈尔巴乔夫此前曾这样对随行人员说,这一年邓小平85岁,戈尔巴乔夫58岁。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是邓小平首先定下的调子,中苏两大国关系正常化由此破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世纪50年代蜜月期之后至此的三十年间,中苏经历了三个十年:十年论战、十年对抗及十年谈判。这期间,有中苏大论战的文斗,也有珍宝岛的惨烈武斗。
   “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邓小平说,“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细细琢磨,这些1000多天思考出的话语是在谈苏联,又是在反思中国。
   当天上午,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随后中俄两国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罗斯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在苏联解体之前的1991年5月,中苏两国经过谈判签订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开始解决持续多年并对两国关系带来消极影响的边界问题。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改善进程仍在持续。
  
  “我们彼此视对方为亲密盟友”
   1992年2月,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两国元首首次会晤,发表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确立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互视为友好国家”。此后,两国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双方的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关系开始稳步发展。
   1994年9月,中俄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中俄关系从一般友好关系上升到特殊友好关系。
   1995年5月7日至9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活动,其间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这同当时西方出现的贬低苏联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的企图和思潮形成鲜明对照,增进了两国的战略互信和亲近感。6月25日至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了俄罗斯,双方签署了《中俄联合公报》等八个重要文件。
   据张德广(曾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回忆:
   我当时负责与俄方商谈联合公报文稿,中方坚持将以下内容写入文稿:双方尊重各自独立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俄方迟迟未置可否,而中方十分重视就此同俄方达成共识。我与老朋友、第一亚洲局局长阿法纳西耶夫联系,他约请我和驻俄公使周晓沛到他家做客。
   丰盛的晚餐之后,我们一边喝咖啡,一边谈公报稿。他不断地给上级和同事打电话,向他们解释中方的意见,直到深夜近12时的时候,他终于高兴地对我们说:“好了,一切都搞定了!”
   这一年,两国关系热络起来,格外引人注目。
   9月21日至23日,我陪同钱其琛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正式访俄,双方基本上商定了叶利钦总统访华时拟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文本。
   1996年4月23日上午,罗高寿大使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他说:“张部长,有急事,叶利钦总统对联合声明文本有重要改动……”已经商定好的声明,又遭到“反悔”,使我感到出乎意料。
   当即,我请罗高寿大使把具体方案尽快传来。我拿到俄文方案和欧亚司的译文加以对照,对中文稍作调整,便匆忙去向常务副部长田曾佩报告。田副部长说:“这很重要,需请示中央!”我当即作为特急件启动请示程序,焦急地等待批复……不到一小时,批复回来了:完全同意俄方意见,一字未作改动!我立即通知了罗高寿大使,他很高兴。
   我坐在办公室里,心情十分激动,兴奋不已。办公桌上摆着两张字条,一张是俄文的,另一张是中文的。俄方建议同中国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方不到一小时答复完全同意!双方一拍即合!我看着字条上的每一个词组,觉得它们都是那么内涵深刻,又都是那么不可或缺。    1996年4月24日下午,叶利钦总统及夫人奈娜乘专机抵达北京。我和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及李凤林大使前往机场迎接。4月25日,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關系”,并建立中俄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这是中国和外国建立的第一个伙伴关系。这为中俄关系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两国将永远致力于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不走对抗或结盟的老路。
   进入新世纪,中俄关系持续深化,签署了一系列声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关于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16年6月23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普京接受新华社社长蔡名照独家专访时表示,“中俄两国的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彼此视对方为亲密盟友,因此理所当然始终倾听伙伴的声音,我指的是照顾彼此利益”。
   2018年连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出访第一站就选择了中国。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普京将中俄关系比作一座大厦,他说,这座大厦每年都在绘就日新月异的色彩,不断筑成新的楼层,“大厦越建越高,越建越牢”。
   2018年5月25日,第22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普京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俄中关系发展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特殊意义。
  
  “任何试图挑拨中俄关系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2019年6月12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回答俄罗斯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的提问时,引用了中国一句谚语:‘当老虎在山中打架时,聪明的猴子坐着观看如何结束。’你对此有何评论?”
   “我看到了一些媒体的报道,我想建议这些媒体认真看看普京总统的答问全文,看看录像的全程,不要断章取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说。
   耿爽指出,普京总统在回答该提问时,首先引用了中国谚语“坐山观虎斗”,但随即他又说:“一切都在变化,中国谚语描绘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美国始终标榜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民主原则,但随着竞争对手实力越来越强,美方进行各种限制,如发动关税战等,这将损害世界经济。俄方将为公正、民主的贸易规则争取空间。”这才是普京和俄方对中美经贸摩擦的真正态度。
   耿爽强调:“中俄都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任何试图挑拨中俄关系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中俄双方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这一立场。
   2018年3月28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答记者问。一名记者提问:“德国防长冯德莱恩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导弹威胁到俄罗斯的安全,应该让中国加入《中导条约》。请问对此作何评论?”吴谦答道:“我想讲两点。一,《中导条约》是美俄间的双边条约,中方反对美单方面退约,反对将《中导条约》多边化。二,中俄关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德方一些人不必过度操心,也别想挑拨离间。”
   2018年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与俄政府官员就退出《中导条约》等问题举行一系列会谈期间,曾向俄方抱怨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政策。俄罗斯方面当即明确表示,任何涉及中国合作伙伴的问题,俄罗斯方面都只与北京讨论,拒绝了约翰·博尔顿的“倾述”。
   据俄罗斯《观点报》2019年4月9日报道,在当天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北极论坛上,普京在提到“在平均购买力和经济规模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时却被美国彭博社记者打断,后者提问道:“对不起,总统先生,您说,中国是一个北极国家吗?”随后,普京对该记者说:“在您说话的时候,我一直在忍着。现在,您也可以忍着”,并继续他的讲话。普京的一句“忍着”,似乎也传达出其对于中俄关系的态度:不容挑拨。
   过去的几年,在伊朗、叙利亚、朝鲜半岛等多个问题上,中俄都持几乎完全一致的立场,有时甚至双双在安理会投反对票。当然,这里面也有美国的“功劳”。美国同时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强势挤压,客观上更为中俄合作提供了动力,中俄也必须抱团取暖。
   70年风云际会、沧海横流,中俄两国关系今非昔比。一路走来,处处是历史的回响。
   2019年4月,习近平特意选在北京友谊宾馆同普京见面,因为“在此会面多了一份同历史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之初,大批苏联专家参与援华建设。友谊宾馆是其中许多专家的住所,也是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2019年6月,在古老的莫斯科大剧院,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站在讲台前,习近平深情追忆:“70年前,毛泽东主席首次访问苏联,两国领导人正是在这里拉开了中苏友好的历史序幕。”
   6月5日至7日,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54个小时,收获了沉甸甸的成果。习近平和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的两份联合声明尤受瞩目。一份是《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另一份是《中俄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
   两份声明共同指出,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迎来更大发展的新机遇,双方将致力于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擘画中俄关系的发展航向。“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和目标,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习近平说,7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普京表示:“俄中关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但我们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还要把两国关系发展得更好。”他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俄中关系也要止于至善。   “我们几乎在所有国际活动期间都举行双边会晤”
   2017年7月4日,习近平在俄罗斯访问期间,普京向习近平授予了俄罗斯国家最高奖章“圣安德烈”勋章。2018年6月8日,习近平向普京授予了中国首枚“友谊勋章”。这两枚勋章是中俄两国深情厚谊的象征,也是两国元首真挚友谊的体现。
   要追溯習近平与普京两人的缘分,还得从2010年说起。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两人共同出席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之前曾进行小范围会谈,谈得十分融洽,以至开幕式因此延迟了20分钟。
   2013年,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普京第一时间打来电话祝贺。不久后,习近平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俄罗斯。2018年,普京选择中国作为新一届总统任期首个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习近平对此表示赞赏,并强调“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努力,把中俄世代友好理念一代代传承下去”。
   中俄两国元首的友谊备受世界瞩目。习近平生于1953年6月,普京生于1952年10月,二人年龄相差不到一岁,可谓同龄人,共同点太多了。习近平曾用“意气相投”形容他与普京总统的友谊。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对俄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天,从下午3时多到晚上10时多,习近平与普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超过了7个小时。在这7个多小时里,除了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圈,其他活动都被安排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俄罗斯媒体评价说:“这是特殊的礼遇,因为一段时间以来,普京越来越少离开他在莫斯科郊外的官邸新奥加廖沃,只在极为必要的情况下才会离开。”
   3月23日,习近平访俄的第二天,应普京邀请,参观俄国防部。这天下午,俄国防部长绍伊古陪同习近平参观俄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郑重地向习近平报告:“尊敬的主席先生,您是我们为之打开俄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这扇门的首位外国领导人。”史无前例。
   这次会见的成果也是沉甸甸的——双方批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至2016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几天后,也就是3月27日,“习普会”再次举行,这次是在南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
   2013年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圣彼得堡可是普京的家乡,普京在这里会见的第一位外国政要便是习近平。此后,中俄元首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印尼巴厘岛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两次会面。在巴厘岛,恰逢普京61岁生日,习近平向普京赠送了生日蛋糕。
   2014年2月6日,正当中国欢度马年新春时,习近平不远万里前往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习近平对普京说:“按照中国习俗,邻居办喜事,我当然要专程来当面向你贺喜。”
   5月20日至21日,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并见证了能源、电力、航空、通信、地方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此后,习普二人又分别在2014年7月和9月参加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和在塔吉克斯坦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期间,进行了两次会面。
   同年11月,普京又到北京出席APEC会议。11月9日,习近平会见普京,这是自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与普京的第十次会面。这次,普京向习近平回赠了一部俄产智能手机YotaPhone 2,手机屏保还被专门设置成了俄罗斯、中国、APEC的标志图片。
   2015年,习近平与普京共有四次见面。俄罗斯媒体援引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的话称,普京利用一切机会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我们几乎在所有国际活动期间都举行双边会晤”……
  
  “两国元首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这在大国交往中绝无仅有”
   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同普京在友谊宾馆举行会谈;习近平的母校清华大学,专门为普京举行高规格的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2019年6月15日上午,在杜尚别出席亚信第五次峰会前,普京专程前往习近平下榻的宾馆,当面向习近平祝贺66岁生日,并赠送了精美的生日蛋糕和俄罗斯冰淇淋。“我本人并代表我的工作团队祝您生日快乐。您为我们的双边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此表示感谢。”普京一席话充满真情。两人愉快地回忆起2013年10月7日,在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主席为普京庆祝他61岁生日的场景。
   习近平告诉普京,前几天从圣彼得堡回到北京后,看到中国媒体对访问做了大量报道。中国社会各界都对普京总统为发展中俄关系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您在中国人民中间声望很高,我们俩的友谊为中国人民所津津乐道,都认为这是中俄战略关系的重要保障。”习近平说。
   “正是如此。”普京回应道。
   “2013年以来,我和普京总统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晤近30次,多次通电话和互致信函。我经常愉快地回忆起我同普京总统的每一次交往。”习近平在采访中说,“我们共同乘坐高铁交流,一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在巴厘岛庆祝生日,在对方国家重要节日时通电话或致信函相互祝贺,我们还都被对方国家授予最高国家荣誉勋章……”
   谈及与普京的个人友谊,习近平评价道:“普京总统是我交往最密切的外国同事,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我十分珍视同普京总统这份深厚的情谊。”据习近平透露,他们就最广泛的议题深入交流,既包括国际形势、双边关系、治国理政等重大问题,也涉及文学、艺术、运动等轻松愉快的话题。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表示:“两国元首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这在大国交往中绝无仅有,不仅书写了中俄元首外交的新篇章,更有力引领着两国关系迈入历史最好时期。”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看来,元首的个人外交和高层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两位领导人的真挚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堪称国际舞台上大国外交的典范。
   回望中俄关系70年,既有蜜月期,又曾风雨兼程,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主流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过去70年经验成果基础上,推动中俄关系进入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责编/黄梦怡 责校/闻立 来源/《“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记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的54小时》,杜尚泽、暨佩娟、殷新宇/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6月10日;《第8次赴俄!习近平俄罗斯之行的“友谊密码”》,马学玲、郭金超/文,新华网2019年6月5日;《凝心聚力,放眼中俄友好新起点》,张晓东、暨佩娟、谢亚宏、殷新宇/文,《人民日报》2019年6月2日;《中俄关系新定位新在哪》,马晓成/文,《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6月6日;《说不尽的外交》,李肇星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回眸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老朋友”共创战略协作新路》,张德广/文,《参考消息》2019年5月28日;《习近平:俄罗斯庆典最尊贵的客人》,马菲/文,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2015年5月10日)
其他文献
4岁男孩和他的900位妈妈   2019年2月底的一场煤气爆炸中,4岁男孩小俊逸失去了爸爸和哥哥,自己被烈火烧伤,母亲离家出走。一位年轻妈妈偶然得知了这件事,“根本无法看到孩子这样受苦”,于是和热心网友组建了俊逸爱心群,志愿成为“爱心妈妈”的网友有近900人。   “剩饭剩菜分享群”   近日,新加坡“食物救援者”通过聊天软件创建“剩饭剩菜分享群”,在群里发布各种剩饭菜信息,以供附近有需要的人
期刊
疫情不允许我们大意,防疫态度也绝不能松懈,  前线人员为我们划了一片安全区,  我们又怎么能辜负他们的努力!   一、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病毒概况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它与SARS(俗称非典)的病原体一样,都属于冠状病毒,但两者并不相同。      传染源   目前所见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
期刊
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是一个亲切有趣的父亲,  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他用言传身教,  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梁氏后人的血脉  梁启超为梁氏门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的学识思想开时代之先,功业对后世影响巨大,还因为他使新会梁氏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家族。当人们惊讶地历数梁氏子弟的杰出成就时,心中会升起一个共同的疑问:是什么样的“秘诀”,造就了这样一个群星闪耀的家庭?  “我们的
期刊
天皇,日本的国家象征,神道教的领袖。自公元前7世纪以来,历126代君主更替,绵延不绝,造就人类有史以来最漫长的君主制度。   按照日本8世纪初编撰的《古事记》记载,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在神的庇佑下,建立了大和政权,于公元前660年即位,从此开启2000多年天皇世系的血脉之源。   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在大部分历史中是比较憋屈的。   公元858年,年仅9岁的清和天皇即
期刊
在给李蕙仙的信中,梁启超曾得意地说,他们的结合是  “美满姻缘,百年恩爱”。梁启超对王桂荃的文字  记述很少,说她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  家庭生活看似平常,却反映着一种生活理念。梁启超和两位夫人的相互尊敬和爱戴确保了梁家的安宁、祥和。两位夫人对梁启超的事业鼎力支持,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炼和积累,梁启超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欢乐的珍贵。李蕙仙温柔贤惠,与梁启超举案齐眉,她能顾全大局,有着“丈夫有壮别,不
期刊
她在人们心中就是顶级富豪的代表,很会花钱;  她和普通人一样需要纳税,是最会哭穷的欧洲王室成员;  她还有点儿“抠门”,王子弄丢了狗绳也被要求找回来  当地时间2019年6月8日,英国伦敦举行盛大庆典,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3岁官方生日。这次庆典有1400名士兵参加,仪式内容包含皇室巡游、阅兵仪式和飞行仪式,几乎所有英国皇室成员全部到场为女王庆生。   在此之前一个多星期,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期刊
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一个月内连续作了3次批示。  黄祖炎的家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失去了4位亲人,  毛泽东称他“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且忠诚可靠”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一些或明或暗的反革命分子不甘心就此灭亡,仍然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做最后的反扑,他们一次次将暗杀的枪口对准新政权的各级干部。1951年3月,毛泽东原
期刊
“走俄国人的路”  苏俄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并大力援助中国革命;  帮助培养了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干部;  直到大批苏联专家来华,中国人才真正见到他们的老师  苏俄,以一个师者的形象,启蒙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和援助了其革命斗争,并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友邦。1949年,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没有苏维埃领导下的共产国际的援助,我们
期刊
“日军数人闯入其宅,并用刺刀洞穿其大门数处。”  陈墨西和墨濡笔大书“此扉可作巴黎油画观”  九字于其上,众皆瞠目结舌,而陈墨西仍泰然自若  33岁的教师毛泽东很恭敬地介绍一位57岁的学生:“在座的有革命老前辈陈墨西先生。”这是1926年2月,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课堂上的一幕,共有800人参加讲习班,陈墨西是最年长的一位。   2019年,是陈墨西诞辰150周年。在今天,说起陈墨西,往往是因
期刊
陈昌浩说:“我房间里供奉了一尊‘菩萨’,  敌人准备进攻时,‘菩萨’就会告诉我。”  这位神秘的“菩萨”就是蔡威  在红四方面军抵达陕北的前一个月,一位三过草地的红军干部倒在了甘肃岷县一个叫卓坪的小村子里,年仅29岁。   长征途中,牺牲是经常发生的。但这名红军干部的牺牲,却在红军队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朱德、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许世友等红军总司令部领导人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都赶来为他送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