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理念、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但有的教师仅从教学形式上有所变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没有真正走出传统的教学,没有真正“解放”学生,使之走出传统教学的枷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数学教师,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才能突飞猛进,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指导学生科学学习呢?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许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没有成才,就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高的创造效应。我们在教学中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自信心和顽强意志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各起多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非智力素质也是教育的对象。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传授知识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谈到传统的数学教育,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应试”,这种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例如教学《统计》时,由学生熟悉的过生日导入动物生日会,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我想知道来了哪些客人”,等等问题。在放手让学生模仿“客人登记员”统计过程中,有些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想到“排排队”、“分一分”、“理一理”等统计方法。在评价每一个小组展示的各种排法中,有的学生会想到体育老师让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的生活经验进行评价。又如教学《认数》、《认钟表》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
四、关注学生活动
新数学教材的另外两个基本特点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新数学教材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对数学的认识持静态的观点,简单地看成是知识的汇集,而应持动态的数学教育观。这里所说的“做”数学就包含:操作的数学教育和创造的数学教育。
五、数学要的情趣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三是学习过程和策略的知识形态。其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已被提到首要地位,不再是过去的知识第一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加上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或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情境“串连”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认位置》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前、后、左、右等方位后,我在每一小组四个小朋友的桌子中央放一本书并在旁边放一支笔,让学生说说笔在书的什么方位。学生说的不一样,在争执中轮换位置观察,体验到了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
六、设计科学的教学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需要更为自由、全面的发展,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多旧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已不合时宜了,需要注入新的时代血液。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及科学的教学方式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因此探讨新的教学思路势在必行。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教学总体思路的设计一定要学生自觉、自主地“学”,教师灵活具体地“导”;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受传统教学思路束缚,大胆创造新的教学思路。
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才能突飞猛进,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指导学生科学学习呢?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许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没有成才,就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高的创造效应。我们在教学中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自信心和顽强意志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各起多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非智力素质也是教育的对象。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传授知识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谈到传统的数学教育,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应试”,这种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例如教学《统计》时,由学生熟悉的过生日导入动物生日会,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我想知道来了哪些客人”,等等问题。在放手让学生模仿“客人登记员”统计过程中,有些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想到“排排队”、“分一分”、“理一理”等统计方法。在评价每一个小组展示的各种排法中,有的学生会想到体育老师让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的生活经验进行评价。又如教学《认数》、《认钟表》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
四、关注学生活动
新数学教材的另外两个基本特点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新数学教材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对数学的认识持静态的观点,简单地看成是知识的汇集,而应持动态的数学教育观。这里所说的“做”数学就包含:操作的数学教育和创造的数学教育。
五、数学要的情趣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三是学习过程和策略的知识形态。其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已被提到首要地位,不再是过去的知识第一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加上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或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情境“串连”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认位置》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前、后、左、右等方位后,我在每一小组四个小朋友的桌子中央放一本书并在旁边放一支笔,让学生说说笔在书的什么方位。学生说的不一样,在争执中轮换位置观察,体验到了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
六、设计科学的教学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需要更为自由、全面的发展,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多旧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已不合时宜了,需要注入新的时代血液。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及科学的教学方式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因此探讨新的教学思路势在必行。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教学总体思路的设计一定要学生自觉、自主地“学”,教师灵活具体地“导”;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受传统教学思路束缚,大胆创造新的教学思路。