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mi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课解题数学解题能力提高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指出:“解题是一种实践性的技能,就像游泳、滑冰或弹钢琴一样,只能通过模仿与实践来学到它。……你想学会游泳,你就必须下水,你想成为解题能手,你就必须去解题。”[1]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不少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创新数学题频繁出现,数学课的解题教学将愈来愈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解题教学的科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拨、解惑、辅导、示范、严格训练和耐心帮助,使学生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具有随机应变、善于创新的解题方法,善于区分和积累有益的资料,善于对解题进行自我检查和讨论,善于对题目进行开拓、引伸、发散等,从而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发展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把握程序,有条不紊
  
  1.1认真审题,养成审题习惯。
  审题是发现解法的前提,认真审题,可以为探索解法指明方向。题目是由条件和结论构成的,审题就是弄清题意,审清题目的已知事项和解题的目标,审清题目结构特征,从而判明题型,为选择解法提供决策的依据。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成在审题,败也在审题”,因此,审题要慢、要细心,而审题匆匆忙忙往往会导致解题失误和解题受阻而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学生要咬文嚼字抓“题眼”,观察分析抓“特征”,深刻挖掘其隐含的内在联系,通过正确而广泛的联想,设计正确而简便的解题方案。审题慢才能换来解题快,才能防止误入歧途的欲速而不达。
  
  1.2学会探索,掌握思维方向。
  审题之后,进入解题的酝酿阶段,探索解题途径,寻找解题方法,拟定解题计划。怎样展开解题思路?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概括为“由因导果”和“执果溯因”的两种不同方向。
  1.2.1由因导果。
  “由因导果”是将“已知”推演到“未知”的思维方法,称之为综合法。它是从问题的条件入手,一般说有三个思维层次:充分利用条件,善于转化条件,积极创设条件。
  1.2.2充分利用条件
  在解题过程,只有所给的条件全部用上,才算是充分利用了条件。题目的条件有明有暗,明者就是在题目里明文给定的,暗者是隐含在图形或数式的性质之中。学生只有把隐含的条件挖掘出来,并且用上,才能做到充分利用。
  1.2.1.2要善于转化条件
  解题就是解决矛盾,就是使条件和结论逐渐靠近,以达到“矛盾的统一”。转化条件对于“矛盾的统一”能起促进的作用。所谓“转化”,就是掌握“矛盾的统一性”。转化的具体方法有:等量转换(例如各种数式的恒等变形)、辅助转换(例如换元变换)、等价转换(例如方程或不等式的同解变换)、放缩转换(例如用放缩法解不等式,用相似变换解几何问题)、数形转换(例如代数、三角、几何题型之间的转换)、近似转换(例如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转换)等。
  1.2.1.3积极创设条件
  积极创设与题目相容的条件,可以促使矛盾的转化。众所周知,在论证几何题目时,引入适当的辅助线之后,往往能化难为易,这就是在解题中创造条件的一种表现。在代数里,引入辅助方程、构造辅助函数,都是创设条件的方法。但是,条件不能凭空而创,思路必须有所启迪,从何启迪呢?凭何依据呢?从题目已给的条件或求解目标,联想与之有关的公式、定理或结论,获得启迪,寻找依据,从而创设解题中所需要的条件。
  例如:已知,α,β是关于的x方程:x2 px q=0的两实根,求代数式aα3-bβ c的值。学生无法直接用韦达定理计算,仅凭题目所给的条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创设条件,如设A=aα3-bβ c,B=aβ3-bα c,便可用A B和A-B,再用韦达定理,即可求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或者说是重新构造的活动,所以数学的教学核心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或“贩卖”知识,而应该是学生的“再创造”。[2]
  1.2.2执果溯因
  “执果溯因”是将“未知”归结为“已知”的思维方法,称之为“分析法”。它是从问题的结论入手的,也有三个思维层次:回想、联想和猜想。
  1.2.2.1回想
  回想是拉开解题思维的序幕。学生根据题目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回想它的定义是怎样的;根据题目的条件、结论及其结构,回想与它们有关的公式、定理、法则是什么。回想往往是一种演绎推理,即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把一般的原理、法则、结论套在特殊的情况上。回想的结果,可能会出现直接套用现成的定义、公式、定理或法则来解题。
  1.2.2.2联想
  联想是接通解题思路的桥梁。当我们直接套用现成知识解决不了问题时,就必须进行联想,在回忆时可以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事物想起有关的其他事物,这就是联想。解题时的联想,就是要求在知识仓库里找出与题目很接近的或很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来,变通使用这些知识,看能否解决问题。数学里常用的联想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定义联想、命题联想、方法联想、规律联想等。
  1.2.2.3猜想
  猜想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如果经过联想,仍然解决不了问题,不妨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不能马上找到,可以去选择一些接近于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提出猜想。然后设法论证这个猜想是否真实。
  回想、联想、猜想是密切相关的,回想越充分,联想就越丰富,猜想也就越合理,解题的思路、方法也就越明确,这需要熟练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方法。如能经常对解题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为“三想”的成功奠定基础。
  
  2.开拓引伸,举一反三
  
  解完题,再回味和引伸,对题目作开拓思考,引伸出新题和新解法,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3]学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2.1把题目条件开拓引伸。
  题目的条件在题目中居于主导地位,题目的结论是由条件决定的,如果题目的条件
  改变了,那么题目的结论可能随之变化。改变条件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2.1.1把特殊条件一般化
  去掉题目条件的约束性,使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推得更为普遍性的结论,这叫做数学命题的推广。
  2.1.2把一般条件特殊化
  把一般条件加以约束,使它变为特殊条件,从而获得新的结论,这也是数学命题的推广。一般条件加以约束之后,使条件强化,随之解题方法往往不能套用前者,而要另辟蹊径。条件越约束,题目要求越高,解题难度也越大。
  2.1.3特殊条件与一般条件交替变化
  题目的条件如果是特殊与一般交替变化,更是千姿百态。
  
  2.2把题目结论开拓引申。
  有的题目,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把结论开拓引申,使题目深化。例如,把射影定理的结论加以开拓引申,就得到勾股定理。
  
  3.重视概念,注意积累。
  
  解题能力由多种因素组成,要提高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学生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3.1加强解题的知识因素。
  数学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学生要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体系,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准确掌握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熟悉基本的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和数学方法。有了充实、丰富的数学知识,才能为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提高解题效率。
  
  3.2提高解题的能力因素。
  解题能力表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方面的本领。其核心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思维品质,掌握解题思路和各种解题的策略,因题制宜地选择对口的解题思路,使用有效的解题方法,调动巧妙的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3.3丰富解题的经验因素。
  实践出真知,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提炼的。方法与技巧也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4]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不断积累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就可以提高解题能力。不断总结,学生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总之,学生要提高解数学题的能力,就要善于解题,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解题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培养解题技巧和科学思维方法。在解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熟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做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小云.数学家的策略[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2]徐厚生.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探讨[J].镇江高专学报,2007,20,(2):108-109.
  [3]张丽娟.注重数学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112-113.
  [4][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其他文献
作物种子在低温潮湿的土里易感真菌侵染腐烂。美国兰德克公司最近推出一种名为 Infellicoat 的新型带炭氢侧链的聚合物,用它包住种子,能使种子保持干 Crop seeds are susce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呢?可以从课文解读、写作教学、课外阅读、活动实践这四个方面去关注.使学生们在学习,接受语文知识的同
摘要: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正确认识了语文质量观,才能积极稳妥地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语文新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语文课程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
迄今对于“自由贸易”一词,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其真正的含义,尽管中国2013年后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尽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已经半年多。看看美国的波士顿就可以
依据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势在必行。那么,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探究什么,如何探究?本文提出,高中文言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字词的意义上,应
蠡县自199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地膜棉种植技术,至1995年连续4年累计达2.74万亩,平均亩产68,3公斤,高产地块亩平均130.3公斤,比不盖膜的平均亩增产20.5公斤。主要栽培技术是:一、选择适宜
摘要: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几点认识与设想。  关键词: 高职高等数学现状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在现代科学与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改革知识能力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复杂,包括中职生、技校生、职高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其数学基础两极分化严重。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提高高职生的数学素养?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常常会强调说真话,写真实,贴近生活,结果学生的作文由于过于“真”近乎生活的原版而失去文学性,读起来干巴巴的,和名家的作品差之远也。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关系如何?中学生在选材时究竟该如何筛选?笔者就此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生活的真实”不同于“艺术的真实”    “文章的感染力来自其反映生活的真实性”,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说
摘要: 新课程标准把数学界定为“数学过程”,包含三大过程。围绕这三大过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过程数学教学教什么怎样教    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数学被界定为“数学过程”,它包含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过程,“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过程,“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就是经历
摘要: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数学教师应尽快地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职数学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