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雷神的故事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古时期,有很多我们现在人类没有见到过听说过的,如各种新奇的动物、龙族,还有上古十大天神、十大神兽、十大魔兽、十大魔神、十大神器等等,这些只有在《山海经》中有过记载。
  《山海经》曾经被视为荒诞不经的上古奇书,其实,《山海经》中的很多动物,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很多在《山海经》中记载的怪物和动物也曾经是在地球上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在今天已经绝迹了。在《山海经》中,大量的怪兽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虽然留下来的只是更多的未知谜团,还有更多的猜测。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载了一个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原文是: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讲,意思是,在雷泽中住着一位雷神,这位雷神長着龙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脑袋,只要拍打一下自己的腹部,就会发出打雷声。这是一种半人半兽的形象,人们认为雷声在天上,龙也是飞腾于天,像龙一样的雷神在天空中飞舞,便有了雨,雷神的肚子就像个大鼓,鼓发而雷鸣。
  原来隆隆的雷声是雷神鼓腹而发出的。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雷神形象,描述的样子非常符合华夏神明龙身人首的特点。在我国古代神话里的雷神不止一个,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这个了。
  雷神也叫雷公、雷师,是古代中国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后流传于民间并为道教所尊奉。中国古代先民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对雷电的自然威力有一种畏惧和困惑,因为远古时代,气候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使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进而产生恐惧之感,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在这些传说中无不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在中国古代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能镇妖驱邪,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的惩罚,这其中也寄托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到了每年的三月份,伴随着新年的第一声春雷,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走到了人们面前。惊蛰始于雷,惊蛰这一节气,与打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伴随着阵阵春雷,春意也渐渐浓了起来。
  在古代民间,在惊蛰前后有很多祭祀雷神的民俗活动,春雷隆隆,按照农时,惊蛰标志着春播的开始,寒冷而蛰伏的冬季已经过去,伴随着阵阵春雷,2020年人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斗瘟神!
  在武汉有个“雷神山”,传说雷神就驻扎在这里,多少年了一直默默无闻。随着新年的到来,冠状病毒在武汉三镇开始肆虐起来,“雷神”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夜之间便声名鹊起。
  人们面对恶疾,决心以科学为武器,打一场防控冠状病毒的人民战争。火神可驱瘟神,雷神可惩罚罪恶,在现代医学与传统文化的交织中,人们一定能克制瘟神,打赢抗击瘟疫的攻坚战。
其他文献
一、不速之客  万城东郊有家东万宾馆,因地处偏僻,生意较为冷清。宾馆里只有三个工作人员,一个前台,一个保安,一个清洁工兼仓库管理员。  前台女孩叫庞春燕,因为与家人闹了点不愉快的事,一赌气就跑到了万城。保安老丁快退休了,空闲时总是一个人用脚丈量宾馆大厅。  清洁工算是个肥差,没客人的时候,宋姨可以躺在仓库里睡大觉。庞春燕呢,每天捧着手机刷刷抖音,看看网络直播,有时忙里偷闲,自己也搞搞直播。  这天
期刊
早上,贺有根一家正在吃饭,一个胖女人推开大门喊道:“有根大哥,吃着呢?”来人是红姑,邻村人,十里八乡有名的媒婆,整天窜东村走西庄。  有根媳妇起身招呼红姑一起吃,贺有根却拦着她:“无事不登三宝殿,红姑又不是来吃饭的。”有根媳妇赶紧解释说:“红姑你别介意,他就这个脾气。”  红姑笑了笑说:“有根大哥说得对,我今天是为你家贺刚来的。你看贺刚也二十多了,该说媳妇了,我就给他留意着。正好河溪村王贵家有个闺
期刊
快过年了,梅秀满脑子都是女儿的影子,做梦都想叫女儿回家吃顿团圆饭。然而,即便再想,她也不敢这么做,因为她丈夫周正不允许。  女儿艺校毕业,跟朋友合办了私人艺术团。自此,爷俩就闹翻了。周正坚决让女儿撤伙,警告女儿不能伤风败俗!女儿却死活不同意,说自己刚起步的事业不能丢。  那以后,周正一年多不让女儿进门。周正这么做,梅秀心里清楚,不是心狠,而是被歌舞吓怕了。最近两年,村里镇上时不时有歌舞表演,与其说
期刊
徐一言和徐一行是对双胞胎姐妹,都就读于X大学中文系。这天她们去学院的档案室查资料,看见走廊里堆满了一摞摞捆好的纸,妹妹徐一行走近细看,见纸页泛黄,似乎年代久了,她弯腰翻了翻,仔细琢磨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学院哪里来的这些“老古董”。突然,姐妹俩的耳边传来一声大喝,吓了她们一跳。急忙抬头,面前是一张黑沉沉的大脸。  原来是档案室的管理员张成叔叔,他虽然不是老师,但在学校工作也有三四年了,姐妹俩经常来查资
期刊
古驿镇有个孤儿叫刘小,十岁时父母去世,悦来客栈刘老板念其与自己同姓,收留他在后厨打杂,并且悉心传授厨艺。刘小做事勤快,又聪明好学,到十八岁,无论白案、红案都青出于蓝,胜过师傅了。这一天刘老板叫过刘小,对他说:“孩子,现在你拿五两银子,去剑门关下驿道边,也开一家客栈,自立门户吧。那里常年有客商往来,生意好做。待有些积蓄,你就可以成家了。”  刘小虽然不舍,但明白刘老板的良苦用心,就收下银子上路了。 
期刊
燕崖村的房天下是个劁猪匠,靠一把劁猪刀吃遍四方,好不逍遥自在。可是他还有不满足的地方,镇上有个富户莫大爷,生了三个儿子,家里的钱财花不完,很让房天下嫉妒。  这天,莫大爷得了重病,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留下遗嘱就撒手归西了。这份遗嘱分别是三句话,莫大爷单独说给了三个儿子,让他们各自保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说出来。除非莫家家败,混不下去了,三兄弟才能凑到一起,把三句话合起来救命。  这事在全镇传开后,
期刊
种菜高手李大能在县城农贸市场有个固定摊位,每天自产自销他家那三亩多地产的蔬菜。前几年不愁销路,每次用三轮车刚把蔬菜拉进市场,便会被围上来的客商一抢而光,根本不愁卖。  如今不同了,物流发达,外地蔬菜抢占市场,生意一下子没有过去那么好了,有时候一天也卖不完一车菜。这也罢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大能的独生女前两年突然得了肾衰竭,把存银行的钱全都搭进去了,可病情却一点没有好转。最后,还是李大能的妻子把自己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年末岁初在武汉爆发,一时疫情肆虐不断蔓延。对此,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成了全国上下重中之重的工作。在这一严峻时刻,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投身其中,创作出大量优秀之作,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为抗疫加油鼓劲。作为一个故事人,我感到自己责无旁贷。  綜观大多数抗疫作品,选材大都集中在反映各行各业如何抗击病魔上,我想,能否既能正面反映抗疫情这一大的背景,又能另辟蹊径,把
期刊
周五下午,冯玉倩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她感觉到,家里一定出了啥事。往常爸妈给她打电话,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可这回,没说两句就要挂电话。她问家里是不是有事,妈迟疑了一下说“没有”。她放心不下,决定回家看一看。  现在交通方便,三个多小时后,她已经走在回村的路上了。她家所在的桃花村在凤凰山的半山腰上,村民以种植果树为主,她家主要种的是油桃。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是些老人。她先回家,放下东西,又
期刊
金堂县的竹篙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有“中国打工第一镇”之称。镇上有个姑娘叫王海琼,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批赴广东的打工妹。几前年,王海琼响应当地政府“回引工程”号召,回到了离开二十多年的故乡,建起了一家制衣厂。  制衣厂建成后,企业效益年年大增,成为当地回乡创业的明星企业。这不,今年一开年,工厂又增加了几条生产线,同时准备再招收一批女工。  这天上午,一个年轻人来到制衣厂,递上了他的求职信。现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